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訪談錄"/>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耿振善
貫徹落實民事商事審判六個原則提升民事商事審判水平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訪談錄
文/耿振善
一直以來,民事商事審判對于維護我國經濟健康有序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一直是我國司法審判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民事商事審判工作的質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周強院長在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應當堅持落實產權保護、尊重契約自由、堅持平等保護、堅持權利義務責任統一、維護誠實守信和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相統一的六個原則,為新時期我國的民事商事審判指明了方向。就如何貫徹落實六個原則以及相關問題,本刊記者對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進行了專訪。
陳驚天:在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周強院長首次提出民商事審判工作必須堅持六個原則,我們知道,這六大原則在民商事理論研究領域應該說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因此,首先想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提出民事商事審判實務中必須要堅持這六個原則的背景與意義?
董開軍:好的。從世界發展進程看,民事商事案件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民事商事審判涉及面廣、案件量大、新類型多、對抗性增強、辦理難度大等特點日益突出,實踐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大量增多。在這種局面下,如何做好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是各級人民法院面臨的繁重而復雜的現實任務。在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周強院長首次提出民事商事審判工作必須堅持六個原則,應該說是切中了當前民事商事審判理論與實踐的關鍵性、要害性、普遍性問題,一方面貫徹與堅持了理論上的成熟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切中了日益復雜的民商事審判實踐的痛點。可以說,全面貫徹落實這六個原則,對于人民法院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事商事審判工作至關重要。
陳驚天:概括地說,這六個原則是為了指導新形勢下日益復雜的民事商事審判實踐,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這六個原則,六個原則本身又具有什么樣的價值呢?
董開軍:民事商事審判六個原則,既有各自指向又相互關聯,其內涵豐富、意義重大,理論性、現實性很強。貫徹落實這六個原則,就是要把它們當作司法理念來自覺遵循、當作司法原則來自覺遵守。只有深刻領會六個原則所蘊含的重要價值,才能增強這種實踐上的自覺性,不斷提升民事商事審判水平。六個原則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反映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已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多年,我們早已生活在市場經濟社會中。與自然經濟、產品經濟或計劃經濟形態不同,市場經濟本質上是競爭經濟。在經濟人理性假定和利益追求最大化情形下,各類主體之間的競爭必須是平等的、自由的和誠信的。這是市場經濟內在的規律性要求,符合整體利益,就像公理一樣不證自明。問題是,平等、自由、誠信等市場經濟要求僅停留在商業道德、交易習慣或是行業規則上,是靠不住的,只有上升為法律、借助于司法機制特別是民事商事審判之力,才有可能行得通。我們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就是指市場運行的道德、習慣、規則等應該而且實際上被逐步法律化、司法化了。離開法律、司法而議論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平等、自由、誠信等,逐漸成為空談了。民事商事審判通過大量個案辦理,調節、修復相應的經濟社會關系,在不少市場主體眼中是“活的法律”。六個原則的提出,充分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發展對民事商事審判工作的內在要求。民事商事審判中日復一日地演繹、重現和強調這六個原則,必將有助于推進全社會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更加有效地服務和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董開軍院長(左)正在接受本刊執行總編陳驚天(右)專訪
二是體現了現行立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尚未頒布民法典,更說不上商法典,但民商立法從未停止步伐,事實上也已有了長足發展。民法方面,以民法通則為基本法律,輔之以其他單行民事法律,包括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專利法、婚姻法、繼承法等。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險法、票據法、證券法等。現行民商事立法文本中,大都有基本原則的規定。基本原則是指反映民商事關系本質特性,體現民商法精髓,統轄民商法具體制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共同準則。有的直接稱“基本原則”,如民法通則、物權法;有的名為“一般規定”,如侵權責任法、合同法;還有的在總則里作出相應規定,如擔保法、公司法等。縱觀民商立法對基本原則種類和內容的規定,民法通則較為完整,其他單行立法多為民法通則中基本原則的重申或補充。主要是:平等原則,自愿、公平與誠實信用原則,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合法原則,禁止權力濫用原則,等等。民事商事審判六個原則的提出,以指導審判實踐的需要切入,以引導民商事領域的價值導向為目標,同時又充分體現了立法精神,與立法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以六個原則為指導,民事商事審判必將在統一裁判標準、實現立法目的上取得新進展。
三是提煉了民事商事審判的實踐經驗。改革開放以來,民事商事審判業務一直占人民法院司法審判工作的大頭。2008年至2015年,全國法院共審執結民事商事案件超過7500萬件,占人民法院結案總數的80﹪以上。隨著近年來民事商事案件持續攀升,其所占比重還將逐步增大。在經年累月的具體實踐中,民事商事審判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恰如其分地運用好那些共性的、起指導作用的原則性規范。如產權保護、契約自由、平等保護、誠實信用等都是為實踐所證明了的、符合民事商事審判規律的辦案原則。再如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相統一原則,就是我國民事商事審判一條針對性很強的重要經驗。審判實踐中“重實體、輕程序”的錯誤觀念多年來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影響司法公信力。確保民事商事審判質效,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必須既確保實體公正,又確保程序公正。六個原則的提出并非抽象推論的產物,而是對民事商事審判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必將進一步提升民事商事審判的司法公信力。
陳驚天:從形式上看,六個原則具有高度的原則性和抽象性,而審判實務是非常具體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將六個原則應用于司法實踐,切實發揮其實質的指導作用呢?
