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昕

上市進程到底是籌備完畢,還是正在”靜默期“,長安信托方面并未給出說法,只表示將”苦練內功,進行業務轉型“
“關于上市,我們都在探索與關注之中,也在積極進行準備?!?轉眼,長安信托籌備新三板的消息已傳了一年,上市進展到了哪一步,最終能否實現突破?長安信托對此沒有更多的表達,而是留有了一定的想像空間。
在不少信托公司被傳上市的當下,面對多數沉默的現狀,有資本市場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打了一個比喻,“這就好比你很喜歡一位姑娘,你不能說不喜歡,但你也不好說怎么喜歡,畢竟還沒正式交往,還要等。”
采訪中,如何苦練內功,扎實基礎,在行業中探索完成轉型,成為長安信托當下關注的要點。
上市之前先轉型
對于長安信托上市的進程,先前的報道有說籌備完畢,也有說正處在“靜默期”,遺憾的是,記者并未從長安信托方面獲得對上述情況的確認。
“在與諸多專家充分討論上市利弊后,我們認為,相比補充資本金、強化資金實力的顯性優勢外,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吸引更專業的專業團隊,建立更優良的企業文化,提升公司社會形象,最終推動全行業的業務轉型,應該更加重要。”長安信托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如是說。
2015年10月,銀監會信托監管部主任鄧智毅曾撰文指出,銀監會支持信托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符合條件的信托公司上市與并購重組,優化股權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這被業內視為對全行業方向的一次指導性的談話。
能夠確認的一點是,對上市的充分討論令長安信托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握更加明確。
“上市會帶來更充裕的資本,也會立馬面臨報表和業績的披露壓力,在行業轉型尚不明確的前提下選擇上市,時機是否合適,更多的錢帶來的是更多的機遇還是挑戰,都存有不確定性?!币晃毁Y深市場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除了信托在法律的障礙難以突破外,目前的業績收縮和時間沖突對已走下高速增長階段的信托公司來說挑戰更大。
“銀監會支持,證監會顧慮,監管層的理解定位,包括諸多復雜的法律法規難題,信托公司的上市的意愿和資本市場對信托計劃和信托公司結構的認可度都有待研究,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和調研。”某大型信托公司內部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凈利增幅在縮窄
從年報來看,盡管業績保持了平穩增長,長安信托的凈利增幅卻在縮窄,連續兩年增速僅個位數,較行業整體兩位數的增幅偏低。
2014年、2015年長安信托凈利潤9.6億元、10.45億元,同比增長僅4%和8.85%。這較2013年從7.84億元跨越到9.23億增幅17.73%有著明顯的差距。
2015年長安信托主動管理型的信托業務大降34.69%,而被動管理型的信托業務大漲451.51%,主動管理中股權投資、權益投資、融資類幾乎腰斬。
“主動管理型曾是諸多信托公司的突破點,但很多項目都是圍繞資本市場展開,并伴以創新的金融工具。2015年中國經濟復雜程度加深,尤其是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出于謹慎穩健的考慮,我們主動壓縮了主動管理型產品?!?/p>
從資產運用與分布來看,實業和基礎建設占據了公司信托資產的半數之多。2015年長安信托在實業投資的占比最高,達30.06%;基礎產業其次,為26.64%。
“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是信托公司社會責任的一大重點,在嚴守風控底線的前提下,我們積極加大了與優質實業公司進行多渠道、多方式的合作。而基礎設施領域由于國內東西地區發展不平衡,國家重點項目處在正逐步釋放的大環境,我們緊抓機遇,在確保風險控制前提下,加強與實力雄厚的地方政府的合作,截至目前,上述兩類項目的運營效果還不錯。”上述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未來靠加大實質創新
只是,轉型非在旦夕。
“2013年起,我們就主動壓縮管理規模,著力推動業務創新與轉型?!卑殡S著行業從高速增長進入“深耕細作”,在全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傳統的融資和借助通道做大規模的模式迎來挑戰,培養“實質性創新”能力迫在眉睫。
2015年,長安信托將更大精力轉向對創新的研究。
“降低目前以資本市場為主的主動管理型產品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思考機會,信托公司在主動創新與管理上,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與學習。”
長安信托表示,目前公司成立了諸多創新小組,邀請同業專家舉行內部學習會。
“對于未來,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只有強化了自身的能力建設,才有可能在全行業創新轉型的過程中跟上形勢,為支持實體經濟貢獻更多,也為合格投資人提供更多的優質金融產品。”長安信托方面表示,未來5年公司將把精力重點放在推動業務結構優化、重塑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構建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自上而下推動戰略轉型。不過,長安信托的轉型和創新到底效果如何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