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質量是商業銀行取得競爭優勢的基礎。基于浙江省銀行業應用性人才需求239份調查數據,作者總結歸納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分析銀行對金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需求,發現銀行經營實務知識、學習能力、職業道德與忠誠度最為重要,綜合客戶業務崗位人才最為緊缺。在調查的基礎上,作者在人才培養規格定位、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育體系構建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人才;應用性人才;人才需求調查
中圖分類號:F272.92;F830.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商業銀行一直是金融專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領域。隨著近年來金融領域新產品不斷涌現,互聯網金融迅速擴張,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商業銀行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如何更緊密地滿足社會各領域的實際需求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調查當前商業銀行人才需求的現狀,研究商業銀行人才的需求特征,對高校金融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時段為2013年-2015年連續三個暑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并結合交流訪談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310份,回收257份,剔除無效問卷,實際有效問卷為239份,回收有效率為77%。被調查對象基本特征是:
區域特征:浙江省的杭州、寧波、溫州、臺州、湖州、金華、嘉興等七個主要城市。
所有制特征:工、農、建、中、交等5家國有商業銀行,10余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10余家地方性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共計86個支行或網點,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29家,占34%;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42家,占49%;地方性商業銀行11家,占13%;外資銀行4家,占5%。
崗位或職位特征:辦公室崗位占22%,項目信貸崗位占34%,貸后管理崗位占20%,檔案管理崗位占10%,住房信貸崗位占10%,信息技術崗位占14%。行政職位方面,普通行員、柜員61%,中層管理者32%,支行行長7%。
調查內容:調查內容:(1)銀行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評價;(2)銀行對金融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需求;(3)銀行人才需求層次及緊缺崗位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銀行對金融畢業生的評價
1.思想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
有關畢業生思想素質和知識結構方面,有9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金融畢業生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有88%的被調查者認為當今的金融畢業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較好,知識結構合理。
2.實際技能偏弱,職業定位不夠清晰
有關金融畢業生存在的最大問題,約65%的被調查者認為畢業生僅有理論知識,實際技能偏弱。21%的被調查者認為本科畢業生職業定位不清晰,專業知識寬而不精;有14%的被調查者認為本科畢業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及專科生,專業應用能力不及研究生,核心能力不明顯。在訪談中,大多數被調查者表示,在使用這部分畢業生中感覺他們實踐經驗太少,實際動手能力差,大多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完全勝任工作。
3.期望值過高,對基層工作易產生不滿
調查結果顯示,75%的被調查者認為現代大學生對將來工作及生活的期望值過高,對基層工作容易產生不滿。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大部分學生就業心態和承受能力一般或偏低。
(二)銀行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需求
1.商業銀行經營實務知識最為重要
調查顯示,在學校開設的一系列專業課程中,商業銀行經營實務、國際金融、財會知識、投資理財、信息資源管理等知識與技能都排在前幾位。其中商業銀行經營實務位居榜首。而貨幣銀行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等知識技能的排序則相對靠后。
2.學習能力是銀行人才最重要的能力
有關銀行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本次調查總共列出了10項,允許被調查者最多選5項并按重要性排序。調查結果分析顯示,學習能力是金融人才最重要的能力,而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靈活應變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的重要性也都位居前列。
3.職業道德與忠誠度是銀行人才首要素質
有關銀行最重要的素質,本次調查也列出了10項。結果排在首位的是職業道德與忠誠度,而責任心、吃苦耐勞的重要性也都位居前列。化解壓力、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承受力則是銀行人才亟需具備的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抵御誘惑定力、理論政策水平等方面的素質不是銀行重點考慮的內容。
4.個性突出的大學生更有競爭力
有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對現在大學生的多個性化持肯定態度,認為個性突出的大學生往往具有更多的創新精神,通過改革“陳規”,會給競爭激烈的銀行業帶來生機與效益。
5.各類金融證書認可度高
調查顯示,90%以上的被調查者肯定各類相關證書的作用,其中48%的被調查者認為各類相關證書含金量高,能夠反映出金融專業能力;43%的被調查者認為各類相關證書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和選擇相關層次的人才;有7%的被調查者認為各類證書沒有針對性,難以確定能夠勝任特定的工作。只有2%的被調查者認為各類證書名不副實,沒有反映出相應的專業能力。在肯定相關證書的被調查者中,認為證書的含金量最高的是注冊金融分析師,然后依次為金融風險管理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理財規劃師、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專業英語證書(中級)和特許財富管理師等。
(三)人才需求層次及緊缺崗位分析
1.銀行大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
