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市場傳出 “叫停跨界虛擬定增”消息,雖然監管層回應“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但市場上仍風聲鶴唳。多家券商表示,盡管并未“一刀切”式全部叫停,然而政策趨嚴
“不想當裁縫的廚子不是好司機。”對于上市公司來講,對外宣稱開展跨界熱門業務不僅為公司獲取更多關注,更能帶來投資者的真金白銀。從去年開始,講故事、炒概念讓A股企業嘗到不少甜頭。近期,有媒體稱監管層開始對“炒作”喊停。
此前,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證監會已經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四個行業。比如水泥企業不準通過定增收購或者募集資金投向上述四個行業。同時,這四個行業的并購重組和再融資也被叫停。
事實上,監管層明確否定了這一傳言。5月13日,證監會稱,目前,再融資和并購重組相關規定及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今后若有修改或調整,將通過正式渠道向社會公布。
“叫停跨界虛擬定增”的消息一出,引發市場恐慌性下跌,甚至相關股票連續兩天跌停。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引起這么大影響,是市場對當前泡沫的擔憂。《投資者報》記者采訪上海、深圳兩地多家券商了解到,從一級市場的反饋情況來看,已拿到批文的跨界虛擬定增并購還可以繼續,但是未拿到批文的企業則審核更加嚴格。
此前,坊間同樣流出暫緩“中概股回歸”的消息,對于此類政策收緊傳言較多的原因,深圳某資產管理平臺創始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當前投資者希望股市的制度環境、投資者的交易策略和方式能得到逐步凈化,弱化二級市場博弈投機的特征、提升價值投資的氛圍,這些傳言一方面符合強化市場“業績為王”的主流選股思路。
對“炒作”喊不
雖然監管部門已經回應“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但是深圳一家中小型券商相關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監管層已經在限制“無實際盈利、單純講故事”的公司跨界定增并購“炒作”行為。
上海某券商相關人士也表示,當前涉及跨界虛擬定增項目,已拿到批文的跨界虛擬定增并購還可以繼續完成,但是未拿到批文的審批將更加嚴格。
證監會希望實體上市公司進行創新和業務拓展,但不要為了市值管理而盲目對虛擬產業收購,是此次政策趨嚴的出發點。一位資產管理創始人向《投資者報》記者分析,游戲、影視等虛擬產業資產較輕,高風險高收益,但實體企業未必有管理該領域的經驗。對跨行業太遠、不熟悉的并購實施限制措施,保護市場也是必要。
如同“知情人士”所言,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連主營業務都做不好,跨界做跟主業完全不沾邊的虛擬產業,通常都是打著并購重組的旗號進行概念炒作,不斷吹高泡沫,最終損害的還是投資者利益。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兩年上市公司對游戲、影視行業趨之若鶩,紛紛拋出巨額定增方案,其中不少影視明星成立不久的公司甚至空殼公司以高溢價率并入上市公司,引發了較大的爭議。
對此,上海另外一家券商相關人士表示贊同,審核趨嚴對抑制股市泡沫,保護信息不對稱的小股民有利。
“目前的跨界定增的項目,80%可能都是為了炒作,尤其是新三板中個別公司采取激進做法,監管層已經有在查處,不僅立即停止再融資,還要追查錢的去向。”上述人士透露,該券商內部已經在自查新三板中涉及墊資、股權質押等不合格賬號。
對于“中概股回歸”,證監會則表示“正在分析研究”。重陽投資分析稱,近期證監會推出的各項遏制炒作的政策舉措,將有助于降低A股市場的炒殼現象,有助于限制跨市場資本套利行為,是合理配置資本市場資源支持實體經濟轉型、重塑A股市場健康投資文化的重要一步。
跨界定增項目僅4%
那么,當前市場跨界虛擬定增項目有多少呢?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公布定增預案的597家上市公司中,有116家上市公司是定增跨界收購。其中,有星美聯合、世紀華通、*ST盈方、恒天海龍、大連友誼等24家涉及到上述的四大限制性行業。
從數據來看,當前涉及跨境定增僅占總數的4%。《投資者報》記者從上述幾家券商中了解到,目前接手項目中涉及這四類限制性定增的并不多,基本上沒有受到傳言的影響。
另外一家上海券商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政策未變,但是審核應該會趨嚴。“對未來上市公司定增是一個指導方向,后期上市公司或不再一哄而上這些行業,減少玩概念炒作,并不影響偏好定增的上市公司在其他領域繼續進行增發。”上述人士指出。
此外,受傳言影響,此前有計劃跨界虛擬定增的上市企業紛紛“躺槍”。從5月11日,消息傳出后,24只股票均出現不同成程度下跌。其中,大連友誼11日、12日兩個交易日跌幅為10%、9.98%,同期星美聯合分別下跌9.97%和5.46%。
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層尚未回應時,已有上市公司已經坐不住了。5月11日,恒信移動發布重新認定重組收購標的的行業分類公告稱,此前公司重組標的公司東方夢幻由歸類于“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之下的“廣播、電視、電影和 影視錄音制作業”和“娛樂業”。經過重新界定,將東方夢幻行業歸屬重新認定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之下的“專業技術服務業”,其主要產品面向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領域。
隨著證監會的辟謠,恒信移動急于撇清重組收購標的的影視業分類成為多此一舉。另一方面,此次傳言對那些只愛“講故事”、“跟風口”的上市公司無疑是一個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