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陽
摘要:通過對宜居城市理論進行分析,并結合小城鎮人居環境的概念等,提出宜居城鎮的相關概念。從人居環境的5個方面對小城鎮宜居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宜居城市;宜居城鎮;人居環境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0-01
中國城鎮化的現階段已經從大城市的城鎮化階段轉入對小城鎮的發展的階段,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對于小城鎮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從國家管理層面到學術界的關注。對于小城鎮的發展我們應借鑒大城市的發展經驗,但是發展模式不能全部照搬大城市的發展模式,現在大城市的發展好多方面存在好多問題:交通、環境等方面,面對此,對于小城鎮的發展應關注其人居環境宜居性建設。
一、宜居城市理論
2005年國務院批準的北京未來幾年的城市規劃中提到把北京建設成為宜居城市,由此正真的開啟了中國學術界對于宜居城市的相關研究。其理論基礎來源于人居環境理論。
任致遠從居民的“居”出發對于宜居城市歸納了八個字“易居、安居、逸居、康居”。何永從北京城市規劃中宜居城市的建設目標出發,對宜居城市從就業機會、居住環境等提出了宜居城市的特征。葉立梅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從城市人的共性和個性方面對宜居城市提出建議。趙勇指出宜居城市具有動態的、綜合的特點。對于宜居城市的概念國內并沒有統一,但是其從人居環境方面來講其自然、人文等環境應適宜居住。
二、宜居城鎮
對于宜居城鎮的概念我們不僅應該從宜居城市的概念出發還應該從小城鎮的人居環境出發。寧越敏等對小城鎮人居環境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其進行了解釋。葉耀先從6層塔的人居環境理論出發,對小城鎮的人居環境進行研究。筆者認為,宜居城鎮就是人居環境達到良好甚至更優的城鎮。對于人居環境主要還是從5個子系統看:自然、居住、支撐、人類、社會。
三、小城鎮人居環境宜居性的特點
小城鎮是農村向城市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人類聚居區,其比農村的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高級但是與城市相比又比較低級。對于其人居環境分析應該注意小城鎮與農村以及城市的區別。由于中國地域廣闊,地質條件復雜,小城鎮的數量較多,其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差異較大,本文主要對于豫北平原的小城鎮人居環境宜居性方面進行分析。
1.自然系統方面
對于小城鎮的自然系統方面,其存在的問題相較大城市較少,但是也有自身的一些特點。對于小城鎮的氣候環境大多數的熱島效應并不明顯,其受到氣候影響較大的還是大的氣候環境條件。豫北平原地勢平坦,對于小城鎮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土地資源;由于小城鎮的經濟水平的局限,對于城內綠地的建設沒有引起政府主管部門、居民等的重視,小城鎮的綠地面積達標,但是優美程度不達標,同時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壞;
居民環保意識較差,生活垃圾的種類較多,存在不分類的亂丟亂棄,垃圾處理的實施與城鎮發展不符,對于垃圾處理也存在不及時等現象。現階段的小城鎮處于發展階段,其道路建設、房屋等產生的建筑垃圾較多,存在錯誤堆放等問題,對于城鎮的水資源、空氣質量等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總之,小城鎮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問題,但是土地資源豐富,但是隨著小城鎮的發展對于農用地有一定的破壞。
2.人類系統方面
由于小城鎮的地域性特點較強,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對于小城鎮的人們進行一定的分析,小城鎮的大多數居民處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對與自我實現需求的人應該相對較少。主要從社交需求對于小城鎮的人際關特點進行分析,小城鎮的交際圈相對較小,其形成是有農村宗親和自己工作學習交際共同結合而形成的交際圈,所以其相對穩定。小城鎮人們的安全感和心理依賴感相對較強。
3.社會系統方面
小城鎮的吸引力較低,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其主要是社會系統方面的發展與大城市的發展嚴重不平衡導致的。小城鎮的醫療水平有限其保障體系不完善,其醫療服務對于周圍農村地區具有一定的輻射作用,所以相對緊缺。小城鎮與原材料的供應地距離較近,但是其對原材料深加工的工業并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化生產,其經濟的增長方式還是粗放型的。小城鎮的形成地域文化特征較為明顯,小城鎮發展建設過程中應對其的保護以及傳承。在小城鎮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大多都沒有引起重視,需要加大改善力度,減少道德等方面的沖突,從而減少社會安全問題。
4.居住系統方面
小城鎮的居住方面,近年來由于其發展有了很大的改善。小城鎮房價較低,其居住空間較為寬敞,同時人們對于居住環境有意識的提高,現在居住地的小區綠化、公共健身等水平以及場地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物業管理水平較低,對于小區公共衛生的清潔不能很好的盡職職責管理。小城鎮有集中的商業服務中心,但是與發達城市相比,其商業服務還比較落后,不管從設施還是從業人員素質,對于此相應的主管應該注意這方面問題進行改善,從而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
5.支撐系統方面
對于支撐體系其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對小城鎮來說,其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比較落后,其短途交通相對發達,對周圍農村地區有很好的輻射,但是在長途交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車次、時間等有較大的限制。有的城鎮甚至沒有統一的供暖供氣等設施,對于資源有一定程度的浪費。小城鎮的教育文化體育設施相對的不發達,基于水平相比農村地區水平較高,但是相比城市差距較大,十萬人左右的小城鎮有的只有一個電影院,文化體育設施等發展不均衡問題嚴重。
四、總結
在小城鎮宜居性建設時,應注意其人居環境方面的優點以及缺點,對于優點在城鎮建設中進行保持或者進一步的提高,對于缺點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善,從而提高小城鎮人居環境的質量使其優良甚至更優,以達到宜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任致遠.關于宜居城市的拙見[J].城市發展研究,2005,12(4):33-36.
[3]葉立梅.城中村改造:關注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J].北京規劃建設,2005(3):22-24.
[4]何永.理解“生態城市”與“宜居城市”[J].北京規劃建設,2005(2):92-95.
[5]寧越敏,項鼎,魏蘭等.小城鎮人居環境的研究--以上海市郊區三個小城鎮為例[J].城市規劃,2002,26(10):31-35.
[6]葉耀先.中國小城鎮人居環境建設[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