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娟
【內容摘要】目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高中教育而言,不僅僅需要培養“會考試”的學生,更主要的是要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學生。而研究性學習方式就是培養這種創新性人才的方式之一。由于研究性學習非常注重教學觀、課程觀以及師生觀、學習觀。因此可以認為研究性學習是能夠有效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武器之一。
一、數學分析中概念的研究式教學
由于數學分析中有很多邏輯性較強的數學公式,這些公式大多是以實踐性體現出來的,由于這些公式很多來自于日常生活,并且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來從而形成最終的數學結構,可以說這種數學結構是以“模式”的形式存在的,并能夠以符號語言形式進行體現的,所以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教師有效的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對教師對教學的組織為學生展現生動的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從而逐漸幫助學生能夠學會數學科研的方法,例如識別、構建以及發展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數列極限概念,這是數學分析中最基礎的部分,其定量化的定義就是我們所說的模式的體現。
1.識別模式
首先,就處在了識別模式的階段,也就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數學極限定量化的表述的正確方法。
同時,也需要讓學生能力理解N、n以及 都代表什么意思,含義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通過這兩道思考題的提示后,學生就會積極思考數列極限概念的定量化模式的相關含義,通過不斷思考和研究,那么學生對這些結構認識就會理解得更加透徹,從而就能在頭腦形成更牢固的記憶。
2.構建模式階段
當掌握了識別模式后,接下來要學習構建模式,構建模式就是讓學生對數列極限定量的結構認識更加清晰,并且能夠靈活運用
那么就教師依然給出學生的問題,讓學生自行思考。
3.發展模式階段
發展模式是當學生已經能夠靈活運用概念結構時,能夠對一些數學問題進行辨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
思考4:如果由極限定義是否能夠得到結論:
同樣,如果反之,那么結論是否可以成立?
二、數學分析中的定理研究式教學
數學分析中的定理在數學分析中的作用很大,能夠理解、掌握定理內容是學生學習數學分析的基本要求,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加強知識體系、培養推理能力的能力。不過由于數學定理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較難理解的證明方法,因此在學習時,就需要通過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1.證明方法的選擇和運用
在進行證明方法的選擇時,必須要明確定理條件給出的諸多已知條件和要明明的目標。然后再嘗試擬定解決方案,比如找到定理條件提供的相關信息,然后尋找解題思路,并最終構建已知信息和求證目標之間的練習。最后就需要執行方法,按照已經設定好的證題思路,將推理落實到每一個步驟。
2.定理內容的擴展訓練
學習定理不僅要學習定理的相關內容,同時也要學會定理引申出來的數學實施,例如就思考基于“不滿足條件會有什么結論”和滿足條件會有什么樣的結論進行思考。
思考1:如果函數f(x)在(a,b)上連續,那么函數f(x)在(a,b)上是否有界?
思考2:如果函數f(x)在閉區間[a,b]上有定義,那么f(x)在(a,b)上是否有界?
思考3:如果函數f(x)在(a,b)上連續,那么如何讓函數f(x)在(a,b)上有界?
思考4:如果函數f(x)在(a,+∞)連續,那么函數f(x)在(a,+∞)是否有界?
通過以上的拓展訓練,就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思維,并較好的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
結語
研究性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不斷向學生滲透科學方法,通過研究的方式,教會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的大量知識來解決問題。可以說,研究性教學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同時也能教會學生正確學習數學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劉秀梅. 函數列在不同區間上一致收斂性的研究[J]. 大學數學,2008.28(6).
[2] 王顯金. 高效教學策略:我對數學研究式教學的一點理解[J]. 寧波大紅鷹學院學報,2013(4).
[3] G·波利亞. 怎樣解題[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