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俊 王留針 李 晶 張瑞華 馬招娣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院,463000)
?
中醫護理在血液透析并發肌肉痙攣中的應用
許秋俊王留針李晶張瑞華馬招娣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院,463000)
血液透析為臨床主要治療慢性腎衰竭的手段,在延長患者生命期限方面效果顯著[1]。但受多種因素影響,有多種急性并發癥發生風險,肌肉痙攣即為常見類型之一,多在透析中、后期發生,腓腸肌多見。肌肉在發作時突然強直性痙攣、收縮、劇烈疼痛,可持續數秒或數分鐘,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2]。肌肉痙攣在中醫學中屬“痙證”范疇,加強中醫施護,對改善臨床癥狀意義顯著,本次選取相關病例,就上述內容展開探討,現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血液透析并發肌肉痙攣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19~78歲,平均(59.3±9.5)歲,肌肉痙攣≥12次/年。原發病:狼瘡性腎病2例,腎小球腎炎42例,多囊腎4例,糖尿病腎病1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一般情況具有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減慢血流量,減慢超濾量或暫停,取0.9%氯化鈉注射液100~200 mL輸入,肌肉痙攣緩解后,再對血流量和超濾量調整,恢復正常透析。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強中醫護理,包括:①臨證施護:即術者順肌纖維垂直方向,用拇指指腹揉撥,接著順肌纖維走向用拇指推按,起到歸順肌筋、行氣活血的效果。手法由輕漸重,柔和、均勻交替進行,至達到緩解痙攣的效果,再對小腿揉搓至足底部,至肌肉完全放松,或用拇指對昆侖、承山、委中點揉。②飲食調護:多食溫性食物,改進烹飪方式,宜選擇清淡可口飲食,忌食肥膩、辛辣、生冷之品。③情志護理:患者肌肉痙攣多次發生,疼痛劇烈,易有焦慮、恐懼心理。透析時醫護人員守護患者床旁,進行耐心有效地勸說疏導,使患者緊張情緒緩解,提高依從性。④生活起居干預:提供安靜的透析室環境,保持床位整潔,通風良好。陰虛血少者,溫濕度需適宜,宜涼爽;瘀血內阻者應安置向陽溫暖病床,局部需注意保暖,注意勞逸結合。⑤疼痛干預:肌肉痙攣發作時,患者行走困難,肌肉持續數日疼痛,指導在床上平伸兩腿,伏身向前,足尖朝上,低頭,兩手掌輕拍足心,反復拿捏患肢小腿后側肌肉,以消腫止痛、舒筋松骨。⑥藥物指導:陰虛者,可取葉酸、六味地黃丸口服,可取促紅細胞生成素皮下注射;瘀血內阻者口服保腎康、桃紅四物湯煎服。及時觀察療效和副作用。⑦治未病:中醫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囑患者透析間期注意控制體重,體重增加不超過干體重的4%~5%。容量依賴性高血壓:由于超濾過快,有效循環血量驟減,誘發低血壓,引起肌肉痙攣。透析前停服降壓藥1次或減少劑量。控制透析間期體重增加過多,按照營養狀況,每周調整干體重。按醫囑服用碳酸鈣,每日3次,每次2片。指導患者練太極拳、快步步行、慢跑、五禽戲等運動,以改善機體狀況。
觀察指標:記錄護理后3個月兩組發生肌肉痙攣的情況。并采用抑郁及焦慮量表(HAD),評估干預前后兩組心理狀態,無癥狀:7分及以下;可疑:8~10分;弱陽性:11~13分;陽性:14分及以上。
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3個月,再次痙攣率為3.3%,明顯低于對照組16.7%(P<0.05)。兩組干預前焦慮、抑郁心理評分無差異,干預后均有降低,觀察組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討論
血液透析并發肌肉痙攣的原因具體包括:超濾在單位時間內過快過多;未準確設置干體重;低血壓;貧血,血中游離鈣減少,低蛋白血癥等。中醫學認為本病病在筋脈,津液暴脫、筋脈失養、氣血不足為病機。可分為瘀血內阻證、陰虛血少證。瘀血內阻者,以絡血不暢,新血不生,閉阻脈絡,誘導血不養筋引發;陰虛血少者,患者失液誘導陰虛,引動肝風,最終導致抽搐發生。依據中醫病機,加強中醫護理,通過穴位和肌肉按摩,分筋理筋,達到歸順肌筋、行氣活血的目的,進而緩解痙攣癥狀;重視飲食調護,具有養血補血、活血通竅之效[3]。實施情志護理,可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重視生活起居護理,可為患者康復提供良好的環境,增強身心愉悅度。完善疼痛護理,可減輕患者不適,保障各項醫護順利實施。行藥物指導,可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臨床安全。重視治未病干預,可防范并發癥的發生,為康復提供理想條件[4]。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干預后3個月,再次痙攣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干預前焦慮、抑郁心理評分無差異,干預后均有降低,觀察組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針對血液透析并發肌肉痙攣的患者,行肌肉和穴位按摩,可使疼痛時間縮短,緩解疼痛,消除患者恐懼心理,采用中醫施護,可降低肌肉痙攣率,保障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翠芹,何艷文,魏金花,等.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中醫護理[J].河北中醫,2011,33(2):287-288.
[2]劉惠軍,國鳳霞,馬寧,等.中醫辨證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2):93-95.
[3]張翠芹,魏金花,任秀花,等.耳穴貼壓配合中醫護理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0):22-23.
[4]張秀華.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行中醫護理的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3):81-82.
(收稿日期201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