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夫
《美國醫學協會雜志》于2015年11月發表的兩項研究指出,美國接受前列腺癌篩查的人數有所減少,早期病例的檢出量也在減少。研究人員稱,病例數減少并非是因為患病率正在下降,而是因為人們不像以往那么注意去檢測這種疾病了。其中一項研究的參與者們寫道,篩查和發病率的下降“可能具有重大的公共衛生意義”,但他們也補充說,要斷言這一變化是否會影響該疾病的死亡率還為時過早。
什么是前列腺癌篩查?
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篩查?篩查是指運用快速、簡便的檢驗、檢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發現那些表面健康但可能有病或有缺陷的人。但應當特別強調幾點:
其一,篩查主要應用于健康人群,早期發現疾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例如:60歲健康的老王今年單位體檢,查PSA值(這是一種與前列腺癌相關蛋白質的測試),這就算篩查;而80歲的老張出現了排尿困難、骨痛的癥狀,去醫院就診,醫生要求查PSA值,就不能算篩查。
其二,篩查運用的方法必須要簡便,這樣可以減少醫療成本。
其三,被篩查的疾病,其發病率一般都較高,覆蓋面比較廣,例如骨肉瘤這樣的疾病發病率本身就比較低,如果在健康人群中進行篩查,就沒有太大的必要。
其四,當篩查出可能患某種疾病后,我們必須能提供有效的治療和干預,例如胰腺癌這樣惡性程度很高的疾病,我們即使篩查出來后,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所以篩查的價值也就不是很大了。
按照上述說法,再看看前列腺癌,目前人群發病率已經比較高了,而且前列腺癌自然病程很長,總體發展較慢,我們通過篩查可以發現前列腺癌早期患者,通過手術或放療的手段可以達到治愈,而且目前前列腺癌篩查的主要手段為測試血中PSA和直腸指診,都是很方便的措施。所以按近年來許多專家的觀點,對健康人群進行前列腺癌還是非常合理的。
20世紀90年代,PSA開始應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篩查后,美國的前列腺癌死亡率開始呈穩步下降趨勢。分析其中的原因,據稱主要是因為PSA篩查使我們能發現更多的早期前列腺癌,通過及時的治療,將前列腺癌根治,從而降低了死亡率。
然而,與使用乳腺攝影篩查乳腺癌一樣,前列腺癌篩查長期以來也一直飽受爭議,支持者們堅稱它可以挽救生命,反對者則認為它會導致過多不必要的治療。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提出建議反對前列腺癌篩查
幾乎可以肯定,近期美國篩查測試的減少是2011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提出建議反對篩查的結果。這一由政府挑選的獨立專家組成的小組發現,對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進行常規驗血檢查的風險遠遠超過了其效益。
該工作組指出,正是由于前列腺癌通常進展緩慢,篩查發現的許多腫瘤可能永遠也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害。但它們還是受到了治療。因此,該檢測救人不多,卻害得太多人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或放療,以致于發生陽痿或尿失禁。
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泌尿外科主任戴維·F·彭森博士在隨上述新的研究刊發的評論文章中承認篩查過多可能有害,但也不至于像現在認為的那么夸張。彭森博士并沒有泛泛地建議反對篩查,相反,他認為更好的應對方法是“智慧地篩查”,即擴大篩查面,降低篩查頻率,且更加關注高危人群。
上述兩項新研究之一由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人員完成,他們發現,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率從2008年的每10萬名年滿50歲男性540.8例下降到了2012年的416.2例,最大的下降發生在2011年至2012年間,也就是2011年10月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的指南發布之后。按照研究者的估算,總確診病例數從2011年的213562例減少到了2012年的180043例,相差33519例。這一差異可能代表有許多人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療,這也是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希望其指南達到的目標。但研究者表示:“減少或中止篩查可能錯失時機,以致未能在早期階段發現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病變,從而預防因前列腺癌死亡。”
在年滿50歲的男性中,報告在過去12個月內進行過PSA篩查者的比例從2010年的37.8%下降到了2013年的30.8%。
在另一項研究中,多家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也發現,自2011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提出建議后,PSA檢測顯著減少了。
“在PSA檢測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臨床上不活躍,也就是沒有治療意義的癌癥。”彭森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說,“但死于前列腺癌的男性要多于此,這也是事實。”他說,認識到許多前列腺癌并不活躍,生長緩慢或并不致命,導致了醫療實踐中的重大改變,醫生們不像過去那樣一發現癌癥就不假思索地準備做手術。
美國癌癥協會建議應與醫生討論是否接受篩查
美國癌癥協會建議男人們與他們的醫生討論后再決定是否應該接受篩查。有些人在權衡利弊后決定不進行篩查。其他人則選擇接受檢測,而且,一旦發現癌癥就立即切除—哪怕它可能并不致命。不過,也有一些選擇接受檢測的人傾向于在發現癌癥后采取另一種方法:“主動監測”,包括多次PSA檢測、每隔一年進行活檢以確認癌癥的生長情況,以及它是否正變得更有侵襲性。
美國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泌尿科主任詹姆斯·A·伊斯特漢博士指出,兩項長期研究表明,這種監測是識別哪些患者需要治療的合適方法。大多數低風險患者的癌癥進展率都非常低。伊斯特漢博士說:“一部分人最后還是去治療了,但大多數人都沒有因前列腺癌而死,大約2%的人死于這種疾病。”他還說,即使在最好的主動監測之下,仍然會有一些患者被過度治療。
伊斯特漢博士和彭森博士都表示,對待PSA檢測出現過兩個極端,它們都不盡如人意。早先是醫生對所有50歲以上的男性都進行篩查,并對所有癌癥都予以手術治療。而今卻又可能會走向對任何人都不篩查的另一個極端。
兩位博士都認為,篩查應基于個人偏好和個體風險,且需要更好的篩查方式,讓醫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加以治療且可以治愈的癌癥之上。他們說,新的頗具前途的成像技術和生物標記物血液檢測均在研究當中。彭森博士說:“但它們還不夠成熟,所以我們只能將就使用手頭現有的這個差強人意的PSA檢測。不過,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