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杰



【摘要】研究者隨機選取240名5~6歲兒童為被試,利用圖形組合任務對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進行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在圖形組合任務中的停頓時間、停頓次數、觀察圖形次數和調節修正次數的得分均有顯著增加,說明自我調節能力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而提高。任務難度越大,越需要自我調節能力發揮作用。自我調節能力越高,完成任務的機率越大。因此,有必要通過適當方式,促進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兒童;自我調節能力;5~6歲;圖形組合任務;年齡差異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6)03-0043-04
自我調節是指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而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的過程。自我調節能力較強的個體能在學習過程中的各個階段不斷計劃、組織、監控和修正自己的學習。〔1〕自我調節能力在人的認知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對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特點及其機制加以深入研究,有較豐富的實踐指導意義。
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是一個動態、長期的過程。〔2〕現有關于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研究大多是關于學齡兒童的,對學前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特點缺乏實證研究。有研究發現,5歲兒童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思維過程,有意識地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3〕基于此,本研究嘗試通過圖形組合這一操作任務,以停頓時間、停頓次數、觀察圖形次數、調節修正次數、成功得分為指標,探討5~6歲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特點。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從兩所幼兒園隨機選取5~6歲兒童共240名為研究對象,其中5歲組(中班)120名, 6歲組(大班)120名,均男女各半。5歲組男孩平均月齡61.73,標準差3.29;女孩平均月齡61.07,標準差3.35。6歲組男孩平均月齡73.17,標準差3.84;女孩平均月齡73.25,標準差3.63。
參考以往的相關研究,〔4,5〕研究者選用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中的圖形組合任務為研究工具。因為重點考察的是任務難度對自我調節能力的影響,所以研究者根據圖形組合任務所需拼板數量的多少,將使用2塊拼板完成的圖形作為簡單任務,將使用4塊拼板完成的圖形作為復雜任務,共選取2項簡單任務和2項復雜任務。兒童使用的操作材料為8塊邊長6cm的正方形拼板(扁方形積木)。其中,4塊拼板的一面為全紅色,另一面為全白色;另外4塊拼板的一面為全紅色,另一面為半紅半白。圖形組合任務如下圖所示。
測試在幼兒園活動室進行,全程錄像。主試與一名幼兒并排坐在桌子前。主試請幼兒先后完成兩種不同難度的圖形組合任務。為了消除學習效應,主試對兩種不同難度的圖形組合任務順序進行了平衡,即一半幼兒先接受簡單任務測試,后接受復雜任務測試,另一半則相反。
在具體測試過程中,主試將圖形組合任務圖和拼板放在幼兒面前,對幼兒說:“我們今天來玩一個游戲。我這里有一個圖形,你能用這些積木很快拼出一個和它一樣的圖形嗎?不能放在圖形上面拼,要看著圖形拼。”
全部測試任務完成后,主試根據錄像進行評分,記錄停頓時間、停頓次數、觀察圖形次數、調節修正次數、成功得分情況。具體評分標準如下。
A.停頓時間,即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停下來思考的時間,以秒為單位,持續1秒記1分,持續2秒記2分,依次類推。
B.停頓次數,即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停下來思考的次數,停頓一次記1分。
C.觀察圖形次數,即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觀察圖形的次數,觀察一次記1分。
D.調節修正次數,即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調節修正的次數。例如,先將兩塊拼板拼在一起,然后又調整它們的方向或者翻轉擺放。調節修正一次記1分。
E.成功得分,即幼兒成功完成一項任務記1分,滿分4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為檢驗本測試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者隨機選取其中的12份測試樣本,請不同研究人員交換互評,發現總體重測信度為0.90,各任務間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2~0.86,表明具有較高的同質性信度和內部一致性效度。
二、研究結果
1.描述性分析
研究對象在圖形組合任務中的平均得分和標準差詳見表1。從表1看,5~6歲兒童在完成復雜任務時的停頓時間比完成簡單任務時的停頓時間長,停頓次數多,觀察圖形次數和調節修正次數均更多。這說明兒童在面對復雜任務時需要花更多時間思考,進行更多的調節。6歲組兒童的停頓時間、停頓次數、觀察圖形次數和調節修正次數均多于5歲組。這或許可以表明6歲兒童的調節能力強于5歲兒童的調節能力。
2.差異性分析
方差分析顯示,在停頓時間上,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3,234)=228.23,p=0.000<0.01〕,性別的主效應不顯著〔F(3,234)=0.26,p=0.608>0.05〕,年齡和性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3,234)=1.44,p=0.232>0.05〕;在停頓次數上,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3,234)=79.99,p=0.000<0.01〕,性別的主效應不顯著〔F(3,234)=3.20,p=0.075>0.05〕,年齡和性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3,234)=4.28,p=0.400>0.05〕;在觀察圖形次數上,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3,234)=71.48,p=0.000<0.01〕,性別的主效應不顯著〔F(3,234)=1.89,p=0.171>0.05〕,年齡和性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3,234)=1.10,p=0.295>0.05〕。這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在圖形組合任務上的停頓時間、停頓次數、觀察圖形次數顯著增加,年齡差異顯著,而性別差異不顯著。
方差分析還顯示,在調節修正次數上,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3,234)=28.63,p=0.000<0.01〕,性別的主效應不顯著〔F(3,234)=0.11,p=0.735>0.05〕,年齡和性別的交互作用顯著〔F(3,234)=8.77,p=0.003<0.05〕。這里說明的是兒童在圖形組合任務上的調節修正次數得分年齡差異顯著,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其中女孩從5歲到6歲的調節修正次數得分快速增長提高,到6歲時顯著高于男孩,表明女孩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速度比男孩快。
方差分析還發現,在成功得分上,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3,234)=42.57,p=0.000<0.01〕,性別的主效應也顯著〔F(3,234)=5.46,p=0.020<0.05〕,年齡和性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3,234)=1.00,p=0.318>0.05〕。這說明兒童在圖形組合任務上的成功得分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6歲兒童顯著高于5歲兒童,男孩得分顯著高于女孩。
3.相關分析
各指標之間的相關分析詳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停頓時間、停頓次數、觀察圖形次數和調節修正次數均與成功得分有顯著的正相關,而各個指標之間也存在顯著相關,說明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成功完成操作任務的機率越大。
三、討論
1.5~6歲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特點
