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企業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使得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不斷加大,如何避免財務困境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研究重點是針對中國遠洋財務困境表現分析其原因與應對措施,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希望上市公司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關鍵詞:財務困境;中國遠洋;航運業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一、中國遠洋財務困境表現
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遠洋”)是全球航運市場中國遠洋運輸業龍頭企業,近幾年卻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跌巖起伏。在2008年利潤飆升,卻隨后發生虧損,更是在2010年后持續兩年巨虧,被賦予年度“虧損王”。通過對中國遠洋2008年-2013年的報表數據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其財務困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負債負擔沉重
中國遠洋近幾年的擴張是舉債擴張,其資金主要來源于債務資本。同時從年報權益總額基本呈負增長可以看出,中國遠洋在市場上沒有或僅少量增發新股與配股。因此,股東對公司資產持續增長的貢獻很少,那么投資資金多來源于債務籌資,而這就是債務沉重根源。
(二)企業盈利能力變差
中國遠洋凈資產收益率多為負值,分配給股東的投資收益降低,公司凈利潤也在萎縮。每股收益是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公司盈利能力、作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指標。中國遠洋每股收益波動較大并且呈現負值狀態。表明其對股東的盈利能力與成長能力較差。
二、中國遠洋財務困境原因分析以及應對措施
(一)財務困境原因分析
1.航運市場供需失衡,運價下跌。2008年以來世界航運市場處于下行周期,過剩的運力導致了貨運量的縮減。全球干散貨航運需求增速不到5%,但中國遠洋運力仍舊持續增長,供過于求的市場形勢導致價格一度低迷。
2.成本支出持續上升。據統計,2011年新加坡燃料油平均價格比上年上漲了38.3%。利潤空間也被隨成本價格的增長而被壓縮。與此同時,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而被進一步侵蝕。據年報顯示,2011年管理費用中人工成本和辦公室項目支出導致其比同期增加。由此可知,多項成本支出的增加也是導致虧損不可忽視的原因。
3.風險意識欠缺。中國遠洋對于金融危機對航運業影響的認識不足,使得大量訂造和訂租的新船無法應對隨后供需失衡的航運市場。同時,中國遠洋前期簽訂的遠期合約帶來的租金浪費與隨后的違約金均使其背負了沉重的代價。因此,在對航運市場的形勢的認識中的欠缺以及在簽訂遠期合約時未制定的風險決策,也是虧損嚴重地關鍵之一。
(二)中國遠洋財務困境應對措施
1.積極提升運價。2011年中國遠洋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貨運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但是營業收入卻呈現出降低的趨勢。主要是因為市場中集中的新船的供給大于需求,打破了供需平衡,價格也隨之下降。因此中國遠洋積極地與同行業進行價格恢復。由此也在2012年上半年,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貨運量和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得以增加。所以中國遠洋提升運價是取得一定成效的。
2.著力提升盈利業務。在干散貨步履維艱,甚至于虧損時,中國遠洋的物流與租賃卻欣欣向榮,獨占鰲頭。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業務的盈利與干散貨業務的虧損是可以互補的。因此,為了實現更大的收益,扭轉虧損,中國遠洋可以集中資金與人力發展物流與租賃業務,在這些業務板塊賺取更多的利潤。
3.資產重組
但是僅僅提價與發展其他業務是不能扭虧的,因此,中國遠洋采取資產重組方式來應對被退市警告的危機。因此中國遠洋通過關聯交易,向母公司中遠集團獲取資金支持,分別通過出售與轉讓股權,注入資金以獲取動力,從而扭轉持續虧損的局面。當然,除了上述措施之外,中國遠洋還進行了公司治理重組與財務重組來應對財務困境,但以上措施在扭轉虧損中起關鍵作用,故其他措施在這里不作細述。
三、結論
中國遠洋作為在全球航運業中國的代表,人們在為其跌宕起伏的命運甚至被“ST”感慨時更多是要反思。本文通過對中國遠洋的財務困境表現以及原因與其所做出的應對措施研究,旨在從它的經營之路得到很多的啟示。
(一)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遠洋的巨虧一是在金融危機波及航運業時低估其影響,導致供過于求的浪費;二是未在簽訂遠期合約時考慮到風險,沒有通過套期保值等策略應對突發危機,正是沒有運用風險控制手段導致了中國遠洋無法應對復雜的市場變化,形成巨虧。因此,只有加強風險防控,企業才能穩健發展。
(二)持有謹慎的投資態度
造成中國航運業龍頭老大中國遠洋被“ST”,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不恰當的業務擴張。在全球航運業處于低迷時,過于樂觀的訂造新船與簽訂遠期合約無不為巨虧埋下伏筆。只有像招商輪船那樣謹慎投資,在航運業處于下行周期時鎖定中短期合約,拓展石油運輸,才可以立足于不敗之地。因此,在進行投資與擴張的時候,不僅要認真判斷市場形勢,更要持有謹慎的態度全面估計市場變化趨勢,適時擴張。
(三)實行多元化的經營業務
在中國遠洋遭遇跌宕起伏時,全球航運業龍頭老大馬士基卻依舊風頭無限。在全球航運業處于下行周期且市場持續低迷時,馬士基業務中與航運業務完全沒有聯系的18%中石油天然氣業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盈利彌補了其他業務的虧損。但是,中國遠洋是典型的航運物流企業,因此會由于產業鏈而遭遇到“共振式下跌”。因此,中國遠洋應該學會規避風險,制定多元化經營策略,發展與航運業無關聯的具有潛力的其他業務板塊,增強市場競爭力。這也是對所有上市公司的經驗啟示。
參考文獻:
[1]趙明月.兩年虧損200億 “虧損王”中國遠洋反周期自救?[J].中國經濟周刊,2013(13).
[2]郎彥慶,孫偉艷.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成因及治理對策探討[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2.06(22).
[3]李秉成.財務困境概念內涵的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12).
[4]俞萌.中國遠洋成為*ST股的分析與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4,(08).
[5]梁冰晶.中國遠洋財務困境成因及對策分析.資產評估學位論文,西南財經大學,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