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金青
【摘 要】數學活動經驗是一種過程性知識,是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內化了的數學知識、技能及情感體驗,既包括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又包括學生在學校數學課程中獲得的經驗。“綜合與實踐”的內容的教學,是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要讓學生:明確探究問題,為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打下基礎;親歷學習過程,在思考和操作中積累基本活動經驗;改變學習方式,在合作交流中積累基本活動經驗;注重自我評價,在梳理探究過程中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關鍵詞】數學學習;基本活動經驗
“滴水實驗”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綜合與實踐”學習領域中的內容。教材呈現給學生是一個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滴水的生活場景,此場景會激發學生對這一生活現象的討論,進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出“一個沒有擰緊的水龍頭一年會浪費多少水?”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收集數據、交流反思,解釋數據。本節課是一個綜合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生利用已有的活動經驗,在親歷實驗過程和合作交流中重組活動經驗,提升元認知能力。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合作交流,親歷提出數學問題、制定實驗方案、動手實踐、交流反思、自我評價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積極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教學寫真】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呈現“水龍頭滴水”動畫情境,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出“一個沒有擰緊的水龍頭一年會浪費多少水?”的數學問題。
(二)小組討論,制定方案
通過提問“想要收集實驗數據,真的能讓水龍頭滴一年嗎?”引導學生需要通過實驗來獲取數據;利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思考并討論“實驗具體需要哪些實驗工具?怎樣進行實驗?實驗的名稱是什么?實驗人員如何分配?”并最終將實驗方案填入表格中。
(三)動手實踐,收集數據
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小組選擇紙杯插洞做實驗,有的小組選擇水龍頭滴水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小組一次性就做好了實驗,有的則反復調整實驗方案,最后也成功了;在收集實驗數據時,負責數的同學不知該什么時候開始數,小組內就反復討論;計時的同學和數的同學配合不當,數據產生了偏差等等。
(四)交流反思,分享成果
首先學生匯報實驗的過程:1分鐘漏掉的水有多少?如何推測出一年浪費了多少水?等等;然后引導相互評價實驗的過程和結論,討論“各組數據為什么不一樣呢?那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數據更具說服力呢?”最后啟發學生將一年的漏水量轉化為一年浪費掉了幾瓶礦泉水。于是,學生需要推算出一時、一天、一個月直至一年浪費了多少瓶。
(五)自我評價,積累經驗
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說一說自己每個項目都能得幾個星,理由是什么。幫助學生回顧探索活動的過程,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
要積累學生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就要讓學生全程親身參與數學活動。
1.明確探究問題,為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打下基礎
明確探究問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已有的活動經驗,去理解某一現實的情境,并根據情境提出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所以,我覺得要明確探究問題有兩個難題我們需要攻克:一是,如何喚醒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二是,如何幫助學生自己提出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觀看一段水龍頭漏水的短片,以直觀的方式喚醒學生對浪費水資源這一現象的思考。這個時候,我提出問題:你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雖然學生可能無法一時半會提出老師想要的問題,我就在旁仔細聆聽,適時進行指導,最后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明確提出我們這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提出后我就再次強調本節課的課題。所以關鍵是要直觀和言語指導相結合,在明確活動任務后為學生積累活動經驗指明了學習的方向。
2.親歷學習過程,在思考和操作中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經驗和操作經驗,只是這些活動經驗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學習需求。所以,學生必須親歷思考和操作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改組和內化自身的活動經驗,去適應更高一級的學習。本節課中,學生已經知道水是如何滴下來的,也知道應該如何來記錄水滴下的情況。但是,如果沒有水龍頭我們又應該如何進行實驗?所以我在指導學生制定實驗方案時,我會引起學生對著問題進行思考,學生最后得出用紙杯或者礦泉水瓶扎洞來模擬水龍頭。
3.改變學習方式,在合作交流中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合作交流作為新課程所積極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之一,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學生以個體學習”的學習模式。合作交流就是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在課上,我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制定滴水實驗的方案;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大家一起想辦法;在實驗結束后大家一起討論如何得出我們的結論等等。這一系列的交流活動,都能在小組產生不一樣的火花,加深了學生對這一實驗的理解,加強了動手操作的能力。
4.注重自我評價,在梳理探究過程中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自我評價是學生主動的對自身的評價。學生在進行完滴水實驗后,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表現回答這樣一些問題:你是否積極參與實驗;你們的設計的實驗方案可行嗎;你們得到的數據真實可靠嗎等等。學生的回答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思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頭腦中回憶著整個實驗的過程,回顧和梳理解決這一問題的全過程。最后,在評價中總結出成敗的經驗。而這一成敗的經驗就是已內化的了的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