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蘭 吳鵬超 劉寶良 楊麗麗 李瑩瑩
1.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鄭州450008 2.河南中醫學院
?
·按摩導引·
搖運按壓法治療肩周炎36例臨床療效觀察※
王華蘭1吳鵬超2劉寶良2楊麗麗2李瑩瑩2
1.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鄭州450008 2.河南中醫學院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漏肩風”,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因感受風寒濕邪或勞損后致筋脈閉阻、關節活動不靈。臨床表現以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為主。筆者采用“搖運法”為主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72例患者均為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門診病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其中治療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43~71歲,平均(48.26±1.23)歲;病程最短者3個月,最長者15年。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41~68歲,平均(46.59±1.53)歲;病程最短者2個月,最長者11年。
以上患者均有肩部疼痛,活動受限,X線檢查一般無特殊發現,部分患者可有骨質疏松。
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肩痹”的診斷標準:①肩部疼痛,夜重晝輕,肩關節活動時疼痛加劇;②肩部活動功能受限;③X線檢查多為陰性,部分病程日久患者可有骨質疏松。
排除標準:有明顯頸椎病、骨折、韌帶斷裂及其他內科疾病引起的肩部疼痛患者,或目前正參與藥物治療等其他療法的患者。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推拿手法治療。治療方法參照《推拿學》[2]。
以上兩組患者每日治療1次,每次30 min,10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后進行診療統計。觀測指標[3]:①按照視覺類比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觀察疼痛改善程度;②根據Fug1-Meyer 評定法觀察評定肩關節活動功能。
治療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恢復活動功能;顯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基本恢復活動功能;有效:肩部疼痛明顯減輕,活動功能稍微有所改善;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愈顯率=(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歲,2014年10月8日就診。患者左肩臂部疼痛半年余。夜晚肩部疼痛加重,影響睡眠,左上肢上舉、外展受限。查體示左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岡上肌、喙突下、三角肌等處壓痛明顯。X線檢查陰性,排除外傷、骨折等因素。診斷:左肩周炎。采用上述方法治療3次后疼痛明顯減輕,肩關節活動功能較前改善,治療11次治療后,患者治愈,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討論
本病屬于中醫學“痹證”范疇,多因患者年老體弱、肝腎不足、氣血虛虧,而致筋脈骨節失其濡養,致關節活動不靈。又因感受外界風寒濕邪,致使氣血運行不暢、筋脈閉阻,不通則痛,遂發本病。故解除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功能為治療本病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13.
[2]俞大方.推拿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0.
[3]王玉龍.康復評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69.
[4]李墨林,陶甫.李墨林按摩療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90.
[5]陳東軍.痛點手法推拿治療肩周炎[J].按摩與導引,2002,18(4):63.
(收稿日期2015-07-14)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廳項目(1221023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