董開軍:六個原則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應運而生的。每一個原則都有相對獨立的重要意義,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民事商事審判的辦案方向、過程和結果。在審判實踐中,它們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且經常存在著一定的交叉互動,但各自的具體導向或重點并不一樣,需要在實際應用中認真、充分地加以把握。具體來說,要在以下幾方面做好實際應用工作:
一是依法保護產權原則的應用。產權為經濟學概念,也是實際生活中的常用語。市場經濟是追求物質財富的自主性經濟,擁有對物質財富的產權或財產權,既是主體從事生產交換的前提條件,更是開展經濟活動的動力。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普遍重視建立健全產權保護制度。在我國,完善產權制度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產權保護制度主要是通過民商立法來構建的,落實依法保護產權原則,民商司法自然責無旁貸。在民事商事審判工作中,用好這個原則:一要依法,二要全面。依法,是首要的一條。作為成文法國家,法官是法律的臣仆,依法辦案已成為法官們本能的價值認知。我國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已經從制度層面對各類產權進行了確認和保護。產權保護有法可依,關鍵在于嚴格實施。全面,是說產權保護的周延性、開放性。現代社會,財產權利常處于分解、組合之中,產權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和擴展,產權人的各種產權包括所有權、知識產權、法人財產權、股權以及具有各種產權性質的使用權、經營權等都應受到司法保護。須指出,鑒于債權通常不在一般產權的定義范圍,依法保護原則不適用于債權保護問題。
二是尊重契約自由原則的應用。實際生活中,契約行為是大量發生的,可以說是最重要、最普遍的民事商事活動。契約自由鮮明而集中地體現了私法領域的意思自治。作為近現代契約法上的基本原則,契約自由早已被舉世公認。我國1999年合同法也與時俱進地體現了契約自由原則,契約自由從理論到立法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實則不然,契約自由在實際生活中打了很多折扣。一方面,民事商事活動中濫用契約自由現象比較突出;另一方面,民事商事審判中對契約自由尊重不夠現象仍然存在。強調尊重契約自由,主要是針對民事商事審判而言的。民事商事審判中適用這個原則時,主要應在“尊重”二字上下功夫:一要把契約當法律看待。合同當然不是法律,但在依法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之間有相當于法律的效力。法官應當樹立尊重合同就是尊重法律、依合同裁判也是依法裁判的理念;二要把意思自治落到實處。契約的實質是合意,合意變了就等于立了新的契約。對當事人雙方有意圖變更原契約的,及時引導達成合意、予以認定,或判決或調解或和解撤訴,處理起來就有了基礎。
三是平等保護原則的應用。憲法確立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平等成為民商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區別于行政法、刑法的主要特征。倘若不存在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商法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平等原則必然意味著法律對各類合法權益的平等保護。平等保護自然構成民事商事審判的重要原則,民事商事審判工作自始至終、從頭到腳都要堅持這個原則。做到平等保護,當前要突出強調兩個問題:一個是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企業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相應地存在著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公有制企業主體特別是國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之間,客觀上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差別。對這些企業主體不應厚此薄彼,而要堅持一碗水端平。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在這方面需要進一步排除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本位主義對辦案的干擾;第二個是平等保護“強者”和“弱者”。到法院打官司的當事人,既有強勢集團,也有弱勢群體,其經濟、政治地位不同,訴訟能力亦有差別。要平等對待各方當事人,既不能袒護“強者”也不可偏向“弱者”。
