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芳
摘要:財政局發布的2015年度數據顯示,流動人口比上一年減少568萬人,為近三十年來首次下降。從該條數據揭示的信息切入,首先,總結了流動人口的特征及近些年的變動趨勢,其次,剖析了產生流動人口下降與城鎮化率上升的現象的原因,進而引出流動人口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接著,從供求兩方面分析了流動人口與勞動人口數量雙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后,對緩解勞動人口和外來人口數量減少現象提出可實施的舉措。
關鍵詞:流動人口;勞動人口;城市化;經濟發展;老齡化;舉措
中圖分類號:C92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0-01
一、流動人口特征及近些年變動趨勢
根據《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中的定義,“流動人口”是指“人戶分離”人口,即離開戶籍所在地的,跨鄉(鎮、街道)以上居住的人口?;诘谖宕魏偷诹稳丝谄詹榈臄祿治觯覈鲃尤丝谔卣髦饕幸韵聨追矫妫喝丝谝幠4螅鏊倏欤灰灾星嗄隇橹黧w,男性比重較大;空間分布以東部為主,中西部地區增加較快;流動人口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地區差異較大;流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
從2016年1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看,2015年度全國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戶分離人口)2.94億人,比上年末減少377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為2.47億人,比上年末減少568萬人。流動人口在近些年首次出現下降,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二、流動人口下降與城鎮化率提升并存的原因剖析
數據表明,21世紀至今,中國城鎮化率逐年平穩上升,2015年的城鎮化率提升了1.6%,但是流動人口數量卻是負增長。
流動人口數量下降與城鎮化率提高并存并不矛盾。城鎮化率提高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城鎮人口的自然增長。二是城鎮人口的機械增長,即從鄉村流動到城鎮的常住人口。三是由于城鄉的行政區劃和屬性變動,使鄉村變為城鎮 ,即城鎮地域擴張的影響導致城鎮人口增加。當本土城鎮化速度與城鎮人口自然增加速度大于流動人口數量減少速度時,城鎮化率在數值上依然呈上升狀態。
三、流動人口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
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歷史表明,人口大規模流動是城市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流動人口特別是農村向城鎮轉移的勞動力是我國城市化速度加快的重要因素,但于此同時,流動人口也在城市化過程中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一)流動人口推動城市化進程
流動人口推動城市化進程的表現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促進城市化普及與加速。第二, 促使大城市郊區城市化。第三,促進了都市區(帶、圈)的成長。首先,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為城鎮化率,計算方法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之比??梢?,人口遷移與城市化的關系十分密切。其次,郊區城市化有利于緩解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病,外來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必然需要城市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郊區較城市中心區相比生活成本低,是外來人口居住與發展的絕佳空間。
(二)流動人口給城市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流動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必將導致城市管理難度增加,容易出現城市病。由于資源的有限性,人口的流入給教育、醫療等資源的分配帶來一系列新問題,此外,數據表明,婚育期流動人口占比大,將使城市人口增速大大增加。數據顯示,遷移人口的年齡集中在20-59歲之間, 約占總流動人口的70%,對于遷出地來說,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減少將加劇該地區人口老齡化現象。另外,在我國戶籍制度下,流動人口在未獲得遷入地戶籍前仍享有遷出地戶籍帶來的各種福利,如土地、居所等,這對遷出地來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四、流動人口與勞動人口數量雙降對經濟的影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109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87萬人。流動人口為2.47億人,比上年末減少568萬人。勞動人口和流動人口數量同時下降為近三十年來首次。勞動的投入數量、資本的投入數量和勞動生產率為長期經濟增長的三大因素。流動人口中大部分為勞動力人口,因此,流動人口數量的減少從根本上可看為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分析數據,GDP增速從2008年開始呈逐年下降趨勢,除2010年有所反彈,其余年份均呈下降趨勢,2015年更是創新低。根據上述分析,流動人口與勞動人口數量雙降必然對經濟增長產生沖擊。后文將從供給與需求兩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從供給方面分析勞動人口與流動人口雙降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前些年經濟增長與勞動力數量大、價格低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近些年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利潤有所下降,雖然近年國家在進行產業升級,提倡創新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勞動力數量的下降對經濟發展仍有較大不利影響。
(二)從需求方面分析勞動人口與流動人口雙降對經濟的影響
勞動力人口在很大程度上為消費者中的主力軍。勞動力人口數量下降意味著需求減少,進而導致消費水平的下降。目前制造業出現大規模產能過剩現象,這與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因此,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分析,勞動人口數量的下降都對經濟有沖擊。
五、針對外來人口和勞動人口減少可實施的舉措
針對勞動人口數量減少和年齡增長的人口問題,國家已采取了開放二胎政策,雖然多方專家預測可能不會引起狂烈的嬰兒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將會緩解我國的人口問題。
針對外來人口數量減少,可實施的舉措可從遷入地和遷出地兩方面考慮。第一,遷入地方面。根據目前的經濟轉型形式,應考慮更多向城市引進創新型人才,推動創新型城市的建立。為創新創業型外來人口流入制定優惠政策,如提供更為健全的社會保障和保險等。第二,遷出地方面。過去東部地區的“就地城鎮化”是相對粗放的、資源高消耗型的分散城鎮化,這路徑必須改變。在新的歷史時期,尤其在我國中西部地區,要走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健康城鎮化道路。
參考文獻:
[1]段成榮,呂利丹,鄒湘江.當前我國流動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基于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3,37(2):17-24.
[2]陳丙欣,葉裕民.中國流動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對中國城市化的影響[J].城市問題,2013(3):2-8.
[3]鄒湘江.基于“六普”數據的我國人口流動與分布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1(6):23-33.
[4]李浩.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的國際現象觀察—兼論中國城鎮化發展現狀及思考[J].城市規劃學刊,2013(1):43-50.
[5]付曉東.中國流動人口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J].中州學刊,2007(6):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