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近期媒體差錯"/>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何智勇 賴嬌健
變革時代,紙媒怎能自亂陣腳
——也談近期媒體差錯
□ 文/何智勇 賴嬌健
編者按 2016年第1期,《中國記者》“封面專題”欄目組織了“互聯網+時代的媒介差錯:認識與防范”一組5篇文章。部分文章經本刊微信公眾號“京原路8號”推送后,反響熱烈,引起業界、學界人士共鳴與討論。本文作者在雜志上閱讀這組文章后,深有感觸,撰寫了這篇文章。歡迎就此話題來稿繼續交流探討。
2015年11月以來,國內多家媒體遭遇了一個名為“差錯”的宿敵,盡管自報紙誕生以來它就沒少搗亂,但卻從未這么廣泛而密集。面對頻頻出錯的窘境,黑鍋不能再讓“大環境”幫我們背,是時候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了。
曾經,媒體人相信“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知道“發表了的東西,白紙黑字不容抵賴”,所以從記者到值班主任、分管總編、責任編輯、值班總編、校對、第一讀者,每一個人心里都繃著一根弦——盡可能不出錯、少出錯。
但是當大家發現字斟句酌的文字越來越難變現成報紙訂閱量、廣告收益額,錯漏百出的自媒體文章卻能收獲動輒幾萬、幾十萬的閱讀量時,不少人心里那根“不出錯、少出錯”的弦不知不覺就繃得不那么緊了:記者寫完稿子顧不上通讀,反正還有值白班的部主任、分管總編;部主任、分管總編拿到稿子只看個標題就大筆一揮“可發”“發”,因為責任編輯會仔細看;責任編輯拿到稿子直接排到版面上,反正還有值班總編會把關……競爭對手還在隔河喊話,我們自己已經先自亂陣腳、自輕自賤起來。每個人把本應由自己負責的輕易推到下一個環節,最后差錯“哐當”一聲就砸腦袋上了。
范長江說過:“這個社會正需要無數有操守的記者代表人民的利益而奮斗”。[1]新聞記者不同于其他職業,新聞工作遠遠不只是謀生的飯碗,而是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社會守望者。很多媒體人選擇投身新聞這個行業,都是懷揣崇高新聞理想而來的,記錄時代變遷,反映人民呼聲,推動社會前進,沒有什么比這更能體現新聞記者的價值。
但是突然有一天,周圍看報紙的人少了,人們不再評論、傳頌你寫的新聞,朋友圈轉發最多的是《一種野菜治一種病》《夫妻間千萬別說這些話》。于是“反正報紙沒人看”成了一些傳統媒體人的口頭禪,在面臨高強度采訪任務、熬夜等稿子排版、需要頂著瞌睡看版面等關鍵時刻總會不經意冒出來,“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意識被拋到了腦后。于是有人消極怠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讓報紙新聞陷入“沒人看——不好看——更加沒人看”的惡性循環。
面對近期頻頻出錯的紙媒,人們不禁要問:在三審制的層層把關下,這些差錯是如何成為漏網之魚的?事實上,隨著紙媒生存環境的惡化,昔日被媒體人視作生命線的三審制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弱化、退化甚至變異了。當即時采集、即時傳播的新媒體在媒體爭奪戰中穩占鰲頭,當沒有審核機制的自媒體風生水起,一些媒體從業者開始質疑三審制存在的必要性,甚至覺得三審制削弱了紙媒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于是,記者把稿子直接傳給版面編輯,部主任、分管總編不通讀原稿,值夜班主任不坐班,三審制名存實亡。
曾經,在紙媒的黃金時代,因為差錯而付出前途、飯碗等嚴重代價的媒體人比比皆是。而進入轉型期的紙媒,卻已經不再有當初壯士斷腕的決心了,管理層怕得罪人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落實獎懲制度不力,面對差錯處罰力度不嚴,對待犯錯同事心慈手軟“做好人”,加速了三審制弱化的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把堅持正確導向擺在首位,始終繃緊導向這根弦,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2]敬畏事實,秉持正義;有節操,擔責任,方能“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方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宣傳工作的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也是黨報的核心和靈魂。在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復雜、各種思想交鋒日趨頻繁的移動互聯時代,“條件越艱苦,越要講政治”,紙媒只有堅定不移地走“政治家辦報”之路,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3]才能在日趨嚴峻的媒介戰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否則,報紙將更加沒人看、沒市場、沒地位,又何談公信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三嚴三實”既是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行為準則,也理應成為新聞工作者從事輿論宣傳的行為規范。踐行“三嚴三實”,新聞工作者不能置身事外當看客,因為能否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4]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決定了新聞工作者“走轉改”能否到位,決定了能否贏得日益挑剔的讀者的青睞,決定了能否在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中堅守陣地、堅守良心,決定了能否寫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新聞作品。
為此,必須切實增強三審制把關人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擔當意識、責任意識,“責任到此,不能再推”,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絲毫懈怠,每一道關口都不能有絲毫僥幸心理,要建立健全差錯問責制和追責制,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盡可能把差錯扼殺在萌芽狀態,用更經得起推敲的新聞、更精準的表述在融媒體爭奪戰中贏得最后勝利。
面對報紙的頹勢,許多報社把翻盤的籌碼押在了媒體融合上:組建新媒體部、設立中央廚房、打通兩個輿論場,從最初的人心惶惶到跟著走,從困惑、迷茫、躍躍欲試到如今的漸入佳境,一些紙媒嘗到了融合的甜頭卻沒有看到隱憂——制度缺失。媒體融合的推進,帶來了新聞從業者信息獲取方式、采訪報道方式、新聞發布方式、新聞理念等一系列深刻變革,但就像一架毫無保護措施的馬車狂奔在媒體改革的高速公路上,如果不能及時為它加裝保護裝置,不能用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來引導它走正確的道路,為從業人員系上“制度”這根安全帶,那么這駕馬車可能很快要迎來危險的結局。(作者何智勇是江西省新余日報社黨組成員、副總編輯,高級記者;賴嬌健是新余日報社記者)
【注釋】
[1]范長江.范長江新聞文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2]安軒平.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決不能松懈[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1130/c40531-27871700.html
[3]仲呈祥,張金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J].光明日報,2014-10-17(01).
[4]習近平論“三嚴三實”:領導干部要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OL].新華網.http://www.js.xinhuanet.com/2015-07/28/ c_1116064665.htm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 @qq.com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與《中國記者》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