四是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原則的應用。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是一條基本的法理,并非民商法上的專門原則。現在把它單拎出來作為民事商事審判工作的重要原則,是一項富有針對性的創新之舉。從民事商事審判實踐看,不少當事人權利義務觀扭曲、失衡,只片面強調自己的權利,不愿履行對他人的義務,還設法逃避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與法治社會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堅持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原則,目前最重要的是樹立并不斷強化權利義務責任統一觀。民事商事審判既要維護民事權利,也要督促履行民事義務,更要追究民事責任。我國民事立法已經初步建立了民事權利、民事義務、民事責任三位一體模式,這為我們統籌三者的關系提供了法律依據。民事商事審判不能簡單地搞當事人權利本位主義,還應同時顧及其義務、責任問題。
五是倡導誠實守信原則的應用。誠實守信就是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或誠信。誠實信用是一項明文規定的民商法基本原則,盡管不少人只是把它直觀地理解為一種道德信條。誠實信用是貫穿整個民商法領域的核心原則,被奉為“帝王規則”,也叫“帝王條款”。其字面含義,《布萊克法律詞典》解釋為:懷有善意、誠實、公開、忠誠沒有欺詐或欺騙,具有真實、實際、沒有假裝或偽裝。將倡導誠實守信作為一項工作原則,就是要求民事商事審判充分有效地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和有關條款,發揮好司法裁判的評價、規范、引導功能。在運用這項原則指導工作時,首先要認識誠信原則的全面性。誠實信用具有全面性和普遍性,是一個管總的原則,覆蓋所有民商領域。無論是財產關系還是人身關系的調整都適用,也無論是在訴訟前、還是在訴訟中,這個原則都用得著;同時,還要理解誠信原則的獨立性。民商法的許多條款都直接體現了誠信原則。適用這個原則當然應聯系具體條款。但在找不到具體條款時,誠信原則也可直接、獨立地適用;最后,必須時刻警醒并依法制裁各種不誠信訴訟行為,尤其要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懲處力度,讓不誠信訴訟的人不僅討不到半點便宜,還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六是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相統一原則的應用。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之間的密切關聯性,馬克思早就指出過:審判程序和法二者之間的聯系如此密切,就像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聯系,動物的外形和血肉的聯系一樣。我國民事商事審判實踐中,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不少人覺得只要處理結果正確就行了,程序上有點瑕疵不算什么事。在他們看來,程序規定是彈性的,不走程序,甚至違反程序把案子擺平了也可以。因此,把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相統一作為民事商事審判工作的一項原則要求,是完全必要的。實踐中堅持這個原則,做到實體、程序并重,首先必須大大方方地承認所謂重實體、輕程序是法院自身的問題,是法院和法官的毛病,板子要打在自己的屁股上,責任不能往外推;其二必須強調司法本身就是一種專門化的程序設計,無程序也就無司法,程序本身也有獨立的價值。通過司法解決問題,就是按照訴訟程序解決問題,從這點上講程序甚至優于實體、過程甚至重于結果;其三必須充分遵行民事訴訟法各項規定,在民事商事案件辦理中摒棄嫌麻煩、圖省事的心理,不要心存僥幸,不搞程序上“偷工減料”。要知道,不按程序辦案,實體結果就不可能公正,即使搞對了擺平了,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碰巧而已。
陳驚天:在您看來,民事商事法官在今后的民事商事審判工作中該怎樣貫徹落實這六個原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董開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提速、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深入,人民法院民事商事審判的職能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顯。民事商事審判壓力空前,進一步做好民事商事審判工作,離不開六個原則的引領和指導。對各級民事商事法官來說,除了盡快學習掌握六個原則的內容要義,增強貫徹落實的主動性自覺性外,還應從以下四個路徑上下功夫。
