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慧
物理學概念和原理并非孤立的知識,物理知識與科學史相聯系,同時又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而發展,反映著人們對世界本質的認識,而且在諸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更加準確、深刻和全面.筆者認為高中物理課堂必須以文化價值為主線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1重演“準歷史現象”
物理知識往往與物理學史相對應,那么,前人是如何研究的?對我們今天的學習有怎樣的影響?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歷史教材中“拿來”一個概念——“準歷史現象”,將其遷移到高中物理教學中來,課堂上將相關的物理學史料進行拼接與重組,通過人物、事件和思想的重組,可以幫助學生理順知識、規律的形成過程,這種時空連續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借助于“準歷史現象”組織教學,能夠將物理文化的雙重價值凸顯出來,實現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統一,站在物理學史的角度來看,物理學家對客觀世界的探索過程是物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塑造物理文化過程,這一過程有知識、有方法,更有人類對真、善、美追求的執著,充分體現了科學家的高尚情操.
“準歷史現象”是基于物理文化發展的學習情景創設,因此在客觀上是符合學生學習的邏輯順序的,如此一來有助于學生從文化發展的順序上找到物理規律之間的邏輯性,破解認知上的難度.學生順著教師創設的“準歷史現象”,其思維也經歷了物理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實踐檢驗等等,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知識,以及具體而完整的方法論教育.順著文化發展的順序,學生習得的知識是具有系統性的,而不是零散的物理知識碎片.
2“雙線法”延展物理文化
什么是“雙線法”?這里我們說的“雙線”是兩條主線:一個是知識線,一個是物理學史線.即教學過程中要抓住知識,也要滲透知識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