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理哲
周莊屬于江南水鄉,古鎮有14座各具特色的老橋,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圍繞在縱橫交錯的水道之間,古風猶存。文化創意的規劃下,各種江南絲綢、刺繡、竹器、腳爐、白酒和字畫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有得看,有得買。
其中有幾家賣字畫的小店,掛在墻上的字大部分沒有特別的風格,我心想誰會來古鎮買一幅普通的毛筆字回去?
有一家字畫店前面圍了不少人,原來書法家老板正在當場揮毫為一對情侶寫字,一口氣龍飛鳳舞寫出“子規聲聲杜鵑紅,松奇石怪云海濃,淑氣彩霞映丹峰,嬌娥月下會金童”,七言律詩平平仄仄仄平平,四平八穩功力十足,四句詩的頭一個字剛好是他們的名字,不只是個性化有吸引力,戀人更是被并排的名字所吸引,毫不猶豫地就買單了。旁觀者嘖嘖稱奇,皆認為書法家文思敏捷。
回到辦公室和同事談起這件事,同事說這叫做藏頭詩,周莊同里的字畫店都用這一招做生意,你出題立等可取,馬上可以作出專屬于你的詩。上網一查,居然有藏頭詩產生器的APP,輸入隨便4個字,立馬就給你一首藏頭詩??磥?,機器詩人很可能搶走周莊詩人的工作,至于會不會進一步影響賣書法的生意,還得觀察。
計算機越來越好用,每個人的身上又都有一臺計算機,許多人把自己的知識變成服務,企業更是利用計算機提供有商業價值的服務。
國內外許多新聞媒體將體育、氣象、犯罪等新聞都開始用機器編輯來寫稿,報導效率比真人編輯迅速,水平和真人無異。年初日本地震,計算機編輯的新聞在短短的幾秒內發出,真人編輯瞠乎其后。
今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了一份《工作大未來報告(The Future of Jobs)》,這個報告調查的范圍涵蓋了美國、英國、日本等15個國家,共集合了371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長和策略長參與,提出未來5年內全球企業需求的工作形態和職場競爭力。
結論發現,現在企業需要的人才,有許多項職務在10年前根本就不存在,可以想象10年后所需要的人才,可能現在也難以預測。
該報告整理出來的三大趨勢我們不可不知:
第一,2015~2020年這15個國家中的九大產業至少減少510萬個職位。和行政事務、制造工作和營建相關的職位消失的比重最多;增加的職位包括業務、財務、管理,以及計算機和數學相關的工作。
最特別的是媒體和娛樂產業對計算機和數學相關人才的大增,傳統所謂科班人才如藝術、設計、娛樂、媒體人才將被排擠。以往的硬知識過時了,我們對職業分類的學習認識出現了錯亂。
比如:為了從事演藝事業去學表演,可能還不如去學習修計算機和數學。
第二,2006年當時全球科技信息總量每兩年增加一倍,接近50%大學生在大一學習的知識,到大四還沒有畢業就過時了。到了2010年時,每72小時信息總量就增加了一倍,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到畢業時根本無用武之地。
因為今天的工作內容變得多元化,企業所需要的職能早已打破了傳統的界限。比如:高檔牛排館的主廚不再屬于廚藝最厲害的人,而是有能力找到產地純凈、質地好的牛肉來源,還要有說故事能力的廚師。
第三,今天九大行業里面35%的核心能力,到2020年前會被取代。就像在字畫店工作最牛的是做藏頭詩的本事,很快就要被機器詩人取代了。
未來最重要的技能是解決復合式問題的能力,比如:一家企業要制造手機去銷售,不需要招無線電或芯片設計工程師,因為專業技術供貨商不但能提供最新的技術,還能幫忙把整個產業鏈串聯起來,反而是對美學和行為有特殊能力的人才才是精英。然而今天的學校都還沒有教育后者的科系。
《Beyond Average》這本書的作者預測未來幾年內,因為計算機越來越好用,70%或更多的人只能生活在平均收入以下的生活水平,少部分高于平均值的人生活過得好,工作反而不費勁。
幾年前有一本書描述未來的社會是M型社會,也就是大部分人屬于中間階層。沒有幾年M型社會已經過時了,我們即將面臨N型社會,只是N左邊的尖角,低下頭接近底部。
印刷廠的經營者如果看到工作大未來報告,是不是可以想象印刷廠未來需要的人才,也和別的行業一樣,會隨著時代而變化?
果真如此,印刷廠除了印刷機,沒有什么不會被改變了,這就是印刷生意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