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忠

竹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追捧的圣物,蘇東坡的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以想見竹子在人們心目的地位,因而也衍生出“梅蘭竹菊”四君子的雅稱,又有了“梅竹松”歲寒三友之稱。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清秀而又瀟灑。中國是竹的故鄉,竹與人類的文化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在中華民族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到處都有竹的倩影。
竹生意盎然,四季青翠,無論四季輪回之風如何刮起,或強或弱,都跟竹沒有任何關系,它也不受任何影響,仍生機勃勃地成長,成為冬天的綠色點綴,仿若在冬季的外衣上鑲嵌了一串晶瑩剔透的珍珠,令人不再覺得冬天是寒冷的季節。它是夏季避暑的圣物,是悶熱天氣的降熱良方,是撫平煩燥心情的一貼制冷劑。
在中國竹文化中,重要的應該是竹子的審美價值。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竹子是高尚、堅貞和純潔的象征。人們把“人格高尚的人”稱為“君子”,“君子”的內涵就是來源于竹子。這是因為竹子的自然特征是空心、有節、堅韌、常青,所以用竹子來代表炎黃子孫謙虛的品格和堅貞的民族氣節,可以說再恰當不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