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
近期,北約舉辦了“靈巧回應”聯合演習,演習中共有來自11個國家的4800多名空降隊員參與,演習所規劃的作戰場景是多國聯合部隊通過空降方式強行滲透到敵方控制區域開展攻擊行動。本次演習由美國陸軍旗下的第18空降集團統一指揮,演習在保加利亞、德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4個國家的多個訓練場同時開展——
激烈的演習場景

霍恩菲爾斯訓練場,中午12時45分,一架運輸飛機多次低空飛過霍恩伯格空降區以選擇空降地點和機會。在又一次低空飛過該空降區后,運輸飛機打開倉門,多名傘降隊員紛紛進行傘降。瞬間,天空中布滿了美軍的T11降落傘、德軍的T10降落傘和英軍的LLP降落傘。幾分鐘后,傘降隊員們降落到地面上。這樣的人員運輸共出動12架運輸機,美軍和英軍出動7架C-130J赫拉克勒斯運輸機、荷蘭軍隊出動1架C-130H赫拉克勒斯運輸機、德國軍隊出動4架C-160協同運輸機參與運輸,總共投下來自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西班牙、美國和英國的1314名傘降隊員。
在傘降隊員們逐漸接近地面時,他們將攜帶的工具包拋落到地面上,做好安全傘降的準備。隊員們安全降落到地面,就快速將降落傘拆卸掉并拋在原地,將隨身攜帶的槍械上為配合傘降而套上的槍套摘除,使武器保持正常使用狀態,撿起到達地面前拋落到地面的工具包并迅速將其背在背上,然后到達預定好的匯合點——“靈巧回應”演習的作戰階段正式開始。
在霍恩菲爾斯訓練場開展大規模傘降行動的幾乎同一時間,在羅馬尼亞的斯馬丹訓練場上由大約230名美軍、西班牙軍隊和意大利軍隊空降隊員組成的另一組任務部隊正在開展一次傘降突擊行動。為支援該行動所出動的運輸機包括美軍的5架C-130H赫拉克勒斯運輸機和1架C-130J赫拉克勒斯運輸機。
演習程序展示

本次“靈巧回應”演習同時在保加利亞、德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4個國家的多個訓練場舉行。主要訓練場有德國的格拉沃芬訓練場和霍恩伯格訓練場、羅馬尼亞的斯馬丹訓練場、保加利亞的諾沃·賽羅訓練場,另外還有一些協同訓練。根據計劃,本次演習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北約部隊在5天時間內快速部署高機動部隊的能力,以開展威懾行動及防御行動,通過在演習中的合作及協同作戰,提高北約各國軍隊之間彼此的協作能力,并增強北約部隊的危機處置能力。

本次演習共有來自保加利亞、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荷蘭、波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等11個國家軍隊的4800名空降隊員參與,但其中一些國家并沒有出動真正的參戰人員,而只是提供了演習工作人員和觀察員。演習由美國陸軍第18空降集團統一指揮,總部管理由第82空降師負責。參與演習的空降部隊主要分成兩個旅級任務部隊。其中,淘氣鬼任務部隊是兩個任務部隊中規模較大的一個,其以第82空降師旗下的第1旅戰斗隊為中心,以德國境內、靠近盧森堡邊界地帶的鮑姆霍格訓練場作為作戰指揮基地;另一個主要任務部隊是刺刀任務部隊,其以美軍第173空降戰斗旅為中心,以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阿維爾諾空軍基地作為作戰指揮基地。此外還有看門狗任務部隊和霹靂任務部隊小規模參與部分演習。
在演習過程中,兩個主要任務部隊均由來自美國、德國、意大利和保加利亞軍隊的特種作戰部隊提供支援。
演習分階段開展

