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逐步趨于成熟與穩定,開放的市場化為金融市場創造良性的競爭環境。證券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在發展過程中越發火熱,股民對市場的了解程度與參與程度逐漸加深。現階段中國的股票市場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著眼于股市中的羊群效應,結合中國的熔斷機制進行剖析。從熔斷機制對中國股市的利好因素與不利因素兩方面分析,根據中國實際國情提出合理的發展戰略:鼓勵市場價值投資,調整市場結構,培養投資者理性的投資理念等。
關鍵詞:羊群行為;熔斷機制;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一、引言
中國的股票市場以其國情而言具有鮮明的特點,與發達國家的市場相比,中國的股票市場發展時間較短,處于成長期。尚未達到成熟階段的中國股票市場面臨一定的問題,而股市中存在的羊群行為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文章基于2016年熔斷機制引入中國股票市場的事件,結合中國國情,分析熔斷機制在股市中應對羊群行為時有利的抑制作用與不利的誘發作用。因此,國內股票市場參與者需積極尋求應對策略,避免羊群行為給股市帶來的沖擊。
二、股市中羊群行為的具體特征
(一)非理性的跟風
羊群效應是出于安全感、歸屬感的考慮,小眾人群會根據大眾人群的行為選擇跟隨及模仿,從眾行為發生的根本不是意見本身而是選擇意見人數的數量,個體未理性的事先進行分析與判斷,盲目隨大流,從而導致整體的非理性行為。
(二)恐懼心理
投資者的羊群效應主要來自投資者的心理因素。恐懼心理往往導致股市中的投資者失去判斷力與信心,由于個體投資者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從而對股票市場產生恐懼心理。(1)在得知尚未經過落實的消息或不利的消息時驚慌失措,大舉賣出股票,擔心不拋出股票會導致個人利益的損失。(2)缺乏應變能力,在股市的波動中不能靈活理性的判斷拋售與買進。
(三)齊漲齊跌
股市中的投資者行為的一致性較為明顯與強烈時,齊漲齊跌會隨同股市的一致性出現大幅波動,過度反應也在所難免。趨同性行為不僅限與整體市場的表現,個體股票同樣存在趨同行為,在牛市中的強勢股出現多個漲停板或熊市中出現多個跌停板的現象也不乏多例。因此,羊群行為使得股市的齊漲齊跌給股市帶來的沖擊較大。
三、熔斷機制對羊群行為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風險警示、控制風險
熔斷機制的規則是設立閾值,在達到閾值的范圍時市場會中斷交易甚至出現收市的情況。熔斷機制本身制度的規則起到風險警示的作用,交易的中斷提醒股民預防風險,否則會給自身帶來巨大的損失,鼓勵投資者理性投資,理性判斷,避免盲目跟從行為與恐慌心理。同時,達到閾值則停止交易的規定將風險控制在閾值水平,等待投資者冷靜與理性的回歸,市場再恢復交易,因此,熔斷機制能有效的控制風險。
2.增加正確信息擴散時間
熔斷機制的目標在于當股市出現大幅波動達到5%、7%的控制點時,停止交易并且報價同時不允許進行,股市出現波動的原因不可避免的有羊群效應的因素,投資者在得到未經落實的消息或虛假炒作消息時,顧忌自身利益而失去判斷力,跟據股市的走向隨同大眾的投資行為而行動,使得股市從小范圍波動擴散到劇烈波動。熔斷機制在交易停止的時間段內充分給予市場監管方與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參與者了解實情,理性判斷的時間,使得正確的消息得以擴散、監管方有效控制市場中的惡意或違規行為。
3.防范交易系統堵塞
交易系統是電腦運作,用于保證大批量信息處理與轉換、數據庫的建立等,正常交易環境下的系統自身足以保證運轉協調,當股市波動幅度較大,交易量大幅增加,系統處理程序運轉可能出現運轉不順甚至崩塌的情形,不能保證系統正常運轉,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參與者,監管部門均受到影響。熔斷機制保證市場大幅波動時停止交易,系統在不接受大數據的情況下可以充分利用時間清理堵塞的交易指令,在交易開始后正常有序的運轉。
4.避免單個證券流動性不足
股市出現大幅波動時,市場整體呈現趨同性走向,單個證券同時受到市場整體的影響,在市場漲跌達到熔斷機制的閾值時,單個證券可能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市場如果跌幅超過5%或7%,投資者手中的股票被套牢,投資者拋售只能導致利益的極大損失,股價大幅縮水;在低點等待以投機行為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在波動中難以買進拋售的低價股票,市場整體的變動使得單個證券隨市場走勢變動,買賣行為難以進行。
(二)不利影響
1.引發過度行為
熔斷機制本身具有人為促進股市穩定的作用,股價在一定程度上扭曲。而且,當股市出現大幅波動時,投資者為避免熔斷機制作用的出現導致交易停止,在接近熔斷控制點時交易更為頻繁。因此,熔斷機制不但沒有減輕股市的劇烈波動,反而由于投資者羊群行為的發生與過度的反應,加強股市的震動,使得股市整體變動趨向于觸發熔斷機制的閾值的方向。此外,熔斷機制規定達到5%的閾值時停止交易15分鐘,當真正到達閾值時,投資者的恐慌程度加劇,未在5%控制點前交易的投資者在開市后更容易大舉出現買賣行為,導致市場向7%的閾值發展,直至收市 ,使得羊群行為加劇。
