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摘要:近年來,我國在積極加強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市場經濟規模以及產業結構模式等都發生了一系列轉變。然而,我國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問題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我國要想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積極加強應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挑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新經濟時代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對新經濟時代應對就業方式多元化挑戰的措施展開了研究,希望對于提升我國就業率奠定一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就業方式;多元化;挑戰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01
前言
現階段,科學和信息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飛快發展,我國在進行經濟建設過程中,為了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應在新經濟時代基礎上,提升我國就業率以及加快經濟增長成為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然而,縱觀我國現階段的市場經濟運行狀況,勞動者就業率低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主要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在積極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就業率的提升至關重要,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新經濟時代應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挑戰挑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經濟時代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影響
(一)新經濟時代對就業方式的消極影響
在科技進步過程中,智能機器被有效應用于經濟運行以及工業生產加工當中,極大的解放了勞動力、提升了生產和運行效率。然而這一過程中人們的就業壓力也將越來越大。而企業要想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必須不斷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從而極大的降低人工成本,在擁有更多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科學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對于提升企業運行效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會提升失業率。
新時期,社會經濟主體運行過程中,對智能設備以及信息系統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管理以及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都能夠大幅度提升,而擁有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的工作者將被其所淘汰。然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先進設備以及管理模式應用的趨勢不可阻擋,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發展中,失業率的提升不可逆轉。
(二)新經濟時代對就業方式的積極影響
現階段,科學和信息技術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促使人類文明進入到了知識經濟時代,而信息技術產業是主要的代表形式。而這一背景下,將導致新的變化產生于就業方式當中:
首先,上班模式的轉變。知識經濟背景下,傳統的辦公地點以及生產基地不再是人們上班的主要地點和模式,在對科技進行充分應用的過程中,靈活性出現在上班方式當中,人們現階段可以根據各方面需求對上班的時間以及地點進行靈活選擇,甚至可以在對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應用的過程中,對上班活動進行遠程控制。
其次,工作地點的開放性。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人們現階段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在不同的城市開展[1]。在對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各個工作人員以及部門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和暢通,利用這些技術就可以開展日常工作。由此可見,知識經濟時代對人們的工作地點的轉變影響是較大的。
二、新經濟時代如何應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挑戰
(一)提高勞動者素質
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面對就業率下降的趨勢,要想有效面對這一壓力,應首先從勞動者自身的角度出發,提升其個人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等,促使勞動者的綜合實力能夠同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相符合,才能夠更好的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需求,從而對于提升就業率具有促進作用。在提升勞動者素質的過程中,應當從以下角度出發:
首先,勞動者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的過程中,應具備自主積累知識的能力,應不斷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積累更多的知識,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含量,促使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夠有效適應新經濟時代的要求。
其次,努力創新先進技術。在新經濟時代,先進的理論以及實踐是先進技術產生和有效應用的關鍵,勞動者在日常工作中,通多對技術的反復使用和操作,能夠對技術使用的流程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進行熟悉[2]。然而,在新經濟時代當中,要想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對現有技術進行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實施創新,運用自身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對其進行有效的創新,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當中,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就業渠道多元化
面對新經濟時代較高的就業壓力,我國在積極提升就業率的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不要將目光緊盯在國有企業的就業崗位之上,還應當增加對私人單位以及外企的關注,在各個工作崗位當中積累技術以及理論知識經驗,在提升就業率的基礎上,提升勞動者的個人素質,為我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在日常工作中對勞動者進行大力的鼓勵,促使其在對公有制經濟進行關注的過程中,增加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了解。從我國現階段的運行狀況來看,我國擁有較多的待就業人口,而國民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在將公有制經濟作為主體的基礎上大力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3]。在引導人民積極就業的過程中,還應當鼓勵其的事實自主創業,不僅可以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還能夠為我國經濟的進步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國家相關部門還應當意識到,在解決就業壓力的過程中,應當將高科技產業的功能進行充分的發揮,現階段,高科技領域發展是國家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環節,因此應加大這一領域的人才儲備。
三、結論
綜上所述,近年來,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世界各國經濟建設的步伐,我國在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的過程中,應當建立在對國情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呈現出就業率低的現狀,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必將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新經濟時代應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挑戰研究,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就業率,為我國經濟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劉侃,周穎.多元化就業方式下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J].紡織服裝教育,2013,04:313-316.
[2]王靜,譚琳.論女性就業形態多元化的利弊——廣東省四城市婦女就業狀況調查報告[J].人口與經濟,2002,04:43-48.
[3]薄涵月.多元化就業方式下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J].美術教育研究,2015,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