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晉
摘要:超限超載問題,究其根源還是市場的失靈,價格杠桿在“你超、我超,大家超”的惡劣競爭下,完全失去了調節的功能。本文以安徽桐城為例,分析了治超工作現狀、治超工作面臨的困境和對開展好治超工作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治超;改革
中圖分類號:U-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一、治超現狀:有成效 更有差距
車輛超限超載,對道路、環境、安全等方面危害極大;治超工作,群眾呼聲很高,各界反響強烈,也是歷年“兩會”中議案、提案集中反映的熱點問題。從安徽省桐城市當前治超現狀來看:
1.治超面源廣、體量大
安徽省桐城市砂石資源比較豐富,由此派生的建筑材料類企業眾多,初步統計,目前全市共有砂石料(場)、水泥等建筑材料生產企業10多家,主要分布在呂亭鎮、范崗鎮、文昌街道辦事處等地。臨近砂石生產企業的呂亭鎮獅山村、桐潛路、桐舒路花園橋等路段治超工作任務繁重。
截至目前,該市擁有貨運車輛7000余臺,其中,載重8噸以上車輛250余臺(含掛靠物流公司車輛),從業人員15000余人,貨運站(場)40余家。該市道路出口眾多,境內交通便捷、路網發達,治超主要站點只有206國道桐城治超站和6家經市政府批準設立的源頭治超重點貨源單位。
2.治超成效顯著、任重道遠
從市交通運輸部門反饋的情況來看,2015年,堅持源頭駐點、路面巡查相結合,堅持流動巡查與定點檢查相結合,堅持白天例行查與夜晚突擊查結合,以檢查運載砂石等建筑性材料車輛為主,重點對擅自改裝、揚撒等違章行為依法嚴管、嚴糾、嚴查,對查獲的改型車輛強制恢復車輛原狀,再進行處罰,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共檢查貨源單位300余次,督查貨物裝載1.5萬噸,檢查各類貨運車輛3000余臺次,查處非法改型、揚撒等各類違章行為200余起,約談企業和經營者20余次。按照相關規定對違規砂石料(場)實施了責任追究,對違規裝載砂石生產企業進行了處罰。
2015年,桐城市加大了治超工作的力度,通過宣傳、查處、恢復車狀等一系列措施,目前全市范圍內超標超載狀況有了切實的改觀,但治超工作經常是高壓一陣、好轉一時,成果很難固化、持續下去,借鑒治超工作做得不錯的山西省及安徽省的淮北、寧國、舒城、樅陽等地經驗,治超工作要想從根源上改善,關鍵要靠全局發力、健全制度、規范市場。
二、治超困境:越超越罰與越罰越超惡性循環
貨運有個惡性循環現象似乎早已司空見慣:幾乎所有的貨車都有超限超載習慣,越超越罰,越罰越超,屢罰屢超現象始終難以根治。毋庸置疑,超載會面臨嚴厲罰款,而且也給車輛安全和道路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可謂“危險系數”很高,但為何一些貨車主還明知故犯?明知故犯背后有何難言之處?
1.僥幸心理與逆反心理
現在很多車主在超載時都帶有這樣一種僥幸心理:如果被抓了就罰點錢了事,并且是罰了一次就等于這次全程都買了“免票”,要是抓不住就沒事,也不可能每次都被抓吧,以至有著“不超白不超”“多超多賺”的想法。再者,廣大車主可能還有一種逆反心理,反正你要罰我,我就越超越大,你一次罰200元,我超5噸,罰2000元,我超10噸,反正都是罰款,總要把罰的款給補回來;另外,如果別人超我不超,那就是別人賺錢我賠錢,別人能超,我也能超。
2.失靈的市場與失范的行為
超限超載屢禁不止,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貨運市場運價低,運營成本太高,盡管去年以來油料價格下降,但過橋過路費在漲,稅收在漲,特別是人力等成本上漲過快,致使運輸單位和經營者按規定裝載就難以保證盈利,這是超限超載最直接的動因。究其根源,還是市場的失靈,價格杠桿在“你超、我超,大家超”的惡劣競爭下,完全失去了調節的功能。貨主方能以最便宜的價格在市場上購買到最便宜的運輸服務,當然不會出更高的價格,這就把貨運司機的利潤擠窄到了最小的空間,從而導致了越罰越超、越超越罰的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在某種程度上聯合治超部門行為的失范,也導致了治超困局難以破解。超載的車輛上路,牽扯到很多部門,如果這些部門各自為政、以罰代管,你查一下、罰一下就過關,我查一下、罰一下就放行,而不站在全市的角度來統籌解決這個問題,那么治超將會永遠“在路上”。
三、治超頑疾:為何久治不愈?
