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娥
摘要: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來看,眾籌在中國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但眾籌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而由于經濟制度和社會背景不同,顯然我國眾籌在高速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適應性較差,市場各方對眾籌理解各異,甚至存在誤區。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對于眾籌法律監管,還非常不完善,導致當前眾籌風險較大。因此,應積極探索眾籌本土化線路,針對我國基本國情進行眾籌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將針對眾籌本土化發展思路展開探索。
關鍵詞:眾籌;本土化;發展思路;思路探索
中圖分類號:F49;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引言
自二零一三年后,眾籌開始成為金融研究重點,很多學者針對眾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各種觀點。湖北經濟學院教授張婷婷在論文《世界眾籌發展現狀研究》中指出,預計二零二五年,全球眾籌年均市場規模將超過九百六十億美元。從中國眾籌發展來看,二零一一年國內就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各式各樣的眾籌平臺,為各種項目提供商品預售和天使融資服務,且這類眾籌平臺數量依然呈現增長趨勢。但眾籌在我國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不論市場環境,還是監管方面都非常不完善,距離規范化應有一定距離。為了促進中國金融的健康發展,積極推進眾籌本土化,完善眾籌監管機制勢在必行。
一、眾籌功能與特點
眾籌即大眾籌資,實際上眾籌并不是一個全新概念[1]。從眾籌發展歷史來看,最早的眾籌主要應用于宗教領域,僧眾為修建寺廟采取集體投資預付費的模式就是典型的眾籌,只是當時名稱并非眾籌,但其性質完全一樣。眾籌與傳統融資方式相比更加靈活,更具開放性,參與人數更多,看范圍更快。在整個眾籌過程中,能否獲得資金不再由項目商業價值決定,而是需要參與人來決定,一些投資者甚至完全是憑借個人喜好。眾籌關聯方具體涉及到:眾籌平臺、項目支持者、項目發起人等幾大部分。發起人往往是有創意、有能力,但缺乏資金支持的人;而支持者有資金,對發起人項目感興趣;眾籌平臺則是連接支持者與發起者的平臺。眾籌發起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的特征,是向大眾籌集項目資金的一種方式。發起者通過創意展示成果,爭取大眾關注與支持,進而向大眾籌集資金,獲得資金援助[2]。只要有能力、有想法任何人都可發起項目,所發起的項目具有多樣性,涉及眾多領域,支持者既可以是平民,也可以是企業。眾籌項目發起必須設定天數和目標,若在規定天數內,未能達到眾籌目標,則視為眾籌項目失敗,全部資金將退回支持者。而在規定時間內,達成或超過眾籌目標,即項目發起成功,項目發起人則可獲得資金[3]。但眾籌并非捐款,所以項目成功后,發起者需要給予支持者相應回報。
二、當前我國眾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眾籌起源于美國,最初是藝術家們為了完成創作而選擇的一種籌集資金的方式,最后逐漸演變為創業項目爭取資金的一種方式和渠道,這種方式消除了許多傳統投資障礙。使每一個有項目,每一個有投資欲望的人都能參與眾籌活動,促進社會資源合理配置。二零零九年,西方發達國家眾籌機制已非常成熟。而中國眾籌發展較晚,二零一一年中國眾籌模式才開始萌發,出現各類眾籌平臺。雖然中國眾籌發展速度快,但存諸多問題,在支持者保護方面顯然與西方國家有很大差別,眾籌機制非常不完善。就目前來看,中國眾籌概念已備泛化濫用,偏離最初眾籌創新創業本意,其動因發生改變,天使投資、私募股權環境仍不成熟,眾籌機制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顯然我國眾籌風險更大,在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方面都十分含糊。甚至一些產品打著眾籌旗號,但很快被信托行業和監管部門所抵制和查處,使投資者遭受損失。且當前眾籌項目運作方式差異性非常大,很容易對投資者造成誤導。而當前諸多眾籌平臺創立者對眾籌風險認識不足,對眾籌金融屬性認識不到位,自律性較差,需要政府監督。但政府對眾籌這一塊監管力度并不大,且相關法律規則也并不完善,導致眾籌適應性差。積極推進眾籌本土化,進行眾籌改革勢在必行。
三、眾籌的本土化發展思路
通過前文分析,可以知道,當前眾籌在我國適應性較差。想要中國眾籌的發展,應進行本土化改革。經濟學IAmyCortese在《投資本土化》中,對眾籌本土化的作用及意義進行了描述。她認為,加速眾籌發展,促進眾籌功能的發揮,眾籌平臺必須更加專注本土化改革。因此,我國應從宏觀視角上看,探求眾籌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模式,創新和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眾籌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從發達國家來看,美國是通過法案的方式來促進眾籌本土化。而日本則是通過監管的方式實現眾籌本土化。但我國國情和經濟環境、市場環境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區別,自然投資環境也有明顯不同,經濟體系仍處在轉型期,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全抄外國模式,必然要更多探索本土化模式。從當前中國眾籌發展來看,參與者和支持者用戶仍比較少,很多人對眾籌不理解,所以籌集的資金非常有限,且項目發起的評估機制存在問題。我國應加強對眾籌的宣傳,讓投資者對眾籌機制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同時要規范眾籌平臺,提高眾籌自律性,使其開展有限的項目審核與監督,形成標準評判體系,以保證投資者資金安全,必然投資者遭受經濟損失,使眾籌行業能發展的更穩定,這樣眾籌才能持續發展,逐步實現本土化。從監管方面來看,必須從支持者與發起者角度進行考慮,實施有效監管,出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眾籌監管規則與制度及法律,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構建“中國版 JOBS 法案”,從而使中國眾籌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另一方面,應構建相應專門監管部門,以提高監管力度。
四、結語
眾籌是實現夢想,獲得項目啟動資金的重要途徑。眾籌的發起有利于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促進社會進步。但就目前而言,中國眾籌雖然發展速度快,發展中卻存在諸多問題,缺乏有效監管,適應性差。因此,當前加強眾籌監管,促進眾籌本土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陽.淺論互聯網金融下股權眾籌的本土化發展與監管[J].金融服務法評論,2015:83-96.
[2]白金枝.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3]張耀東.基于消費者視角眾籌項目融資影響因素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