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江陽生 通訊員//魯強
湖北省沙洋縣打造“五大品牌”夯實平安建設基石
本刊記者/江陽生 通訊員//魯強
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將“平安法治沙洋”建設作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緊緊圍繞“平安沙洋、法治沙洋、幸福沙洋”目標,全力推進“平安創建”工程,自2005年起已連續兩屆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
記者了解到,今年該縣以蟬聯第三屆“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為目標,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方式,重點打造“平安摩托”、精神病人“四位一體”收治管控、“平安前哨”、“123例會制度”、“綜治協會”等五大平安品牌,夯實平安建設基石。
針對“三無”摩托車管理難、事故處理難、賠償難的突出問題,沙洋縣堅持從服務著手,從保險破題,以“五大機制”貫穿“平安摩托”管理創新,
助推平安沙洋建設深入開展。一是堅持社會化的管理機制,各鎮綜治辦牽頭成立從鎮到村、從村到組的摩托車管理協會,負責各轄區的摩托車的登記和日常管理,做到組有登記員、村有協管員、鎮有專管員;二是堅持多樣化的教育機制,通過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及短信平臺宣傳安全知識、法律法規,提升宣傳覆蓋面,做到宣傳教育電視有影、廣播有聲,低頭見資料,抬頭見標語;三是堅持法制化的整治機制,為遏制和壓降交通事故,全縣交警堅持做到“任務人人有、整治天天抓、依法是原則”,強化環節、細節依法依規履職,加大處罰力度,始終形成高壓嚴管格局;四是堅持人性化服務機制,公安、保險、衛生部門聯動,進社區、到村頭、入農戶,為群眾辦牌、辦證、辦保險,實現檢車、考試、體檢、保險“一站式、一條龍”上門服務;五是全力推進“1+N”保險模式和簡化賠付手續,有效化解交通事故糾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利益。截至目前,該縣累計辦理摩托車保險達49800多輛,辦理摩托車駕駛證19502人,辦理摩托車牌照9121輛,道路交通事故明顯下降,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沙洋縣針對精神病人肇事肇禍治安管理難點,建立黨政牽頭、公安排查、部門聯動、村居跟蹤的“四位一體”管控新模式。一是黨政給力主導,解決“誰來管、誰出錢”的問題;二是公安為主進行排查,解決“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三是部門聯動收治,解決“收治難、難收治”的問題;四是村居協作管控,解決“管控斷鏈、機制不全”的問題。嚴格按照“不漏登、不漏管、管得住、不肇事、保平穩”五大原則,形成黨政齊抓共管、部門聯動協作、警民協調配合的良好局面。該縣共排查登記精神病人1742人,已全部建檔,并落實監護人和包聯民警,建檔率、包聯率、監護率均達100%;2014年以來,收治重性患者(易肇事肇禍人員)105人,治療出院56人,目前在院治療49人。全縣財政撥款和民政救濟合計215萬元,每年縣政府撥付50萬元救治專項經費,設置專項經費專戶,實行專款專用。通過“四位一體”收治管控措施,確保未發生一起因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引發的行政、刑事案件,有效維護了轄區百姓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沙洋縣針對農村人口多、地域廣、警力不足等長期影響社會治安穩定的現實問題,積極創新,在全縣建立了“網格信息、流動警務、視頻監控”三合一的立體治安防控體系。一是網格信息,警地聯通。為彌補警力覆蓋短板,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建立了2500名覆蓋全縣各村組的網格信息員隊伍,負責情報信息收集、矛盾糾紛調解、政策宣傳工作。二是流動警務,點所聯動。該縣所有派出所建設“流動警務室”,配備喇叭、電腦、身份證識別儀、照相機、指紋采集儀等設備,根據發案特點、群眾需要,開展法制宣傳、上門服務、預警發布、糾紛調解、治安防范、信息采集等流動警務,將公安機關管理觸角全面延伸。三是科技防范、村鎮聯網。全縣通過網格化建設,率先建成覆蓋全縣城區、路口、集鎮和各村、各組的視頻監控網絡,使科技防范系統在服務偵查破案、預防案件、日常治安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形成“政府帶頭管街面,群眾集資防小家,
公安利用保平安”的良好局面。
中共沙洋縣委定期在每月底召開“1次”綜治例會,分析、研判全縣綜治、信訪、維穩與平安建設工作,加強對基層基礎建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的督辦;鎮綜治中心定期在每月的15日、25日召開“2次”例會,傳達精神、研判形勢、掌握動態、部署工作、培訓骨干;村(社區)綜治站定期在每月的10日、20日、30日召開“3次”例會,基層信息員匯報工作、交流經驗、統計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情況,及時上報信息。有效解決了情況不明、信息不暢的問題,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為了不讓小事變大事、不讓民事變刑事、不讓易事變難事、不讓個事變眾事,做到無事防有事,沙洋縣在農村建立“綜治協會”,由農村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老教師、老復退軍人等“五老人員”組成,不占編制,不要報酬,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防范的群眾性社會治安自治組織。一是村綜治協會設會長一名,副會長按組數確定,每個自然灣選理事1—2名。二是建立健全常務理事會議(每月一次)、月匯報例會(由村協會會長向鎮協會回報)、片會會議(每季度一次)以及現場會議等制度。三是明確協會會員“五員”職責,即當好宣傳員、幫教員、調解員、信息員、監督員。四是建立農村綜治協會章程,即“四項制度”:工作例會制度、排查報告制度、工作臺賬制度、考評獎懲制度;“一個規定”即協會調解矛盾糾紛必須依據法律法規、政策、村規民約和社會公德,自愿平等進行。調解必須登記、制作調解協議書,不得收費。沙洋縣通過各村綜治協會有效調處化解鄰里糾紛、土地糾紛、用水糾紛、婆媳糾紛、婚姻糾紛等各類糾紛,有力維護了農村社會治安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