本次“靈巧回應”演習是分階段開展的,演習第一天開始于各國部隊在演習基地部署和整合。在這一階段,參與演習的部隊根據分配的所屬任務部隊不同,從他們的本部基地分別部署到位于德國的鮑姆霍格訓練場和位于意大利的阿維爾諾空軍基地。在進入到各自的任務基地之后,各國協同部隊的空降隊員立即開展熟悉訓練以及戰斗傘降協同訓練。與此同時,分別作為各任務部隊總部部門的第82空降師和第173空降戰斗旅開始為各自所率領的任務部隊,對于即將到來的聯合強行進入敵方控制區進行突襲的行動制定任務計劃。此后,行動中所需要的各種設備被運上飛機,以隨時作為作戰裝備進行空投。而行動部隊一旦到達地面進行地面作戰,參與部隊將會被配發MILES激光戰斗模擬系統以及安裝有各種裝備的車輛。
在以上全部準備工作完成后,特種作戰任務部隊開始在保加利亞進行戰場訓練,第二天在德國開展相同的訓練。在這一階段期間,由各國特種作戰任務部隊組成的聯合特種作戰任務部隊被命名為SR15部隊,首先開展聯合協同訓練。同時,在保加利亞,由美國陸軍第75突擊團第1營突擊隊員和保加利亞第68特種部隊旅的突擊隊員,共同開展遠距離偵察任務并收集敵方情報。在德國,美軍突擊隊員、意大利特種部隊人員和德國第1空降旅的特種部隊人員聯合行動,摧毀敵方空防設備,并抓捕敵方部隊的主要指揮官。在行動中,SR15部隊由美國空軍第7特種作戰中隊的CV-22B鶚傾轉旋翼運輸機和英國皇家空軍第18中隊的切努克HC2運輸直升機進行支援。
多國戰場訓練階段

隨著SR15部隊完成使命,接下來輪到空降部隊登場。隸屬刺刀任務部隊的來自意大利、美國和保加利亞軍隊共400多名空降隊員,分別針對保加利亞的巴爾奇克機場和泰內沃機場同時開展了兩場傘降突擊行動。這兩次傘降突擊行動的目標是對機場內的直升機降落區域進行保護和防衛,以使后續部隊(由美國陸軍第12戰斗航空旅組成)通過該降落區域,并開展接下來的戰斗行動。
此兩場傘降突擊行動共持續了4天,除了包含多次戰斗行動外,還包含兩次直升機突擊行動,以及使用M119A3 105mm輕型榴彈炮等武器進行突擊行動。這幾次突擊行動的目標是擾亂并打斷敵方的通信線,以免敵方部隊占領重要地形。刺刀任務部隊除了參與上述幾場戰斗行動外,也部署到位于羅馬尼亞的斯馬丹訓練場參與傘降突擊行動。

機場奪取行動
在刺刀任務部隊執行傘降任務的同時,由西班牙陸軍的偵察航空排隊員組成一個排規模分隊作為先遣遠距離偵察及監視部隊,由CV-22B鶚運輸機部署到德國南部的霍恩菲爾斯訓練場執行作戰任務。這支隊伍的主要目標是對霍恩伯格空投區進行監視、對空投區和事先預定目標之間的距離規劃偵察路線,并在空投區和事先預定目標之間的多個重要地點建立觀察點,其中一個地點就是STOL(短跑道起降)區,其是霍恩菲爾斯訓練場上的一個特殊機場,機場內可以允許飛機通過短跑道起降技術進行降落或起飛。
先遣排的任務完成后,淘氣鬼任務部隊于第二天通過傘降方式到達任務地點,他們的目標是保衛STOL區以使更多的部隊通過該區進入作戰區域,然后對被敵方占領的區域實施強行滲透突擊行動。

在淘氣鬼任務部隊保衛STOL區的同時,由于敵方攻勢猛烈,由看門狗任務部隊進行支援。看門狗任務部隊由來自德軍第1空降旅的630名空降隊員、荷蘭第11空中機動旅的150名空降隊員和波蘭第18空降旅的170名空降隊員組成,由德國第1空降旅總部團進行指揮。該任務部隊發現敵情后,直接對STOL區的一個目標進行猛烈攻擊,并為霹靂任務部隊掃清障礙。
霹靂任務部隊是看門狗任務部隊的友軍部隊,其主要由意大利軍隊和美國軍隊的多名空降隊員組成,在演習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淘氣鬼任務部隊守衛STOL區。霹靂任務部隊參與作戰后,通過一天一夜的激烈交火,終于在第二天清晨最終擊退敵人成功守衛STOL區。在這兩支任務部隊作戰期間,由美國陸軍第501步兵團第2營、西班牙軍隊傘降步兵連人員和波蘭軍隊傘降步兵連人員組成的杰羅尼莫任務部隊在后方進行支援。
后續空地行動
隨著淘氣鬼任務部隊牢牢掌控STOL區,任務部隊中的戰斗工兵進入工作狀態,并準備好第一架負責運輸重型裝備和增援力量的運輸飛機。一旦飛機跑道被修復完成,第一架運輸飛機即將起飛。在幾天的時間內,總共有來自德國、美國和荷蘭軍隊的29架C-130J赫拉克勒斯、C-130H赫拉克勒斯和C-160協同運輸機依次通過STOL區成功部署大量人員及裝備。隨著人員規模不斷增多,空地行動進一步發展,杰羅尼莫任務部隊和霹靂任務部隊負責為STOL區提供安全防衛,并對敵方發動的多次攻擊行動加以干預和摧毀。與此同時,看門狗任務部隊則開始準備對受騷擾的平民進行非戰斗撤離。
非戰斗撤離行動

