陳楚玲 丁美暉 劉桂蘭 陳新蘭
528400 中山市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神經內科康復科
?
臍周四穴推摩法在治療重癥臥床中風患者便秘中的應用
陳楚玲丁美暉劉桂蘭陳新蘭
528400中山市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神經內科康復科
摘要目的:探討臍周四穴推摩法在治療重癥臥床中風患者便秘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3~9月重癥臥床中風便秘患者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3例,兩組均按護理常規進行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臍周四穴的推摩。結果:觀察組患者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兩次大便相隔時間、每次大便所用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臍周四穴推摩法不僅緩解重癥臥床中風患者便秘的臨床癥狀,為廣大中風患者解除便秘引起的痛苦,同時對促進中風后神經功能的恢復有幫助,對遠期的療效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臍周四穴推摩;重癥臥床中風;便秘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7.073
中醫學認為便秘是由于大腸傳導失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便而不爽的病證。《素問·厥論》日:“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腦卒中是我國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見神經系統疾病,中風患者便秘的發生率為30%~60%[1],特別是老年患者發生腦卒中后肌力Ⅱ級以下需要臥床休息、活動減少、腸鳴音減弱等,極易發生便秘,影響患者康復,給患者帶來痛苦,甚至會加重病情,過度用力排便會引起反射性血壓、顱內壓升高,危及患者生命,對中風患者預后造成巨大傷害[2],故中風患者便秘的護理顯得非常重要。而推摩法是由一指禪偏峰推法與指摩法復合而成的操作手法,能受力于按摩部位的表層及深層,起到通暢的作用,同時選取臍周四穴,即中脘、氣海、雙側天樞穴,中脘穴有調和胃氣,通腑瀉濁之功用,天樞穴自古就是治療便秘的基本穴位,大腸與胃化陰通腑之募,消化津液出入之門;氣海穴有益氣助陽,調暢腸道氣機以行氣導滯。此四穴合用,使肺氣得降,脾氣得升,大腸得通。我們對我科35例重癥臥床中風患者便秘進行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我院2015年3~9月在神經內科住院的重癥臥床中風合并便秘患者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3例,觀察組男21例,女4例;年齡(65.1±10.4)歲;住院時間(21.21±0.64)d;腦出血14例,腦梗死21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評分(14.96±3.79)分。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65.4±10.2)歲;住院時間(21.42±0.67)d;腦出血11例,腦梗死22例;NIHSS評分(15.06±3.38)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病種、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中風診斷標準符合中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并經過頭部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
1.2.2便秘診斷標準參照羅馬Ⅲ標準[3]。
1.3納入標準(1)符合以上的診斷標準。(2)能配合進行穴位的推摩。(3)一側或雙側的肢體肌力在0~Ⅱ級。(4)年齡50~75歲,性別不限。
1.4排除標準(1)臍周皮膚破潰者。(2)器質性便秘。(3)3個月內行腹部手術者。(4)急腹癥、急性心力衰竭。(5)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6)出血體質。(7)過敏體質。
1.5護理方法兩組均按照內科便秘的護理常規給予護理。
觀察組在內科便秘護理常規的基礎上采用臍周四穴的推摩。(1)穴位定位。尺寸使用“同身寸法”。(2)推摩手法。操作者一般取坐位,操作手沉肩、垂肘、前臂掌面朝下,腕關節略屈,用拇指偏峰著力于治療穴點,用同一手的4指掌面貼附在一側的治療位置上,拇指偏峰推法操作,同時帶動4指掌面在治療部位上摩動,動作頻率可據需要變化。操作時兼顧兩個著力點的動作配合與協調,手腕放松,不能僵硬。(3)操作方法。中脘穴、雙側氣海穴順時針方向推摩,推摩天樞穴由外向內推摩,每個穴位推摩30次,以患者感覺有酸、脹感為度。(4)推摩時機。患者于早餐后30 min及每晚睡前,排空尿液,放松身體,取半坐臥位或仰臥位。操作過程中觀察患者情況,如有不適,暫停進行。療程為1周。
1.6評價方法兩組患者從入院開始,連續觀察7 d,記錄患者每天排便情況(包括排便時間、排便間隔時間、排便次數、大便性狀的改變、排便費力程度)、腸鳴音、伴隨癥狀、不良反應、NIHSS 評分。采用標準排便積分測定,大便性狀、排便用力程度分別采用Bristol大便性狀分類、排便費力一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法。療效評價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便秘療效評定標準”。(1)3 d以內排便1次。(2)大便性狀基本正常。(3)排便時無不適感。顯效即(1)+(2)+(3),有效即(1)+(2)或(1)+(3);無效即癥狀無改善。顯效和有效為順利解大便,無便秘形成;無效為便秘。
1.7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患者排便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排便情況比較±s)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腦卒中是我國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多數患者合并神經功能缺損,甚至長期臥床,便秘可能持續存在,本研究通過對重癥臥床中風患者便秘進行臍周四穴的推摩法,提示觀察組在干預便秘的療效優于對照組;兩次大便相隔時間、每次大便所用時間、NIHSS評分顯示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在緩解重癥臥床中風患者便秘的臨床癥狀及改善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比對照組好。
在西醫治療方面,國內外普遍采用藥物治療,如給予緩瀉劑、灌腸,雖然取得比較明顯的療效,但長期使用會繼發成醫源性便秘或造成了習慣性便秘,同時,用藥后往往停藥即發,久而久之會導致結腸間神經叢損傷,傳輸功能障礙而加重便秘。沙淑艷等[3]研究證明,開塞露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導瀉藥使用過多可引發藥物依賴性。
近些年來,傳統的通便方法越來越引起醫學界的重視,應用于臨床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在手法上,現在主要有按摩及按揉法,并在臨床護理上應用多年,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有研究發現,腹部及臍周按摩方法效果更佳,黃希琳等[4]研究提出,臍周按摩優于傳統按摩,總有效率達83.4%。
中醫操作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隨著對便秘的不斷認識,其臨床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對臍周四穴的推摩,為重癥臥床中風患者便秘提供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無痛苦、非創傷性、簡便易學、易于接受的特點,是一種符合自然療法的綠色護理方法,不失為一種適應證廣、安全、舒適、低價、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僅可以緩解重癥臥床中風患者便秘的臨床癥狀,解除便秘引起的痛苦,對促進中風后神經功能的恢復十分有益,也起到預防、保健、治療或協助治療的作用,對遠期的療效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如樣本量較少、未能對患者出院后進行長時間隨訪,還需進一步擴大病例數,對患者進行追蹤,進一步積累臨床經驗。
參考文獻
[1]覃秋菊,雷貽玉,鄧旭.老年中風患者便秘的中醫辨證護理[J].中外醫療,2013,32(16):169.
[2]楊春林,馬小娟,李清花.中藥穴位貼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療中風后便秘患者的護理研究[J].中國優生優育,2013,19(5):441-442.
[3]沙淑艷,顧愛煥.腹針配合艾灸治療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便秘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38-39.
[4]黃希琳,唐小卓.臍周按摩配合藥物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60例療效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1):121.
(本文編輯崔蘭英)
(收稿日期:2015-12-31)
基金項目:2015年中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醫學科研項目(2015J087)
陳楚玲: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