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古
美國海軍如今在亞太地區耀武揚威已經成為常態。早在100多年前,美國海軍“大白艦隊”的環球航行中,向亞洲國家展示力量就是他們的重要使命之一。
所謂的“大白艦隊”由16艘新銳戰列艦和7艘雷擊艦組成,堪稱20世紀初美國海軍的精華,也是美國軍事實力快速增長的象征。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力主推動海軍建設計劃,要求通過強大海軍來保衛海外權益,確保“門戶開放”政策的實現。按照總統的精心策劃,這支新建成的艦隊要進行一次聲勢浩大的環球航行,向英國等老牌海上強國和日本這樣的新興東亞強國顯示美利堅的海上力量。為了讓整個艦隊更為顯眼,適當柔化軍力宣示色彩,羅斯福特別下令所有艦只一律漆成華麗的、具有喜慶意味的白色,世人因而稱之為“大白艦隊”。
1907年12月16日,“大白艦隊”從弗吉尼亞州漢普頓海軍基地起航。當時巴拿馬運河還未開通,“大白艦隊”沿大西洋一路南下,先后訪問了巴西、阿根廷,然后穿越麥哲倫海峽北上,經過智利、秘魯、墨西哥,最后來到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休整兩個月后,“大白艦隊”再度啟程,先后訪問了新西蘭、澳大利亞和菲律賓。1908年10月18日,經過近1年的長途跋涉,“大白艦隊”抵達日本橫濱港。
當“大白艦隊”駛入橫濱時,幾乎所有日本人都為美國海軍的龐大陣容驚愕不已。日本以“前所未有的親切態度”歡迎和接待美國艦隊,一名日本外交官表示:“美國艦隊的遠航沒有引起日本的不快和恐懼,這是對和平的一種保障”。但這絕對不是日本政府的真心話,日本的這種態度并非是在歡迎自己在太平洋的強大對手,而是感受到美國海軍強大實力后不得已擺出的姿態。日本政府被迫改變往日的蠻橫姿態,同意在太平洋保持現狀,尊重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1908年10月29日,一支飄揚著星條旗的龐大艦隊氣勢磅礴地抵達中國福建廈門。這支艦隊是美國海軍“大白艦隊”第二中隊。對于“大白艦隊”的到訪,中國人顯然懷有特殊情感。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全是乘兵艦自海上攻來。1884年,福建水師敗于法國艦隊;1895年,北洋水師敗于日本海軍。中國藍色海軍的愿望,始終是個躑躅的夢想。
為迎接“大白艦隊”訪問廈門,清朝政府的廈門地方官員專門搭建了歡迎設施。除了中央的木結構大廳外,周圍還有特制的席棚。中央歡迎大廳上方飄揚著中國黃龍旗,前方兩側是中美兩國國旗。進港后,美軍海軍軍官和大清國負責接待事務的官員們舉著酒杯拍下了一張合影。這張照片如今收藏在美國海軍歷史檔案館。遺憾的是,由于歷史資料的缺乏,已經很難辨認畫面中的清廷官員,唯一確認的信息是,前排身著行龍補服的官員名叫愛新覺羅·毓朗,是乾隆長子定安親王愛新覺羅·永璜之后,宣統二年授軍機大臣。照片上還有幾名身著現代軍服的清末新軍海軍軍官。當時清朝已開始緩慢地重建海軍,并向英國訂購軍艦。“大白艦隊”的到來,再次讓中國人認識到海權對于國家的重大影響力。清政府官員特地制作一座金杯,作為禮物贈給“大白艦隊”。美國檔案記錄顯示,這是1908年11月3日廈門政府贈送“大白艦隊”的禮品,讓人吃驚的是,美方記錄說這座金杯是“用黃金打造的實心物品”。
“大白艦隊”此后訪問歐洲,并跨越大西洋后回到美國漢普敦海軍基地。“大白艦隊”進行的這次前所未有的環球航行,不僅為羅斯福政府大增光輝,而且也讓美國從此樹立起海上強權的地位。航行14個月、航程數萬海里、橫穿三大洋的驕人紀錄,使世界各國領略和承認了美國的綜合實力。▲
環球時報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