幾天以后,看門狗任務部隊進入到被當地恐怖分子控制的K村,準備撤離一大批被恐怖分子威脅的外國人。看門狗任務部隊在正式開始行動之前,首先在美軍空降部隊人員的支援下對K村進行封鎖,并在村子周圍建立起一個安全邊界。完成上述任務后,看門狗任務部隊在撤離道路的中間建立起一個撤離中心,準備在該中心接收需要撤離的平民并為受傷人員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需要注意的是,在該中心接收平民之前首先要對他們進行檢查,以免有藏有武器和爆炸物的恐怖分子混入。

最終,外國平民在撤離中心接受檢查和醫療救助之后被運送到STOL區準備撤離。看門狗任務部隊的行動并沒有完全結束,在分批次撤離外國平民的過程中,還會有大量當地平民蜂擁涌入STOL區,希望也能夠被撤離到安全區域,他們試圖登上任務部隊的卡車或直升機,但是任務部隊資源有限,無法撤離全部平民,因此為了確保既定任務的完成,偶爾任務部隊會和這些試圖撤離的當地平民爆發沖突,甚至是非常激烈的沖突。只有在確保安全撤離所有外國平民之后,看門狗任務部隊的行動才算最終完成并返回行動基地。
隨著本次非戰斗撤離任務的最終完成,“靈巧回應”的全部戰場訓練階段圓滿結束。
聯合武器實彈射擊訓練
戰場訓練階段完成之后,參與演習的部分部隊繼續在格拉芬沃訓練場舉辦了一場聯合武器實彈射擊訓練。該訓練由美國、英國和波蘭空降隊員為主體,首先各國部隊混雜在一起編組為排規模的小隊,對一個被敵方控制的村莊進行攻擊,以破壞敵方防衛并對村莊內的房屋進行清理行動。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多國混編部隊由美國陸軍空中集團第3團第663中隊的阿帕奇AH MK1攻擊直升機進行支援。
當多國部隊成功完成任務后,他們被英國皇家空軍第18中隊的切努克HC2運輸機進行撤離。撤離結束后,本次實彈射擊訓練及“靈巧回應”演習全部結束。
通過“靈巧回應”演習,北約部隊展示了應對危機快速部署反應部隊的能力,但也同時暴露出現有的一些問題。首先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通信。各個國家使用的電臺和通信系統并不完全一致,給執行任務過程中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其次,各個國家軍隊執行任務的程序有所不同,例如在執行空降行動時,有的國家在投放人員之前先開展重型裝備的空投,而有些國家則是先投放人員,確保空投區安全后再空投重型裝備。同時,各個國家使用的降落傘不同也是一個問題,雖然使用什么降落傘看似并不重要,但在多個國家軍隊混編執行任務時,使用不同的降落傘就要求隊員們進行更多的事前熟悉跳傘訓練、地面及安全訓練等。對于大多數北約國家的空降部隊而言,真正混編執行任務還需要更多的準備和磨合。
參與演習的部分部隊
美國陸軍第18空降集團
第18空降集團是一支快速部署部隊,被譽為美國處理突發事件的軍團。其成立于二戰時期的1942年,1945年二戰結束后被解散,1951年又被重建,總部位于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崇尚的座右銘是空中巨龍。第18空降集團自成立后多次參與重要戰爭,包括二戰、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自2006年從阿富汗戰場返回后,其經歷了現代化改造和重組,重組后又返回伊拉克戰場參戰。
目前,第18空降集團的下屬單位包括第3步兵師、第10山地師、第82空降師、第101空降師、第10戰場炮兵旅、第20工兵旅。
美國陸軍第173空降戰斗旅
第173空降戰斗旅是一支旅級輕型空降步兵戰斗隊,是美國陸軍歐洲司令部下轄的一支空降快速反應部隊,總部位于意大利,具有“空中士兵”的昵稱。該旅最初組建于1915年,一戰爆發后即開始參戰,一戰結束后的1919年被解散。1921年該旅被重建,二戰爆發后即參與二戰,同樣在二戰結束后的1945年被解散。1947年該旅再次被重組,1951年被解散,1963年又一次被重組,1965年參與越南戰爭,1972年返回美國并再一次被解散。其最近一次重組是在2000年,重組后多次往返中東進行反恐作戰,其中1次前往伊拉克,4次前往阿富汗作戰。
第173空降戰斗旅現有人數3300人,其下轄6個營級規模部隊,包括第173旅特種部隊營(支援營)、第503空降步兵團第1營(傘降步兵營)、第503空降步兵團第2營、第91騎兵團第1中隊(輕型偵察營)、第319空降戰場炮兵團第4營(戰場炮兵營)和第173旅支援營。
美國陸軍第75突擊團
第75突擊團是美國陸軍下轄的一支輕型步兵特種作戰部隊,其是美國陸軍中最重要的突擊部隊之一,可在接到任務18個小時內使用各種不同的滲透手段,在各種地形和環境中進行快速部署,可開展空降、空中突擊、直接行動、突襲、滲透和撤離、奪取重要地形、修復特種裝備、支援傳統部隊等各種特種行動。該團總部位于佐治亞州本寧堡,具有“陸軍突擊隊員”的昵稱,崇尚的座右銘是突擊隊員帶領前進道路。

