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強
父親沒念過書,不認字,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拉扯大。如今,我們都在城里工作,常年不在他身邊。老人家年歲漸增,我們接他到城里住,他卻堅決不干。
為了聯系方便,去年大姐回鄉,給父親裝了一部電話,把子女和親朋好友的手機號碼寫在一張紙上,貼在電話旁邊的墻上。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沒接到過父親的電話,都是我們打電話回家。
詢問緣由始知,大姐給父親抄寫的親友通訊錄,使用“姓名+手機號碼”的格式,而父親只認得阿拉伯數字,不認得各人的姓名。如此一來,父親對這部電話只好敬而遠之。
沒多久,二姐回鄉,為父親重新整理了一下親友通訊錄。她認真征詢了父親的意見,根據父親的思維習慣將通訊錄進行了排序。比如,大姐排在第一位,二姐排在第二位,我排在第三位,二叔排在第四位……
經過二姐巧妙的改動,父親果然給我們打起電話來了,我們都為接到他的電話而興奮不已。
然而,兩個月后,父親又很少給我們打電話了。
原來,父親年齡大了,眼神和記性都不太好,每次打電話,對著墻上的通訊錄看了又看,找了又找,還是看不清楚。
這時妻子想到一個點子。她專程回到鄉下,逐個到親戚朋友家,一一為他們拍照。拍完照,來到廣告公司,將各人的照片和他們的電話號碼對應起來,噴繪到一張兩平方米的塑膠紙上。噴繪時,特意將字體設置成了大字號。在這個特殊的通訊錄上,沒有一個漢字,只有圖片和數字。父親想給誰打電話,只要找到他們的照片,就可以直接撥號了。
親友們來看望父親,紛紛為這個通訊錄點贊,稱之為“孝心通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