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天堂不需要經濟學家》
推薦指數:★★★★
作者:杰西卡·歐文
譯者:陶麗萍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杰西卡·歐文:
曾任《悉尼先驅晨報》財經記者,現為《悉尼先驅晨報》專欄作家。此外,她的專欄文章經常出現在《時代報》《西澳人報》《布里斯班時報》等媒體上。
人們都想搞清楚經濟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那些嚇人的、深奧的專有名詞、錯綜復雜的關系,使得為數眾多的非經濟學專業出身的我們望之卻步。作為《悉尼先驅晨報》的前任資深財經記者,杰西卡·歐文改以輕松的說法、生活化的實例來幫助我們了解經濟學,把那些晦澀難懂的經濟學理論,讓普通人云里霧里的經濟學事實,“翻譯”成你我生活中有趣的事實和怪誕的現象,直指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的核心爭議。
1983年9月,艾倫·邦德(Alan Bond)駕駛12米長的“澳大利亞號”(Australia Ⅱ)游艇奪得美洲杯帆船賽冠軍。前總理鮑勃·霍克(Bob Hawke)觀賽后感嘆道:“我跟你說,如果一個老板因為某個員工今天沒來上班就解雇他,那么他一定是個傻蛋。”從此以后,澳大利亞人就多了一個謊稱病假的優良傳統。
考勤公司Direct Health Solutions(下稱DHS)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澳大利亞上班族每人平均要請10天假,請假原因包括生病,照料家人或處理私事。據統計,其中有四分之三是病假,也就是說每人每年平均要請7.5天病假。
我們每年真的要請一周時間的病假嗎?顯然,用人單位不這么想。上述調查顯示,有將近四分之三的受訪公司相信,大約10%~25%的病假是假的。受訪公司估計,澳大利亞經濟每年為此損失200億~300億澳元。因此,他們采取各種手段來杜絕此類情況的發生。員工會被要求在請假時遞交醫院出具的病假單。一些公司還聘請像DHS這樣的公司專門負責考勤,員工在請病假時需要打電話給注冊護士,說明情況,得到同意后,方可請假。
澳大利亞真的是一個游手好閑的國度嗎?還是說,這只是一種謠傳,就像外國人總以為我們天性懶散,喜歡在海灘上悠閑度日一樣。
距離霍克為澳大利亞人成功贏得“隱性”假期已經有30年時間了。職場也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現在工作更長時間,如果用某些標準來評判,澳洲人的工作時間在發達國家是最長的。電子郵件、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發明意味著辦公地點已經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更何況我們待在辦公室的時間也延長了。
2010年11月,澳大利亞研究院(Australia Institute)為首個“準時回家日”所做的研究估計,澳大利亞員工每年為雇主無償貢獻20億小時加班時間,相當于給老板送去了價值720億澳元的大禮包,遠遠超過了雇主估計的300億澳元假病假經濟損失。或許澳大利亞人只是拿回一些被公司偷走的時間。
不過,我們或許真的因為工作太努力而得了病。在接受澳大利亞研究院調查時,近半數受訪者表示,他們因為工作原因而沒時間鍛煉身體。四分之一受訪者說自己因為沒有時間而無法看醫生。實際上,畢馬威旗下Econtech為澳洲私人保險公司(Medibank Private)所做的另一項調查顯示,生病員工堅持上班給澳大利亞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260億澳元。問題似乎并不在于“缺勤主義”,而在于“出勤主義”。
有時候,臥床不起或許比堅持工作更有經濟效益。
(文章節選自本書第三章,有刪改,標題為編者所加)
部分國家員工每年平均工作小時數
編者注: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員工平均年法定休息日為125天,如果按照每年365天(工作日240天) 、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中國員工每年平均工作小時數為1920小時。
數據來源:除中國的數據外均來自OECD官方網站 編輯制表:《中國經濟周刊》采制中心
《牛奶可樂經濟學》
作者:羅伯特·弗蘭克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博物經濟學著作,其實經濟學正生動地編織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身邊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一一破解,而這就是博物經濟學。本書作者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針對生活中的問題寫短文,并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經過幾年的積累,這些問題被收集成冊,成為此書的藍本。
《臥底經濟學》
作者:蒂姆·哈福德
出版:中信出版社
為什么咖啡店都設在街道一角?為什么老買不到一處位置好價錢便宜的好房子?交通擁堵的背后有什么經濟原因?本書就是要幫助你像一位經濟學家那樣看世界,它不會告訴你有關匯率或商業周期的專業問題,但會幫你解開日常生活之謎。書中既會關注大問題,如星巴克為什么會賺個盆滿缽滿,也會關注小問題,如你怎樣在超市里淘到價廉物美的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