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佩榮



摘要:本文指出了在根據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反算稅前應發數時存在一種現象,即反算稅前應發時和用稅前應發計算個人所得稅的稅金時稅率不同,計算結果不符合前期假設,為解決此問題,作者對年終獎稅率表進行了改造。
關鍵詞: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稅率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對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的研究比較多,但研究雇主為雇員負擔個人所得稅稅金的算法的文章卻比較少。本文首先澄清了“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等概念,建立了全年一次性發放雇主負擔個稅的稅金稅前應發數反算的邏輯框架,指出根據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反算稅前應發數時存在一種現象,即反算稅前應發時和用稅前應發計算個人所得稅的稅金時稅率不同,計算結果不符合前期假設,繼而,本文對易稅門戶反算稅前應發數的方法進行了討論,通過對稅率表的改造,進一步優化了計算方法。
一、概念的澄清即用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反算稅前應發數的邏輯框架
在用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反算稅前應發數時,我們首先必須要明確反算過程中的相關概念。
個人稅前收入可以分為三部分,即雇主負擔稅金、個人負擔稅金、個人銀行到賬數,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等于稅前收入減掉雇主負擔稅金,即等于個人負擔稅金加個人銀行到賬數,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個人收入,此關系也可用于反算結果是否正確的判斷標準,即未含雇主負擔稅前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減個人承擔稅金等于個人銀行到賬數。稅前應發數等于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納稅所得額加當月工資薪金低于費用扣除標準的差額。
二、公告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8號《關于雇主為雇員承擔全年一次性獎金部分稅款有關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問題的公告》將雇主為雇員承擔全年一次性獎金部分稅款分為兩類:即定額負擔稅款、按一定比例負擔稅款。
1.雇主為雇員定額負擔稅金的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雇員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雇主替雇員定額負擔的稅款—當月工資薪金低于費用扣除標準的差額
2.雇主為雇員按一定比例負擔稅款的計算公式
首先用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12,根據其商數找出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A和速算扣除數A,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即應納稅所得額=(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收入—當月工資薪金低于費用扣除標準的差額—不含稅級距的速算扣除數A×雇主負擔比例)÷(1—不含稅級距適用稅率A×雇主負擔比例),將上述應納稅所得額÷12,根據其商數找出對應的適用稅率B和速算扣除數B,計算稅款。
但應用此法反算稅前應發數時,會出現結果不符合前期預期的情況。因雇主為雇員定額負擔稅金的計算比較簡單,本文主要討論雇主為雇員按一定比例負擔稅款的計算公式,且以雇主為雇員全額負擔稅款為例。
三、個人所得稅填報軟件易稅門戶的處理
1.關于年金個人扣款的處理
根據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反算稅前應發數時,易稅門戶在算當月工資薪金低于費用扣除標準的差額時未考慮年金個人扣款,而易稅門戶年終獎正向算稅時,卻將年金個人扣款作為工薪扣除項,筆者認為反算年終獎計算當月工資薪金低于費用扣除標準的差額時,年金個人扣款也應作為工資薪金的扣除項。
2.反算稅前應發數時,稅率的選擇
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沒有專門的稅率表,目前采用的是工資薪金7級超額累進稅率稅前級距數、稅后級距數乘以12的辦法來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的計稅稅率,但是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算稅時除以12找稅率,且只減一個速算扣除數,嚴格講它使用的不是7級超額累進稅率,當用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收入反算稅前應發時,如果直接選用每月不含稅稅率表級距乘以12的辦法確定稅率,這樣與年終獎的計算方法不一致,因為年終獎算稅時,只減掉一個月的速算扣除數,故不能直接用月不含稅級距乘以12作為不含稅年終獎稅率表,為此,筆者對稅率表進行了一個改造,既不含稅級距按照年終獎正常算稅時的方法確定,這樣保證了同一類數據計算口徑、內涵意義上的一致性。
假設12月王某已發工資收入20000元,年底發年終獎企業全額負擔稅金,本次發放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48945元。
根據第一部分概念的澄清出的論述,我們可得到以下結論:當雇主全額即100%負擔全年一次性發放的稅金時,個人承擔的稅金為0元,未含雇主負擔稅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48945元就意味著個人銀行到賬數就應等于48945元。
1.易稅門戶反算
參考文獻:
[1]王曉秋.企業負擔稅款發放全年一次性獎金納稅籌劃.商業會計,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