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慧

摘要:我國證券市場是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共同互利共存的一個核心市場,然而,隨著其誕生以來,眾多上市公司接二連三地發生財務報告粉飾行為,這嚴重損害了資本市場的信譽,財務報表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主要的載體,它讓使用者隨時了解公司經營的狀況,因此,這會使各路投資者甚至全球的投資者都缺乏安全感。中國的資本市場為之亂序,這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損失。我們站在整個廣大證券市場的角度上看,為了維護資本市場的秩序和眾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本文就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粉飾動機進行研究對證券市場環境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動機;資本市場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上市公司之所以屢次進行財務粉飾行為,必然有一定的利益在驅使,本文則著重分析上市公司產生粉飾行為的主要動機。
一、考核業績需要的動機
公司主要通過各種財務指標來反映經營業績,如資產負債率,資產報酬率等,但這些指標都是建立在會計信息基礎上的。
財務報告粉飾動機指標可分為以下幾類:
1.償債能力指標:
資產負債率=負債/資產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2.盈利能力指標
主營業務毛利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
營業收入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
資產負債率=(利潤總額+財務費用)/平均資產總額
3.營運能力指標
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期末余額
應付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應付賬款平均占用額
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另外還有發展能力指標、資產質量指標、盈利質量指標、現金流量指標等指標。
二、獲得銀行及其他商業信用的動機
因為金融機構的風險有專門自己的評估機制,對虧損和企業資金嚴重缺乏者是不給信貸機會。所以,對于那些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不好的企業,只能借助粉飾財務報表這一方向進行造假才能取得銀行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
三、發行股票和維持上市資格的動機
1.上市發行股票動機
(1)企業在首次發行的情況下。根據《證券法》規定,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并且經營成果比較顯著,通常企業往往為了獲取上市資格,必須給出能夠反映其表現良好經營成果的證明。另一方面,股票的發行價格也跟企業的盈利資金問題相掛鉤(股票的發行價格=每股凈利/市盈率),倘若要想在發行額度收到限制的情況下籌得更多的資金,企業必須提高其發行的股票價格,從而便出現了對財務報表的粉飾造假行為。
(2)增發新股的條件:最近的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能低于10%,同時最近的一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能低于10%??鄢浅P該p益后的凈利潤同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較,計算依據為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低者。
2.維持上市的動機
我國《公司法》規定,連續虧損兩年或其股票面值高于每股凈資產的上市公司將被作為ST公司;如果連續虧損三年,上市公司將被證券交易所摘牌,即終止上市資格。
四、減少應納稅額的動機
根據我國有關稅法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和所得稅等稅種項目的計算依據和企業的收入、費用、成本等財務報表項目密切相關。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為實現自己意圖減少或推遲納稅時間,往往選擇對財務報告進行舞弊造假,為此實現目標。
五、隱瞞違法行為的動機
一些企業領導者為掩飾自己的不良行為,來躲避法律懲罰,便產生了對財務報告粉飾的動機??梢酝ㄟ^利用一個博弈矩陣來分析關于受懲罰力度和公司粉飾財務報告所換取的利益之間的關系如下表1-2,假設在受懲罰的程度在高低時,通過正常經營取得的收益分別為6和3;而通過財務粉飾取得的收益分別為-6和8。
倘若受懲罰程度為20%,則上市公司在如實做賬和財務粉飾兩種情況下的收益分別如下:
如實做賬:6*20%+3*(1-20%)=3.6
財務粉飾:(-6)*20%+8*(1-20%)=5.2
由上面計算可以得出,財務粉飾收益>如實做張收益,企業正是因為想追尋自身利益最大化才加大財務粉飾的動機。假如將受懲罰程度提升為30%,收益情況如下:
如實做賬:6*30%+3*(1-30%)=3.9
財務粉飾:(-6)*30%+8*(1-30%)=3.8
可以看出隨著受懲罰力度程度升到30%,如實做賬的收益逐漸大于財務粉飾的收益,實施財務粉飾行為的成本增加,理性經紀人自然選擇放棄財務粉飾。所以,應該更加懲罰力度,使財務粉飾者望而生畏,大大減少財務造假動機。
參考文獻:
[1]田國雙,郭紅.財務會計報告分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張勁松,于釗.財務報告舞弊及防范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2007(7):95-96
[3]施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的粉飾及應對之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11)
[4]梁琳.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識別及其防范[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
[5]郭效亮.淺析企業財務報表[J].企業導報,2010(10).
[6]于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表現形式及治理措施[J].現代企業教育,2010(8):111-112.
[7]黃玉學.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案例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9(11).
[8]李奕芳,樊文艷.常見財務報表操縱手段與審計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28)
[9]徐明亮.基于報表粉飾視角芻議財務欺詐[J].北方經濟,2012(18).
[10]鄭九玲,李文紅.淺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J].商,2013(1).
[11]鞏瀟嫻.淺談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范[J].管理學家,2013(16).
[12]AICPA .Statement on Auditing Standards No.82: Consideration of Fraud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 .New York:AICPA,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