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豆
70年前,美軍潛艇在二戰末期擊沉日本學童疏散船“對馬丸”,造成包括大批兒童在內的1476人喪生。但由于各種原因,這起慘案變成日美之間的一筆糊涂賬。
1912年,日本郵船公司為改善貨物船隊功能,開始建造6艘用于歐洲航線的萬噸級貨船,“對馬丸”就是其中一艘。1941年9月,盡管已經服役近30年,但由于運力緊張,“對馬丸”仍被日本陸軍征用,前往南線作戰。不過它的船體老舊、速度慢,只能被編入低性能船隊。
1944年7月,美軍出動B-29轟炸機對除了北海道和東北北部之外的日本全境進行空襲,當時沖繩縣知事泉守紀接到日本政府“準備本土決戰,將非戰斗人員、老人、婦女和兒童共計10萬人疏散于本土或臺灣”的命令。8月20日,由“對馬丸”“曉空丸”和“浦丸”組成的船隊在兩艘驅逐艦的掩護下,從那霸出港。其中“對馬丸”搭載有1661名百姓和那霸國民學校的兒童,在暴雨中駛向長崎。
此時,美軍“波芬”號潛艇正在附近巡邏。8月21日,“波芬”號進入久米島西北海域,通過破譯密碼,美軍大致掌握“對馬丸”的預定航行路線。由于兩架日本巡邏機不停地在疏散船隊上空盤旋,“波芬”號潛艇判斷這是一個執行“重大任務”的船隊,于是決定進行夜間攻擊。22日晚上,“波芬”號終于發現船隊,并利用夜色掩護,分別向船隊艦只發射魚雷。目標明顯的“對馬丸”被多枚魚雷擊中,船上人員慌作一團,有的跳海,有的被活活炸死。僅過了12分鐘,船體就斷裂成兩半迅速沉入海底,船上人員中大部分當即喪命。
更糟糕的是,慌亂中,護航驅逐艦放棄救援,而是掩護另兩艘運輸船迅速撤退。“對馬丸”幸存者只能無助地漂浮在海上,遭受鯊魚、巨浪和饑渴的襲擊。直到第四天,日本海軍才派出魚雷艇救援,只有百余人最終得以生還。
由于“對馬丸”船長西澤武雄等船員大部分當場喪生,日方對出事的情況了解甚少。美方也對該事件真相百般遮掩。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實施對敵國相關船只進行無限定目標攻擊的“無限制潛艇戰”,但海牙國際公約規定,必須確保船上人員安全。1945年4月1日,美軍擊沉從新加坡開往日本的醫院船“阿波丸”,造成2000多人死亡。事后日本政府向美國提出抗議,稱美軍違反國際法。
“波芬”號潛艇艇長的航海日志以及與事件相關的書籍中只粗略提及“對馬丸”的船體數據,其他與事件相關的內容卻并未涉及。《對馬丸遇難真相》一書作者當間榮安稱,實際上,美軍在擊沉“對馬丸”之前就知道船上載有學童,只是美軍判斷該船可能在執行重大軍事任務,因此即便船上載有兒童和非戰斗人員,仍將其擊沉。美國國立文獻館藏“波芬”號航海日志也顯示,美軍潛艇曾長時間近距離跟蹤“對馬丸”所在船隊。美方辯解說,當時根本不知道船上載有學童。1955年,“波芬”號負責警戒艇員約瑟夫·諾克斯在面對“對馬丸”幸存者上原清時說,當時確實不知道船上有兒童。負責發射魚雷的阿瑟·卡塔稱:“我們只攻擊對方,并不知道對方(對馬丸)是誰。當時艦長精神高度緊張,一發現目標就不顧一切地下令攻擊。”
1997年12月12日,“對馬丸”船體被人在海底發現,政府建立“對馬丸資料館”。2004年8月22日,“對馬丸紀念館”向公眾開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