本研究表明,5~6歲兒童在圖形組合任務的操作過程中,停頓時間、停頓次數和觀察圖形次數都是隨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增加的,說明小年齡的兒童還不善于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適當、有效地遷移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也不善于通過觀察圖形、停下來重新計劃和思考等方式來調節自己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遷移已有知識和經驗的能力逐漸增強,用于重新計劃和思考的時間在增多,觀察圖形的次數在增加,也即通過這些方式不斷調節自己的行為。
5~6歲兒童不但具備了自我調節的能力,而且這種調節能力在不同的任務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與任務本身的復雜程度有很大關系。任務越簡單,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就越低;任務越復雜,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就越高。正因為如此,在復雜任務中,兒童表現出更多的自我調節意識和行為,不但重新計劃和思考的時間及次數在增加,觀察圖形的次數在增加,而且調節修正的次數也在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提高了,成功完成任務的機率也提高了。這進一步說明自我調節能力的重要。
男孩、女孩在停頓時間、停頓次數和觀察圖形次數上沒有顯著性別差異,但在調節修正次數上,5歲男孩的調節修正能力較強,到6歲時雖有繼續發展但提高幅度不大,而女孩5歲時的調節修正能力明顯低于男孩,但到6歲時卻超過了男孩。這說明女孩的調節修正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飛速發展,發展速度比男孩快。從成功得分上看,男孩的成功得分顯著高于女孩,這或許與男孩的空間知覺能力普遍高于女孩有關。
2.5~6歲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指標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在完成圖形組合任務時的停頓時間、停頓次數、觀察圖形次數、調節修正次數均與成功得分有顯著的正相關,說明兒童在操作過程中的重新計劃和思考行為、觀察圖形的監控行為以及調節修正行為越多,成功得分越高。由此可見,可以通過對這幾項自我調節指標的測查預測兒童的認知操作結果,同時也可以通過對這幾項指標的訓練干預來提高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促進兒童認知水平的發展。
自我調節能力對兒童的學習有重要作用。自我調節能力強的兒童會對認知過程進行積極的控制、調節和評價,以更有效地完成任務。然而,目前在實踐中對學前兒童進行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還沒有受到普遍重視。有研究表明,學習和大腦發育是相互促進的。教學能夠創造聯結,學習能夠重塑大腦,促進大腦前額皮質的快速成熟。〔6〕因此,建議教師為兒童創設大量問題解決的機會,以培養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同時激發兒童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研究表明,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雖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提高,但如能接受適宜的相關訓練,則能更有效地促進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7〕此外,教師和兒童的良性互動也能夠有效促進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8〕因此,建議教師采用適當的方式,比如小組活動、反思討論等,對兒童的自我調節能力進行干預訓練,以提高兒童的反省、評估等意識,同時提高兒童對認知活動的計劃和調控能力。〔9,10〕例如,教師可以在活動開始時引導兒童認真觀察,讓兒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再引導兒童在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和比對,同時引導兒童及時發現自己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加以調節修正。
參考文獻:
〔1〕BARRY J ZIMMERMAN. Self-regulation involves more than metacognition: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5,30(4):217-221.
〔2〕ANNEMIE DESOETE,HERBERT ROEYERS.Off-line metacognition:A domain-specific retardation in young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2002,25(2):123-139.
〔3〕黎堅,張厚粲.認知操作背景下在線元認知調節能力的特征〔J〕.心理學報,2006,(3):342-348.
〔4〕陳英和,王雨晴,肖興榮.3~5歲幼兒元認知監控發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4(1):5-8.
〔5〕SPERLING R A,WALLS R T,HILL L A.Early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regulatory constructs:Theory of mind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problem solving〔J〕.Child Study Journal,2000,30(4):233-252.
〔6〕雷納特·N·凱恩.創設聯結:教學與人腦 〔M〕.呂林海,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7〕〔10〕PERELS F, MERGET-KULLMANN M,WENDE M,et al.Improv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Evaluation of training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9,79(2):311-327.
〔8〕PERRY N E,VANDKAMP K O,MERCER L K,et al. Investigat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that foster self-regulated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2,37(1):5-15.
〔9〕拉爾金·雪莉.通過小組活動發展幼兒元認知的個案研究〔J〕.何婧,譯.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1,508(4):12-15.
A Study of 5-6 Year-old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in the Composition of Geometric Figures
Zhang Yajie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Abstract】This study took a randomly selected sample of 240 children aged 5-6 as subject and measured their self-regulation by the composition of geometric fig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age increasing, the pause time, the number of pauses, the number of observed samples and the number of correc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improved with their age increasing. The more difficult the tasks are, the more self-regulation are needed. The higher the self-regulation ability is, the more possible it is to complete the task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by using appropriate methods.
【Keywords】children; self-regulation; 5-6 year-old; composition of geometric figures; age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