第75突擊團成立于二戰時期的1943年10月,1944年8月更名為第457步兵團,1945年7月被解散。1954年11月該團被重建并重命名為第75步兵團,1956年3月被解散,1969年1月進行重組,1984年7月再次重組,1986年更名為第75突擊團。其自成立后曾參與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格林納達戰役、巴拿馬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現有人數3500人,除總部連外,還下轄1個特種部隊營(其下轄總部連、偵察連、通信連、軍隊情報連、選拔及訓練連)和3個突擊營,突擊營分別為第1突擊營(其下轄總部連、阿爾法連、布拉沃連、查里連、迪爾他連和艾克連)、第2突擊營(其下轄總部連、阿爾法連、布拉沃連、查里連、迪爾他連和艾克連)和第3突擊隊營(其下轄總部連、阿爾法連、布拉沃連、查里連、迪爾他連和艾克連)。
第75突擊團的選拔和訓練是極為嚴格的。志愿加入第75突擊團的士兵首先要完成基本的特種軍事課程和陸軍傘降課程,在這兩個課程中順利畢業的候選者在成功完成4次軍事巡邏任務后,即可以申請參與第75突擊團的評估及選拔。第75突擊團的評估及選拔分為兩個級別,申請者通過這兩個級別的體能訓練、射擊術、小規模作戰技巧、醫療服務和機動訓練后,被授予第75突擊團的褐色貝雷帽。
第一級評估及選拔為期8周,其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更多集中在軍事技巧訓練,第二階段集中在射擊術、突破戰斗、機動性等方面。在這兩個階段的項目中,候選者通過挑戰極限的體能和精神耐力測試,在食物短缺和睡眠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負重行軍、道路領航和目標射擊訓練等。
第二級評估及選拔為期21天,候選者在該階段學習各種特種技巧、小規模作戰技巧等。
在完成上述兩個級別的評估及選拔后,為了維持最好的作戰狀態,第75突擊團的成員還要在日常不斷參與訓練,其訓練主要集中在射擊術、體能訓練、醫療訓練、小規模作戰訓練和機動性訓練5個方面。隊員們可以到各軍事學校和民間學校學習各類特種課程,包括傘降、狙擊、探路、使用水下呼吸器進行潛水作戰、生存-躲避-抵抗-逃跑訓練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隊員都將接受“依靠自己”的應急醫療訓練。鑒于90%的受傷者因未接受合適的醫療救援而死亡,且戰場上沒有足夠的醫生,因此第75突擊團的隊員們被要求學習緊急的基本醫療訓練。2011年調查發現,在2001~2010年間,第75突擊隊團成員在受傷后的死亡率是3%,而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受傷人員的死亡率高達24%。在不斷接受訓練的同時,隊員們也要不斷接受測試,如果因為受傷或慢性疾病等原因不能達到測試標準,那么將立即被調出第75突擊團。
美國空軍第7特種作戰中隊
隸屬于第752特種作戰集團的第7特種作戰中隊可執行遠距離滲透、撤離、補給非傳統特種作戰部隊等任務,總部位于英國米爾登霍爾空軍基地。
現代第7特種作戰中隊是1985年9月經過統一整合第27戰術偵察中隊、第167聯絡中隊和第7特種作戰中隊而成。其中,第27戰術偵察中隊最初成立于1942年7月,成立之初命名為第27觀察中隊,1943年4月重命名為第27偵察中隊,同年8月命名為第27戰術偵察中隊,1943年11月被解散,1985年重組。第167聯絡中隊成立于1945年2月,1946年10月解散,1985年被重組。早期的第7特種作戰中隊成立于1964年5月,成立之初命名為第7空中突擊中隊,1968年7月重命名為第7特種作戰中隊,1985年9月與重組的第27戰術偵察中隊和第167聯絡中隊進行整合統一。
