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2016年初,濟南、日照、煙臺、濰坊、東營等5個地市級安監局長紛紛調離安監系統,并都是平調。在這進行年度安全工作總結、下一年度安全工作謀劃的關鍵檔口,山東省近30%的安監局一把手調離安監系統,客觀上對安監工作帶來了極大的負面效果。這一不正?,F象,應引起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領導的警惕。
其實,同樣在政府部門工作,想調離安監系統的人應該能達到100%!無休止的加班、無原則的問責、無法破解的困局、無法釋放的壓力等,同樣薪水、同樣職位,“我”為何要在安監部門工作?“我”風格高?“我”一心為民?“我”大公無私?就算是這樣,有誰能客觀地這樣認識?
這種現象必須引起地方政府領導的高度警惕和反思,“安全工作搞好了,也很難得到仕途的晉升,但安全生產出了問題,就有極大可能被拿下,有的丟了仕途、有的丟了飯碗、還有的會邁進監獄。”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監系統的問責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成了當前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主旋律。但在實踐中,“黨政同責”中“黨”的一把手并未發揮實質性作用,只是停留在口頭和形式上,并未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真正的資源支持,更沒有在安全生產監管方面開展“頂層設計”的實質性工作。“失職追責”大家還是能夠接受的,但是在失職的“職”上缺少硬性和專業的界定,這就很麻煩了。因此,誰來界定“盡職”的范圍,就成了當務之急!假如在“失職追責”后面加上“盡職免責”四個字,邏輯上就更加完整了。盡管界定“盡職”很麻煩,甚至需要安全專業人士的介入,但我認為,這是正確的邏輯思維方式。
還有,自2006年以來,事故調查啟動了邀請同級檢察院介入,重點針對瀆職問題,以及事故背后的貪污受賄問題進行調查問責,這的確很好。但在界定是否“盡職盡責”方面,尤其是對安全生產管理原理、事故預防原理等專業知識較為缺乏的情況下,解決職責界定問題時,很容易導致“莫須有”“問責亂象”等不合邏輯的現象發生。
安全生產乃至事故,都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產物。安全生產是遵守自然科學和客觀規律的結果;事故是挑戰自然科學和客觀規律的破壞性實驗——這應成為我們解決一切安全問題的基本邏輯思維!
2015年,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7.9%和2.8%。其中,較大以上的事故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9%和8%。而山東省在2015年8月一個月內,相繼發生了4起?;坊馂谋ㄊ鹿?,是繼2013年后的又一個多事之秋!
反思!反思!再反思??!這在當前的安全生產形勢下,非常重要。事故可以不發生,因為事故有規律可循。“事故促法制、事故促管理”,這種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的思維方式必須得到徹底改變!畢竟,隱患在現場、隱患在一線,做好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監管及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已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
編輯 邊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