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腦部疾病由于不同的起因,呈現出不同的形式。腦部疾病可分為感染性、發作性、創傷性、腫瘤和腦卒中五大主要類別,之外還有兩種是由于身體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腦病。以下是大腦各種疾病的概述。
感染性腦部疾病
包含在感染性疾病這個大類中的腦部疾病有如下三種。
腦膜炎:大腦或脊髓周圍的一種炎癥反應,通常起因于感染。常見癥狀有頸部僵硬、頭痛、發燒和意識模糊等。
腦炎:大腦組織的炎癥,通常由于受病毒感染。腦膜炎和腦炎經常同時發生,被稱為病毒性腦膜腦炎。
腦膿腫:腦內感染形成的包膜,通常由細菌引起。常常必須進行抗生素治療和外科引流術。
發作性腦部疾病
常見的發作性腦部疾病是癲癇,其癥狀為該疾病在腦中出現反復發作,起因是腦中的電活動異常和過多。頭部外傷、腦部感染和腦卒中也可能導致癲癇發作。
創傷性腦部疾病
創傷性腦部疾病包括下列疾病。
腦震蕩:引起大腦功能暫時障礙的腦損傷,有時伴有喪失意識和意識模糊。顱腦損傷可引起腦震蕩并可能導致頭痛,同時發生注意力和記憶問題。
創傷性腦損傷:獲得性的顱腦損傷,常造成永久性大腦受損。可能發生明顯的精神障礙或比較細微的人格和情緒變化。
腦出血:包括任何腦內出血,比如腦損傷后出血或因高血壓而導致腦卒中。
腫瘤、腫塊和顱內高壓
這一類的腦部疾病包括以下五種。
腦腫瘤:腦內有異常組織生長。無論是惡性腫瘤還是良性腫瘤,通常都會引起施加于正常大腦的壓力問題。
膠質母細胞瘤:一種侵略性的癌性腦部腫瘤。膠質母細胞瘤發展迅速,通常難以治愈。
腦積水:顱骨內的腦脊液數量的異常增加,通常是因為腦脊液不能正常循環。
正常壓力型腦積水:腦積水的一種形式,通常會導致步行困難、老年癡呆癥和尿失禁。盡管液體增加,顱內壓力仍然是正常的。
假腦瘤:顱骨內壓力增加,但沒有明顯的原因。視力變化、頭痛、頭暈和惡心是常見的癥狀。
腦血管疾病
與血管病有關的腦部疾病包括以下10種疾病。
腦卒中:腦組織某個區域的血流和氧氣供應突然被打斷,并可能導致死亡。被受損壞的腦區所控制的身體部位(如手臂或腿)的功能可能不再正常。
缺血性腦卒中:某個血塊突然出現在一處動脈,或在另一處動脈形成血塊并滯留在腦血管中,阻塞血液流動,引起腦卒中。
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造成腦組織充血和壓力增大,妨礙正常的血液流動,引起腦卒中。
腦血管意外:腦卒中的別稱。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供應大腦某一部分的血流和氧氣暫時中斷。癥狀類似腦卒中,但這些癥狀會完全消失(一般在24小時內),不會造成腦組織損傷。
腦動脈瘤:在大腦中一處發育薄弱區域的動脈,會像氣球一樣膨脹。腦動脈瘤破裂后出血,會引起腦卒中。
硬膜下血腫:大腦表面的出血。硬膜下血腫可能對大腦施加壓力,引發神經系統問題。
硬膜外血腫:腦中的顱骨和硬膜襯里之間的出血;出血一般來自動脈,通常發生在頭部受傷后不久。如果未經處理的話,最初的輕微癥狀可能迅速發展,直到失去意識甚至死亡。
腦內出血:任何大腦內部的出血。
腦水腫:腦組織腫脹可能由于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對損傷或電解質失衡的反應。
自身免疫性腦部疾病
與自身免疫性相關的腦部疾病包括以下兩種疾病。
血管炎:腦血管的炎癥。可導致意識模糊、癲癇發作、頭痛和失去意識。
多發性硬化癥:人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和損害機體自身的神經。其癥狀為肌肉痙攣、疲勞和虛弱。多發性硬化癥可能定期發作或持續發展。
神經退行性腦部疾病
與神經變性相關的腦部疾病包括以下五種疾病。
帕金森氏病:腦中神經中樞區域的神經緩慢退化,引起運動和協調問題。早期跡象是手的震顫,四肢和軀干的僵硬,移動緩慢和姿態不穩定。
亨廷頓病:這是一種遺傳性神經紊亂,引起腦細胞變性。出現老年癡呆癥和移動難以控制(舞蹈病)的癥狀。早期征兆包括情緒波動、抑郁和煩躁不安。
Pick病(額顳葉癡呆):腦的前部和兩側神經大面積長期被破壞,原因在于某種異常蛋白質的積聚。癥狀表現為人格改變、不恰當的行為、言語困難以及記憶力和智力喪失。Pick病會持續發展。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又被稱為Lou Gehrig病。罹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時,肌肉神經控制功能持續而迅速地被破壞。它的持續發展造成癱瘓和無機械輔助不能呼吸,但認知功能一般不受影響。
老年癡呆癥:由于腦神經細胞的死亡或失靈,認知功能下降;腦中神經發生退化,就如同濫用酒精和腦卒中一樣,都會引起癡呆。
阿爾茨海默病:病因不明。某些腦區神經退化,導致記憶和精神功能逐漸喪失,行為和人格發生改變。積聚在腦區的異常組織(通常稱為纏結和斑塊),可引起本病。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癡呆病最常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