公路法、交通安全法、公路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車輛超限超載有明確的處罰規定。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部委幾乎年年聯合下發治理超限超載的工作通知,安徽省也出臺了不少相關治理文件,并每年都會對治超工作進行督查考核。但近年來,超限超載問題為何卻如“癌癥”一樣肆意擴散,久治不愈?
1.部門會診,開方不抓藥
按照《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辦法》第三條規定,治理貨運車輛超限越載,堅持標本兼治、立足源頭、長效治理的原則,實行政府領導、部門監管、各方聯動的工作機制。治超工作涉及到交通、公安、經信、發改、工商、質監、安監、國土、財政、價格、監察等諸多部門,存在著多頭執法和部門利益糾葛,部門難以形成強大合力。
當前的局面是,雖然按相關規定,各地都有治超領導小組或聯合行動小組文件,相關部門都在會診范圍內,但“會診制度”不健全,還有些部門在治超中只注重單打獨斗,只顧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難出“組合拳”,不下“一盤棋”,會而不診,開方不抓藥。如按照有關要求,車輛沒有卸載消除違章行為的,不準放行;同一違章行為已被處理的,不準重復處罰。但在實際中,執法部門各走各的路、各說各的話,只罰款不卸載、或光罰款不強迫改裝車輛恢復原狀等現象突出。如此會診,怎能根治頑疾?!
2.以罰代管,治標不治本
眾所周知,罰只能是治超的一種手段和工具,不能代替有效有力有序的管理。但當前的尷尬現實就是,管理基本靠罰款,以罰代管、以罰代治。在這種畸形現實背景下,本來是監督和被監督關系的執法者和司機,反而變得一團和氣。一方是超載獲得更多利潤;另一方是簡單粗暴的罰款代替了智慧管理。罰款“一票通”不僅不能治好超載,還讓違章司機吃下了“定心丸”,超載更加明目張膽,危害隱患難以消除。
相關部門為何對罰款情有獨鐘,對規范市場、建立長效制度不甚關心?恐怕有這樣的原因:對于每筆正規的罰款,單位都會如實入賬,并按照一定的程序上繳上級財政部門,部分罰金確實會按照一定比例返還給本部門,可操作的彈性較大。返還的數額往往就變為單位的“小金庫”。有的甚至是治超為了罰款,罰款為了養人,如此循環,必然導致有心治標,無力治本。
四、治超良方:必須以深化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作為藥引子
治超工作的主要法律法規依據相同,治超工作的大致方法方式相似,但為何各地的治超成效卻相差很大、效果迥異?從外地治超工作的先進模式和長期從事治超一線的人員的經驗總結來看,治超的成效主要取決于組織強勁有力、部門協同有方、機制健全有效。
1.組織要有力:政府主導+交通主力+部門主動
治超工作涉及的相關部門多達11個以上,這些部門存在著諸如交通運管部門管車管不了人、交警部門管人管不了車等權力分割,如何讓這么多部門心思一致、步調一致、行動一致,需要一個強勁有力的組織。
從治超工作成效好的地方來看,一般都成立了由副市(縣)長、甚至是常務副市(縣)長為組長的治超工作領導小組或聯席會議,相關部門任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交通運輸局。其實就是“政府主導、交通主力、部門主動”的工作格局。近鄰樅陽縣治超工作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做法是將治超工作納入了“三線三邊”治理工作中,由縣委副書記牽頭協調落實,并經常開展縣領導帶隊的巡查。
相反,如果領導小組成立了,文件出臺了,但只是停留紙面上,應付在上級檢查上,政府主導而不領導,交通主力而不發力,部門主動而不聯動,治超工作很難取得長久成效。
2.協同要有方:聯席會議+聯動機制
