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華
【摘 要】近幾年,我國留學生教育得到迅猛發展,留學生人群中多為青少年,這個年齡的人群本身身心發展具有不穩定性、可塑性,來華后風俗習慣、語言、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心理方面很容易產生問題,本次調查通過防御方式問卷DSQ測試,通過專業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結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認為留學生超過半數學生(68.24%)都發生過負性生活事件,根據他們自身的成熟度和心理調節能力,結合他們醫學專業知識增加,他們也有意愿進行心理調節,這為管理者提供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來華留學是國家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戰略的提出,使得各國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破地區經濟發展瓶頸,推進金融領域合作,也給國際教育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來華留學生這個群體以青少年為主,這個年齡的人群本身的心理成長特征正處在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過渡的時期,發展具有不穩定性、可塑性[1]。此外,留學生處在異國,想象和現實的反差,政治制度、社會意識形態之間的反差,不同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及生活習慣之間的差異都容易導致他們產生適應不良、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些生理、心理、個性特點更影響他們發展的不平衡、不穩定,使他們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各種因素影響[2]。
在管理過程中,我們發現留學生隨著入校時間的推移,學生適應能力、醫學知識的增加、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狀況會有不同的變化。因此,對不同年級留學生進行心理測評,分析不同年級留學生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心理問題,對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對癥措施進行心理干預(對癥為留學生進行咨詢、疏導,并進行各種行為指導及治療;學校除了組織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外,有計劃的開設與心理相關的課程),是管理留學生的重要任務,也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 研究對象
整群抽取新疆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07~2011級臨床本科留學生(分別為1~5年級)542人為調查對象。
2 調查方法
防御方式問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簡稱DSQ。是由M、Bond(加拿大)于1983年編制的一種自評問卷。后來分別于1986年和1989年兩次修訂。該問卷改變了以往了解防御機制的方法主要是依靠會談和自傳分析的方法,能夠較全面、省時地收集較標準的資料,便于比較和研究[3]。該問卷包含88個項目,每個項目均采用較為細致的1~9級評定方法(完全反對;很反對;比較反對;稍微反對;既不反對也不同意;稍微同意;比較同意;很同意;完全同意),此處之程度,完全由評定者自己的體會,即是否贊同條目對自己行為的描述,并無硬性規定。全部項目可概括為4個因子,即:不成熟的防御機制、成熟防御機制、中間型防御機制和掩飾因子。因子分值越靠近9,即應用某類機制的頻度越大,其掩飾度則越小。此問卷測試的是習慣化的行為方式,評定的時間范圍應適當延長(本次測評中,我們的要求學生填寫一年內的感受)。
該問卷的目的是能夠收集較為完整、連續的心理社會成熟程度指標,適用于研究成年人的防御機制。防御機制不管是在疾病中可能是種病理心理機制,還是在緩解內心痛苦,減少應激時是種中介機制,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是極其重要的[3]。
3 質量控制
為保證調查的客觀性、準確性,調查員是留學生管理干部(大部分有醫學背景),并對調查員進行了集中培訓,統一要求、統一標準和進度,統一指導語。
調查員組織全部留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問卷,留學生個人做出獨立的、不受任何人影響的自我評定。調查員組織全體學生集中在一起,當場發放、當場收回。當天調查完后,第二天在各班隨機抽樣3%進行重復調查,觀察兩次調查結果。在本次調查中,結果一致。
4 防御方式問卷量表(DSQ)測試結果
調查發出問卷542份,收回537份,有效問卷509份,有效回收率為93.9%。需對88個項目進行填寫,每個項目均采用較為細致的1~9級評定方法(完全反對;很反對;比較反對;稍微反對;既不反對也不同意;稍微同意;比較同意;很同意;完全同意),程度完全由學生自己體會,也就是說:是否贊同條目對自己行為的描述,并無硬性規定。平均填表時長38分鐘。
我校留學生防御方式問卷調查,見表1。
表1 留學生DSQ量表統計描述(x±s)
留學生防御方式與生活事件應激強度的相關分析(見表2)。
表2 留學生DSQ與ASLEC的相關分析
注:*P<0.05,**P<0.01.
5 討論
根據表5的結果顯示,測試者中68.24%的學生成熟防御機制占第1位。22.34%的學生掩飾因子占第1位。7.31%的學生中間型防御機制占第1位,只有2.11%的學生不成熟防御機制占第1位。測試者中各種防御機制的頻度次序依次為:成熟防御機制,掩飾因子,中間型防御機制,不成熟防御機制。說明留學生在受到內在或外在刺激引起情緒波動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采用較為合理的防御機制來調節心理平衡(或者說有意愿自我調節),這是一個好現象,這對留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是有利的,說明我校留學生在學習醫學專業期間,對內在或外在的刺激引起情緒波動時,自我調節和平衡能力與國內學生相當。
從留學生防御方式與生活事件應激強度的相關分析(表2),不成熟防御方式與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健康適應等成正相關;中間型防御方式與健康適應因子成正相關。防御方式、生活事件應激強度之間是相互影響的[4]。
本次調查通過防御方式問卷DSQ測試,通過專業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結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認為留學生超過半數學生(68.24%)都發生過負性生活事件,根據他們自身的成熟度和心理調節能力,結合他們醫學專業知識增加,他們也有意愿進行心理調節,這為管理者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Araujo K,Ryst E.Adolescent defense style and life stressors [J].Child Psychiatry Hum Dev,2001,30(1):19-28.
[2]陳慧,車宏生,朱敏.跨文化適應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6):704-710.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增刊):102-105.
[4]姚本先,何玉梅.1987-2006年我國心理健康標準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2(3):123-124.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