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卉君,王文清,馬成亮(.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00084;.山西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山西 太谷 03080)
?
“2+3”教學模式在足球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馬卉君1,王文清2,馬成亮2
(1.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2.山西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山西 太谷 030801)
“2+3”教學模式是指為了響應國家要求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的號召,在體育教學現有的2節教學課程的基礎上,增加3節競賽課程即實戰演練課程。它是對傳統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調查發現,在足球教學中應用“2+3”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對改善學生體質狀況意義極大。
1.1研究對象
以“2+3”教學模式在足球課程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以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2014級全體學生436人為調查對象。(表1、表2)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
2.1“2+3”教學模式在足球教學中應用的教學設計
根據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體育教學改革計劃的實施,本研究提出了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足球課程“2+3”教學模式,即一周有5個學時的體育課程,其中,2個學時進行足球項目技術教學,3個學時在教師要求下進行自主性鍛煉(主要是競賽)。
2.2“2+3”教學模式在足球教學中應用的關鍵問題
2.2.1學生必須按興趣選課 為了“2+3”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我們必須通過以下方法來解決:(1)增加課堂容量;(2)根據具體時間的開課容量進行計算,按學生人數安排各時段計劃;(3)通過對以往課數據的分析得出學生的參與情況。
2.2.2“2+3”教學模式運行機制足球課程總共由以下2部分組成:(1)1~12周:足球專項教學課;(2)1~16周:足球專項競賽課。
2.2.3“2+3”教學模式效果考核內容 考核內容分為4部分:(1)大學生體質測試數據;(2)課堂出勤和課上表現;(3)體育理論;(4)課堂考試。
2.3“2+3”教學模式在足球課程中的應用效果
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是一種線性的激活函數,具有計算簡單、效率高,且不會出現梯度飽和現象等特點,本文采用ReLU函數,以加快網絡訓練速度.
2.3.1大學生對“2+3”教學模式的認識 由調查可以發現,64名大學生認為之前的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健身需求,只占總人數的14.7%,而有372名大學生認為,“2+3”教學模式更能夠滿足學生的健身需求,占總人數的85.3%。另外,關于新舊教學模式對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產生的作用方面,有52人認為之前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掌握足球項目的運動技術,占總人數的11.9%,而有384人認為“2+3”教學模式更能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可以幫助學生充分運動,更有利于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掌握運動技術。調查還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學生贊同“2+3”教學模式比之前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大學生健身意識的培養。然而,調查結果還顯示,有233名大學生喜歡之前的教學方式,占總人數的53.4%,更喜歡“2+3”教學模式的人數為203人,占總人數的46.6%。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2+3”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鍛煉時間要求較多,大部分學生對體力消耗大的課堂內容依然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
2.3.2大學生對“2+3”教學模式的感受 調查結果顯示,有352名大學生感覺到自從“2+3”教學模式在足球課堂上得到應用后,自己的健身時間明顯增多,占總調查人數的80.7%。感到自己的專項競賽技術得到提升的有365人,占總調查人數的83.7%。然而,在出勤積極性上還是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2.3.3“2+3”教學模式在足球課程中應用前后學生的體質狀況對比對農學院選擇足球項目的2014級學生從2014年到2015年參加體質測試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下。

表1 2014級學生身高體重指數對比表%

表2 2014級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對比表%

表3 2014級男生1000米跑測評表%

表4 2014級女生800米跑測評表%

表5 2014級學生立定跳遠測評表%
(1)身高體重指數對比分析。由表1可知,經過一年“2+3”教學模式的應用,大學生肥胖、超重和營養不良的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女生正常比例有很大幅度提高,男生正常比例也有所上升。
(2)肺活量體重指數對比分析。由表2可知,經過一年“2+3”教學模式的應用,大學生肺活量達到優秀和良好的人數明顯上升,可見“2+3”教學模式的確有助于學生肺活量的提高。然而調查還發現,2014級學生總體上不及格人數仍占較大比例。
(3)耐力素質結果分析。調查發現,學生的耐力素質狀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見“2+3”教學模式對大學生耐力素質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表3、表4)
(4)立定跳遠成績分析。由表5可知,盡管大學生立定跳遠成績有小范圍提高,但不及格人數仍占很大比例,可見大學生的下肢爆發力太差。因此,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工作者應把訓練重心放在提高學生下肢爆發力的訓練上。
綜上可知,經過一年“2+3”教學模式在足球課程中的應用,農學院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在不同方面有了不同程度提高,說明“2+3”教學模式有一定的效果,具有可推廣的現實意義。
“2+3”教學模式作為專項技術教學與模擬競賽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競技體育的綜合發展。
足球課堂競賽有助于學生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道德觀,培養其勇敢頑強、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品質。
“2+3”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掌握足球專項運動技術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個人需要選擇和參加教學活動和競賽項目,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使學生的健身時間增多,為實現國家“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足球項目教學中運用“2+3”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的健康水平在各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通訊作者:王文清(1962~),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武術民族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馬卉君(1992~),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收稿日期:2016-02-26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3-041-0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