一要致力養成正確的法官思維。在民事商事審判中貫徹六個原則,需要樹立和培養正確的法官思維。法官思維就是法官在具體個案中對有待裁決的案件事實和可能適用的法律規范之間進行的理性思考。何為正確的法官思維?對此肯定有不同的說法。法官既是專業人,又是普通人,面對案件時常徘徊于專業思維與非專業思維之間。毫無疑問,專業思維是必須的,是民商事法官必備的基本素養。民事商事糾紛發生在社會生活當中,也是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不能光靠專業思維辦案。非專業思維即經驗思維、普通人的思維,有時也很必要。正確的法官思維應該是專業思維為主、經驗思維為輔的思維模式。在進行專業思維時,應秉持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注重經驗規則和生活邏輯的作用,避免法條主義之下的機械司法、就案辦案;在進行經驗思維時,不忘專業精神,避免以普通人的感受、評價先入為主,干擾自己的專業判斷。學習、掌握以至熟練運用法律關系分析法、請求權基礎分析法、歷史分析法等主要的案例分析法,有助于養成正確的法官思維。法律關系分析法、請求權基礎分析法,是常用的民商法專業思維方法。按照案件事實發生的時間梳理案情、弄清來龍去脈,可稱為歷史分析法,也是一種常用也很管用的經驗思維方法。
二要適當區分民事商事的不同點。在民事商事中貫徹六個原則,應適當注意區分民事審判和商事審判。民事商事審判具有共同的屬性,也有一定的不同,但共性大于個性、共同大于不同。從實體法講,我國屬于民商合一的國家,適用的是統一的民商法規范;從程序法講,適用的是同一個民事訴訟法。無論是民事審判還是商事審判,在堅持六個原則問題上是一致的。但是,多年審判實踐表明,民事審判和商事審判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有研究認為:在價值的追求上,民事審判側重于以人為本,著重保護人的生存與發展;商事審判側重于鼓勵交易,資產流動,以交易的快捷、安全為目的。在財產安全的保護重心上,民事審判側重保護自然人財產的靜態安全;商事審判側重保護法人財產的動態安全。在承擔責任的依據上,民事審判側重主觀的過錯與結果的公正;商事審判側重交易安全和風險的承擔。在補償損失的內容與范圍上,民事審判既強調財產性損失的補償,也強調精神利益的維護;商事審判既包括實際損失,也包括可得利益損失。在判決與調解的功能上,民事糾紛多發生在熟人社會,強調調解優先、調判結合,有利于社會和諧;商事審判中的當事人多為理性的經濟人,更多情況下采用判決方式,有利于彰顯規則、穩定秩序。應當說,民事審判、商事審判的區別是相對的,雖有必要但應把握適當,不能因此而損害民事商事體系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三要進一步落實庭審實質化的要求。在民事商事審判中貫徹六個原則,必須把庭審實質化的要求落到實處。民事商事案件從立案受理、審理判決到執行,都屬法院管轄,雖不像刑事訴訟那樣存在著落實“以審判為中心”要求的問題,但民事商事案件庭審虛化、空洞化現象在一些地方還存在。開庭審理是審判活動最基本的程序和最重要的階段,庭審虛化、空洞化不僅導致司法資源浪費、增添當事人訴累,而且使程序空轉、影響司法公信。落實庭審實質化,就要以庭審為中心,在庭上解決主要問題,強化訴訟證明中當事人主導地位,發揮庭審舉證、質證、認證在認定案件事實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還要防止和糾正不同審級的庭審同質化。一審庭審重在查清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二審庭審重在解決案件的事實爭議和法律爭議。要清醒地認識到,庭審實質化是程序公正的核心所在。全面到位地落實庭審實質化,我們的民事商事審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程序公正,進而確保實體公正。
四要強化法官的責任擔當。在民事商事審判中貫徹六個原則,離不開法治擔當。民事商事案件大多涉及當事人切身利益問題,有的沖突激烈、對抗性強,法官不僅承受社會壓力,有時還面臨著人身遭受攻擊的危險。特別是在案件數量飆升、案多人少情形下,堅守好六個原則,最關鍵的還在于強化責任擔當。強化責任擔當,就要錘煉法治膽識。對查清了的事實證據敢于認定,對看準了的法律規范大膽適用,對心有定見的處理結果果斷拍板定案。不要前怕狼后怕虎,拖延不決。強化責任擔當,就要提高辦案本領。藝高人膽大,勇于擔當需要過硬的本事。民事商事審判領域紛繁復雜,點多、面廣、線長,只有持之以恒地苦學、苦練本領,方可擔當重任;強化責任擔當,就要支持法官依法履職、獨立負責地審判好每一起民事商事案件。適應完善司法責任制的要求,抓緊落實相配套的法官待遇,切實保護法官的合法權益,營造有利于法官依法公正辦案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