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峰
李白的兩句詩曾道出四川早期歷史的特點:“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李白交待得很清楚,古代四川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原因,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在古代四川,巴、蜀是兩個重要的古國。巴據說是周朝南土的封國,國君為姬姓(人民百姓則為“南蠻”)。蜀國則歷史久遠,在傳說中,“蜀山氏”曾與黃帝族通婚姻,資格不算低。后來,蜀國在四川盆地持續發展,但由于地勢懸隔,不但不能參加中原列國的競爭,連消息也少通,以致中原人對蜀史了解甚少。四川這一塊大地方,長期淹沒在歷史迷霧之中。
我們端詳四川的盆地形勢,很容易想到一種封閉發展的模式。四川盆地土地肥沃,內空間開闊,是一個又大又好的人類生息的搖籃。盆地里的人們似乎可以不理會外界的事情而過自己的日子。這種封閉的觀念有一定道理,但我們要注意到,四川的封閉,蜀道的艱難,都是相對東方中原人而言,在西方、西南方,四川的交通地理概念則是另一個樣子。舉兩個歷史地理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西漢時期,有兩條信息促使漢武帝向西南開拓,一條是唐蒙出使南越,吃到一種“枸醬”,一問,只有蜀地才出產枸醬,所以料定有一條道路由蜀中通到番禹(廣州)。另外一條是,張騫使大夏(今阿富汗一帶),見到蜀布、筇竹杖,一問,是從身毒(印度)轉賣過來的??梢?,有一條道路從蜀地通往身毒。這兩條信息改變了四川是封閉死角的觀念,于是漢武帝決定取道四川,“間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國”,并征伐南粵。經若干年的開發經營,漢朝最后在西南設立了七個郡。參與過西南事務的司馬遷總結這段歷史時說:“西夷之端,見枸醬番禺,大夏杖筇竹,西夷后揃,剽分二方,卒為七郡”。
第二個例子。四川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面貌顯示,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屬于甘青地區氐羌民族系統的文化,禮州遺址與云南元謀大墩子文化相關。著名的三星堆遺址文化也表現出與甘青地區的深刻聯系。
歷史學家許倬云曾說:“蜀地發展的動能來源,似乎不是一開始即在豐裕富足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當是資源匯聚的集合處,蜀地文化資源與經濟資源,來自四方,而又以盆地西方的南北通道為吸納轉輸的動脈。中國西南的橫斷山系,山高水急,然而其間縱谷平行,是南北的通道?!背啥计皆鱾鹊目v向山谷,也就是費孝通先生所說的甘南、川西向南延伸的藏彝走廊。這條走廊上接青藏高原,下達云貴高原,連接了草原與西南山地。這一帶文化面貌復雜,族群種類眾多,文化碰撞多,物質交流的需求也多,“成都平原是諸種文化與經濟資源輻輳之處,取精用宏,自有其開展發達的動力能源?!薄笆竦貏t是西南地區扇形的扇紐所在,東可與中原不相干涉。未與中原相通以前,蜀國已儼然雄長西南。無論在文化與經濟方面,蜀地應是西南之首善?!?/p>
秦國首先對蜀地的經營,使這個西南首善之區,超越山水阻隔,全面融入秦塞中華。為適應蜀地的多民族特點,秦國在這里創立了建立民族管理特區的先例,這種特區當時稱作“道”,主要分布在藏彝民族帶的東側,大多是遵循一條河流延伸,與縣的級別相當,“縣有蠻夷曰道”。有學者認為,它們之所以稱“道”,“當是從實際的交通道路轉化”。建立民族特區的辦法,一直為后世遵照,在多處地區施行,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特色。
“西南首善”在中華世界的地理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當年秦國之所以有力量統一“天下”,得益于蜀地“天府之國”的經濟支援。司馬遷說:“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痹诤蟠臍v史中,四川在全國地理戰略上,或為上游,或為后方,均不可輕視。
無論是多元發展,還是一統建制,在這對雙翼齊振的中華歷史中,四川的貢獻是巨大的。今天,在開發西部的戰略中,四川無疑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西部的大發展,將導致新的地理格局的出現,西南四川明天會有怎樣的人文地理景象,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