據返回的問卷顯示,要求員工達到本科及以上水平的占總數的93%,其中要求碩士水平的占總數的18%。專科只占7%。30%以上的崗位僅限本科及以上學歷才能勝任,另有50%的崗位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優先。僅有10%左右的崗位被調查者認為大專學歷也可勝任。
2.綜合客戶業務崗位人才最為緊缺
各個銀行的業務崗位設置并不存在統一的模式,因總行不同或機構的層次不同,各個銀行的部門和崗位設置并不相同。調查結果顯示,55%的被調查者認為客戶部的綜合客戶業務崗位人才最為緊缺,其中私人客戶業務崗位占26%,公司客戶業務崗位29%。此外,資金交易崗位、風險管理崗位、新業務(產品)研發崗位、會計核算崗位也獲得了被調查者的廣泛重視。
三、優化金融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建議
(一)以知識應用型為人才的培養規格
人才培養規格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定位,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1]。應用型人才是針對學術研究型人才提出的,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人才類型。應用型人才大致可分為知識應用型和技能(或技術)應用型兩種。“知識應用型”人才規格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其特征是較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轉崗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比較適合本科及以上層次人才的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規格則側重于技能的應用,通常是培養熟練掌握一線崗位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作性人才,它通常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能力目標[2]。作者認為,本科金融人才必須與專科及研究性大學錯位培養,側重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較強的金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快速適應社會環境變化的高素質本科應用型人才。
(二)構建以核心能力培養為重點的理論課程體系
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首先應準確地把握核心應用能力,這也是優化金融專業課程結構的前提和依據。根據調查得知,金融專業學生所需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銀行最緊缺的是綜合客戶業務崗位,這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吸收與消化新知識并加以綜合運用的能力;這種能力具體表現為對金融業務的分析、設計或決策能力。因此,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圍繞金融學科和知識體系組織,突出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為此,可開發以問題或項目為主線課程,形成課程、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有意識地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所要求的專業知識、技能技術和交際溝通等能力融入課程[3],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人才培養的核心,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出特色,同時使課程結構既有系統性、綜合性,又有靈活性、創新性,同時還要保證課程設置整體思路的合理性與協調性。
(三)創建全方位技能訓練的實踐教育體系
在金融實踐教育方面,校內實驗和校外實習是兩種主要途徑。針對校內實驗,金融專業可以開設三類實驗:第一類是操作性實驗,包括手工模擬和計算機模擬金融業務操作。第二類是設計性實驗,通過設計項目或任務,整合多個知識點,訓練學生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設計能力。第三類是研究性實驗,主要利用各種計量統計分析軟件(Eview、SPSS、Matlab 等)和數據庫技術,結合畢業論文,對金融經濟數據進行處理,建立相應經濟計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上述三類實驗,以操作性實驗為基礎,以設計性實驗為核心,統籌安排各類實驗的時間順序和課時分配。
在對校外實習方面,應加強與金融業界的密切聯系,拓展產學研合作途徑。通過校外實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金融基本業務的操作能力得到訓練,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的人際溝通交往能力以及金融職業的基本素養得到有益提升,而這些素質或能力很難通過校內實驗獲得。目前,金融專業的校企合作主要在職業技術學院中展開,而普通高校的本科金融校企合作十分罕見[4]。高等本科院校應該主動尋找金融企業合作,建立長久、穩定的伙伴互助關系[5]。此外,還可充分運用校內金融綜合實驗教學設施,通過教師指導和外聘專家的方式來開展仿真的存貸款業務、票據交換、國際結算等商業銀行業務的訓練,以及對外匯交易、證券交易進行實盤操作及行情分析。
(四)加快應用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培養應用型的金融人才,要求專業教師隊伍不僅要有學術水準,而且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應用能力和豐富的金融實踐經驗。一方面,應選派青年教師進行雙重素質鍛煉,以脫產或半脫產方式與金融單位進行項目合作或掛職鍛煉,不斷提高、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加快“金融應用型”教師隊伍的建設[6]。另一方面,應建立一支兼職教師隊伍,從社會上選聘金融專家充實師資力量,通過他們給學生帶來金融的新信息、新技術和新知識。通過校內教師和校外專家相結合的舉措,能夠加快應用型的師資隊伍建設,以保證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陳法春.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能力構成[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64-66.
[2]劉健,王春,李奎山.應用型人才的層次及其實踐環節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8):126-128.
[3]周虹.基于CDIO理念的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2):154-157.
[4]馬飛.本科金融方向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校企合作辦學為例[J].教育,2015(10):252-253.
[5]陳美蘭.構建高等本科院校金融專業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及其實踐分析[J].金融經濟,2015(6): 202-203.
[6]周松林,劉增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4-7.
作者簡介:周 虹(1962-),漢族,浙江杭州人,研究生,職稱:教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