2.水土不服
2016年1月4日,熔斷機制引入中國股票市場,而實行四天后不得不因不適應中國國情及尚未成熟的市場而中斷。誘發熔斷機制中斷的原因與中國當時的市場環境有關。首先,由于A股市場走勢與人民幣匯率高度相關,2015年8月人民幣開始貶值開始到人民幣加入SDR的一系列事件中,人民幣匯率迅速下跌,股市波動不止。其次,股市大小非減持禁令在1月8日到期,但管理層在股市首次觸發熔斷后并未出臺任何實際的政策,一旦釋放,持有者必定從中受益,但往往帶動股市的下跌。除此,其他因素也影響熔斷機制的實行失敗。總之,中國現階段的國情與市場環境下,熔斷機制不能有效制止羊群行為。
3.詢價機制喪失
熔斷機制規定在達到閾值時,停止交易并且停止報價,股市在修整的時間段內,股民無法獲知市場價格與走向,恐懼心理加劇,更容易誘發羊群行為,即擔心開市后的大范圍波動而決定紛紛出手,等到開市后由于投資者未在調整時間內充分理性的進行判斷,開市后的股市波動易逼向7%。同時,股市自身不能顯示價格,也就不能發現價格,監管部門也無法得到價格信息,無法在調整的時間內制定有效的監管策略,使得修整的時間段成為盲目期,投資者與管理者均依據猜測。詢價機制的喪失使得市場陷入階段性盲目,誘發羊群行為。
4.跨市場的影響
觸發熔斷機制的閾值時引起休市,股票市場停止交易,由此相關的基金市場、可轉換公司債券市場等均受到影響,一方面,停止交易的股票市場使得基金等市場自身無法進行有效判斷而同時交易量減少,市場報價的停止使得投資者無法有效判斷價格的走向。另一方面,停止交易的時間段內,投資者可能因為防范風險,避免個人利益的大規模損失而選擇基金、金融衍生品等市場,基金、金融衍生品市場等借機太高交易手續費等,使得投資者仿佛風險的成本增加。因此,投資者更容易引發羊群行為,投降其他市場或者選擇開市后出手,對跨市場和股票市場均有較大的影響。
四、發展戰略
(一)設定獲利點和止損點
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可以設立獲利點和止損點。設定獲利點警示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已經達到,避免牟利而失去理性,最終錯失贖回時機,使獲利縮水。設定止損點則可以鎖定投資者的風險,以避免可能產生的更大損失。投資者根據自身投資需求設定的指標,可以幫助投資者個人有效避開風險,預計收益。
(二)鼓勵價值投資
相比于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中國現階段的資本市場尚未成熟,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改革中逐步完善。發達國家由于建立資本市場的歷史長、體制與監管成熟于中國,因此,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鼓勵價值投資,投資者也更趨于理性,在選擇持有的股票時針對個股的財務狀況、發展水平等進行考量,股市的波動范圍自身得到一定的控制。以巴菲特為例,巴菲特投資過程對上市公司做綜合考量才得以日后巨額的收益。中國股票市場也應鼓勵投資者價值投資,正確發掘所持股票的價值,理性買賣。
(三)調整市場結構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股票市場主要由個人投資者組成且多為中小投資者,投資者多抱有投機心理,對股票市場的運行與個人的操作多數缺少專業素養,使得羊群行為頻頻發生而導致股市的動蕩。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主要由機構投資者構成,機構自身專業的人才與能力將有效理性的判斷市場現狀與走向,監管部門對機構投資者也容易進行有效的監督,政策與管理的實施快捷、效率高。因此,中國的市場結構相比之下難于管理,中小投資者引導股市的走向,監管部門難以控制。逐步調整市場結構對市場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五、結語
在競爭激烈的證券市場中,體制的創新與改革可以推動市場向成熟方向發展,但是,只有有效與適應國情的體制才能促進市場的進步。文章所探討的熔斷機制在應對市場的羊群行為時未充分發揮其作用,中國股票市場仍然需要新的體制進行改革,同時鼓勵市場價值投資,調整市場結構,培養投資者理性的投資理念,有效監管等措施需要進一步加強。實現中國證券市場健康、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芳.中國股票市場羊群行為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2]卞曰瑭.股票市場羊群行為研究述評與展望[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11).
[3]李鳳云.熔斷機制反思[J].中國金融,2016(1).
[4]皮海洲.熔斷機制的三大軟肋[J].中國經濟信息,2015(10).
作者簡介:張 蓉(1995-),女,漢族,甘肅甘谷人,西北師范大學金融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