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蘇潘
摘要:中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地形復雜,經緯度差距較大,有著極其豐富的種植經驗。中國很長的歷史時期就開始與東南亞地區進行農業上的交流,作為最早對老撾進行農業投資的國家,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發展的投資有著很多優勢,但是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企業;老撾農業發展;投資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0;F333.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中國1989年以來,一直是老撾最大的投資國家,對于老撾經濟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農業上的投資,需要中國企業和老撾政府要重視。
一、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發展的投資的現狀和有利條件
1.中國在老撾的投資領域比較廣泛,但是對于具體的農業來說,中國企業對于老撾農業發展的投資比重較低。于此同時投資的農業領域集中在種植業,現階段投資逐漸多元化,但是仍然以種植業為主,對于其他的林業、畜牧業等等在投資比例上相對有限。對老撾農業發展進行投資的企業很多實力相對不足,以民營企業為主,國企僅僅只有兩家投入到老撾農業發展的投資中,再具體的生產經營中,作為主體的民營企業的對于老撾投資經營活動起著示范帶動作用,民營企業則很難形成規模效益,對于風險的抵御能力也相對較弱,作用相對有限。
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發展的投資主要通過訂單農業模式、土地租賃模式、股份合作模式、技術扶持模式等模式。這些模式除了土地租賃模式都積極的進行技術、管理甚至是生產物質的直接投入,農業投資模式逐漸向多樣化的趨勢發展。
2.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投資還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首先參與撾農業發展投資的中國企業一般以規模較小、實力不強的地方中小型地方民營企業為主,在企業的經營能力還存在問題,會出現一些不規范的經營行為,跨境經營理念有待更新,跨境經營能力還有待提高。一些企業違背市場經營的平等性原則,出現一些不正當競爭,一些企業不能充分考慮當地的因素,造成當地民眾對于中國企業的誤解。
中國對于相關企業的境外項目的貸款審批比較嚴格,審批程序較多,老撾本地銀行實力相對有限,企業在出現資金短缺時,融資相對困難制約了一些企業的發展。一些中小民營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相對薄弱,缺乏明確的企業在老撾投資的戰略規劃,目標不明確,對于境外的投資環境和經營環境不清楚,一些項目的決策存在隨意性,沒有相對的科學論證。另外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這無可厚非,但是一些企業盲目的靠站境外項目,一切以利益為經營目的,對于當地的一些法律法規、社會生活習慣、民風民俗等全然不顧,社會責任感差,投資不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當地社會的融合,影響了整體中國企業在老撾的投資。
與此同時,老撾國內市場較小,市場體系不完善,工業化發展水平不夠,金融市場不完善,農業仍然以自給自足為主,城市及其農業上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限制了勞務市場以及相關經濟作物的種植,滯后的農業基礎設施大大增加了中國企業投資農業的風險,老撾勞動力教育水平、勞動力數量、勞動力整體素質相對不足,工作效率不高,紀律意識相對淡薄,企業很難制定有效的制度進行管理,嚴重影響相關項目工程的進度,國內引進勞力審批復雜,老撾的法律限制,這些都在限制著中國企業對老撾進行農業投資。
3.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投資的有利條件。老撾社會環境較好,經過中國企業和老撾政府多年的努力,老撾國內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另外,老撾與中國經濟互補性強,老撾有著優良的種植氣候條件,但是在資金、技術、管理上存在缺陷,市場較小,而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城鎮化的不斷加快,對于糧食的需求增加,而且中國在資金、技術、管理存在優勢。兩者可以發揮其互補優勢,合作共贏。另外良好的地緣條件,為投資提供了便利。中國與老撾毗鄰,中老邊境線有710公里,兩國邊境地區的民族跨境而居,語言相通、社會風俗相通,于此同時,中國交通的不斷完善也為兩國的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兩國的發展戰略相對接,中國在新時期更加注重“走出去”的戰略,2009年中老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10年,一系列經貿合作文件的簽訂,保證了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發展的投資。
二、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發展的投資建議
1.企業要不斷規范其投資經營的行為,完善相關制度,更加注重投資經營的可持續發展呢,強調合作共贏克服短視行為,提高企業的管理經營,增加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能力和意識,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引進中國國內先進的管理經營的理念更加注重當地的社會狀況,實現中國企業與當地環境的融合。
2.相關企業更加重視對于老撾農業技術、管理的投入,切實的解決老撾農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提升當地民眾對于中國企業的認同感,有效提高增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充分發揮中國企業在農業上的技術性優勢,增加吸引力,培養當地的技術人員,推動老撾農業的機械化,投入農作物雜交技術、能源技術等,吸引當地政府、民眾與企業合作,真正的達到共贏。
3.企業應該重視兩個歸家的相關政策,樹立風險意識,積極的履行相關的社會責任。中國相關政策和當地政策的轉關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實現息息相關,需要企業更加的重視,一些政策的引導要積極的利用。避免盲目投資。跨境投資行為,相比中國國內風險更高,相關企業需要對于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制定一定的防范措施。中國企業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風俗,遵守當地法律法規,注重環境保護,積極開展相關公益事業,增強當時民眾對于企業的認同感,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面對新的形式,不斷加強對于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發展的投資研究,化解投資困難,有效的推動老撾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毅.中國企業對老撾農業投資探析[J].經濟師,2012,07(3):78-79.
[2]曹路.中國與老撾對老撾農業企業投資合作的研究[D].同濟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