協調而不同向,協力而不同心是當前治超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障礙,也就是部門會診開方不抓藥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就是要做到聯席、聯動,協同有方。
首先,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例會,對查處情況進行通報,對各部門執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對下一步聯合執法進行部署安排。
再者,要建立相關的聯動制度。一是建立聯動執法制度。各相關部門要在政府的主導下,充分發揮部門聯合執法優勢,由單一執法的勢單力薄到聯合執法的集中發力。二是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各相關單位對不屬本部門執法范圍的車輛,明確案件移送具體程序,及時移交有處罰權的部門進行處罰。對其它部門移送的案件,責任部門必須及時處罰到位并反饋處罰情況。三是建立巡查督查制度。建議由市四大班子相關領導領銜,不定期由1位市領導帶隊,隨機選取幾位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辦室主要負責同志參加,進行不定時上路巡查督查,對巡查過程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車輛責令相關部門立即查處。對巡查中發現部門責任落實不力的,從嚴處罰。
3.機制要有效:打好三場戰役 構建長效機制
我們在研究運輸車輛的工作規律時,運輸車輛業主也在研究和判斷執法人員的規律,所以必須把從嚴打擊、全面打擊放在首位,落實長效長抓機制,讓運輸車輛業主從不能違法到不敢違法,最后達到不想違法的效果,治超工作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定點治超與流動治超相結合,打好“殲滅戰”。充分發揮交通運管部門對重點貨運單位的源頭監管,以及在道路路口和經批準的治超站(點)檢查,加強人員全天候值守,把好定點關,對強行沖卡并涉嫌超載的貨運車輛,由治超站將有關證據和信息轉交公安交警部門查證處理。如此同時,交警部門要會同其他職能部門加強道路巡查力度,共同織就治超工作的防控網。
現場治超與科技治超相結合,打好“攻堅戰”。利用市內重點路段交警部門測速網點,或通過在各礦山、沙場出入口安裝數字化高清攝像頭,通過公安部門數字化防控網絡平臺,對沿路沿線運輸車輛實行電子監控,安排專門人員監測,一旦發現可疑車輛,立即通知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檢查。對現場不能及時查獲的,固定充實證據鏈,由交警部門追車追人,從嚴打擊。可借鑒山西省陽泉市科技治超的經驗,引進“源頭治理超限超載信息管理系統”和“道路運輸證IC卡”“治超IC卡”,治超工作步向了正規化、長效化、科技化。
直接處罰與追根溯源相結合,打好“持久戰”。對所有違法違規車輛全部統一按最高限進行處罰,對同一車輛多次違法違規的駕駛員,實行經濟處罰、扣分處罰和治安處罰。對為查處車輛說情的,或對查處車輛處罰不力的,進行問責。同時,查證超限超載及潑灑車輛的貨物源頭,由安監、國土、環保等部門聯動管理,對違規進行超限超載運輸貨物的礦山、砂石場,立即整改,屢教不改的直至關停。
治超的河南永城“血案”,反映出的是治超亂象,折射出的是治超“利益思維”,匡正治超行為,規范運輸市場,必須從體制機制入手,開良方、下猛藥,并配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力度這副藥引子送服,方可彰顯持久療效。
作者簡介:程 晉,安徽省桐城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