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盧昊 陳洋

5月26日,日本將主辦G7峰會。出于“對外宣傳日本傳統文化”的強烈意愿,日本政府將會場設在本州中南部三重縣的伊勢志摩。伊勢志摩瀕臨太平洋,坐擁獨特海洋風情,這里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珍珠養殖的地方,具有日本特色的海女文化聞名遐邇。由于當地民風保守淳樸,自古傳承下來的海洋文化得以充分保全。日本政府將G7峰會舞臺設在此處,彰顯日本傳統遺產與“未來雄心”的意圖不言而喻。
伊勢志摩位于日本紀伊半島東南部,古時,是連通日本東海道、中西部及四國島的水路樞紐,從鐮倉幕府時期開始就海盜盛行,因而也是日本“海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伊勢志摩之名源于日本古時的伊勢國與志摩國。志摩國雖然是面積最小的令制國之一,但因盛產魚蝦貝類,自古就是日本皇室御用海鮮的出產地,現在,伊勢志摩的大龍蝦、螃蟹、金槍魚等無論產量品質,在日本全國均數一數二。其中伊勢灣龍蝦成為聞名日本全國的美食,無論刺身、蒸燒和油炸做天婦羅都很美味。
伊勢志摩是日本乃至全世界的“人工珍珠之鄉”。19世紀末,當地農民御木本幸吉首次在英虞灣實現人工珍珠養殖,這也是世界首例人工珍珠養殖。現今,御木本已經成為國際知名首飾品牌,為日本及歐洲國家皇室專門供應珠寶首飾。當地還建起了“御木本珍珠島”,以紀念這位“人工珍珠之父”給日本帶來的榮耀。島上有御木本幸吉的雕像以及介紹珍珠養殖加工工藝的博物館。
伊勢志摩以海洋文化著稱,這里的海女風俗遠近聞名。海女(如圖)是徒手潛水從事下海捕撈的女性,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習俗傳統,在日本有約3000年至5000年的歷史,目前全日本還有海女2000名左右,而伊勢志摩是現役日本海女最多的地方,被稱為“海女之鄉”。現在當地積極打造“海女旅游”,游客可以現場近距離觀看海女捕撈作業,或者到島上的“海女小屋”去體驗海女生活,品嘗她們剛捕撈上來的海鮮。
御木本珍珠島上的海女表演大約每小時一次。當天下午,兩名海女乘坐小船到觀覽臺前,簡單打過招呼后就跳入海中,海女的腰間系著繩子,繩子的另一頭則纏繞著一個木盆。記者開始以為木盆僅起海上標記的作用,其實它還是盛裝海女采集上來的貝類、魚蝦的容器。海女每次潛入海中大約一兩分鐘,浮出海面后會大聲地吹口哨,記者猜這可能是為了在群體活動中確保各自的安全,有一種互報平安的意味。海女表演時間有10分鐘左右,記者注意到當兩名海女再度上小船后,除了向觀眾敬禮外,還向大海鞠躬施禮。這樣做應該是感謝大海孕育了生命、賜予食物。
記者在訪問當地大學時,有當地大學教授和民俗學者對記者說,無論徒手挑戰險惡海洋環境的海女,還是創造性地開發養殖技術的珍珠養殖人,都反映了當地具有拓荒精神的海洋文化。因此,日本此次將G7峰會的會場定在伊勢志摩,也有將“日本人的精神家園”推向全世界的考慮。▲
環球時報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