美國陸軍第12戰斗航空旅
第12戰斗航空旅隸屬于美國陸軍歐洲司令部,總部位于德國,具有“獅鷲”的昵稱,崇尚的座右銘是勝利的翅膀。該旅最初于1965年6月在佐治亞州本寧堡成立,成立之初命名為第12航空集團,后更名為第12戰斗航空旅。2013年經過重組,該旅目前的下轄單位包括:總部連、第3航空團第1營(偵察攻擊)、第227航空團第3營和第214航空團第1營(一般支援)。
美國陸軍第501步兵團
第501步兵團是美國陸軍下轄的空降部隊,具有杰羅尼莫的昵稱。該團目前下轄2個營,其中第1營劃歸于第25步兵師第4旅戰斗隊管轄,而第2營劃歸于第82空降師第1旅戰斗隊管轄。
第501步兵團最初成立于1942年11月并命名為第501空降步兵團,1945年8月解散,1946年8月被重建,1948年11月再次解散。該團1951年再次被重建,1957年4月重命名為第501步兵團,1964年2月經過重組。第2營于1972年7月解散,第1營于1984年6月被解散,后第1營于1989年10月被重組,2005年劃歸于第25步兵師第4旅戰斗隊,而第2營于2013年10月被重組并劃歸于第82空降師第1旅戰斗隊。
保加利亞陸軍第68特種部隊旅
第68特種部隊旅是保加利亞陸軍中的一支特種作戰部隊,也是其主要的傘降部隊。該旅下轄的第101山地營曾參與涉及到保加利亞的多次戰爭。該旅總部位于普羅夫迪夫市,主要執行反恐、戰斗搜尋及救援、遠征戰斗、航空戰斗等任務,現有人數1500人,崇尚的座右銘是到其他人所不能到達的地方。
第68特種部隊旅初建于1942年,建立時命名為傘降營,擁有350名隊員。1943年1月該旅在德國接受訓練,但其第一次參與戰斗是在1944年,當時保加利亞已經從軸心國投靠到同盟國。1975年該旅進行重組并重命名為第68特種部隊旅。全球反恐戰爭開始后,部署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的保加利亞部隊,最初都是派遣自第68特種部隊旅或第61機械化旅。
德國第1空降旅
第1空降旅成立于2015年4月,現有人數4100人,其總部位于薩爾路易,具有薩爾州旅的昵稱。
荷蘭陸軍第11空中機動旅
第11空中機動旅是荷蘭陸軍中一支多功能快速反應部隊,自2014年開始接受德國特種作戰部隊的指揮,現有人數4500人,總部位于阿森,崇尚的座右銘是不莽撞、不膽怯。該旅隊員佩戴褐色貝雷帽,使用的徽章是一只潛水獵鷹站在一個褐色盾牌上,盾牌下方有兩支交叉的短劍。
1989年柏林墻倒塌后,世界安全形勢發生變化,荷蘭軍隊意識到需要建立一支快速反應部隊,于是在1992年成立了第11空中調遣旅,后來更名為第11空中機動旅。從成立之初一直到2003年,經過多年的準備和訓練之后,該旅才終于進入作戰狀態,具有作戰能力。
第11空中機動旅的主要任務是到敵人戰線后方占領重要地點、摧毀戰略目標、撤離人員、收集情報等。其目前下轄的單位包括總部連、第11步兵營、第12步兵營、第13步兵營、第11工兵連、第11維修連、第11供給連、第11醫療連和第20預備役營。其中每個步兵營中下轄1個總部連、3個步兵連和1個巡邏連。每個步兵連包含1個總部排、3個步兵排、1個迫擊炮小隊、1個遠距離神射手小隊,共有人員130人。每個巡邏連則包含1個總部排、2個巡邏排和1個偵察排。
編輯/王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