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蘇娟 劉金晶 王榮國 馮蕾



摘 要:2015年初,榆林氣溫起伏大,前冬冷、后冬暖,降水過程少,無有效降水,屬2001年以來第3偏少年,加之揚塵、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頻發,造成3月榆林森林火險指數達到高危級別。林業氣象部門聯動,對林區全天候監測,準確及時預報預警,全省抓緊適宜的氣象條件開展人工增雨,緩解了除榆林外大部分地區的險情。3月12日森林火險等級上升到高危級別,林業系統嚴防強管,主動預防和巡查,及時發現榆林定邊出現火情,立即組織科學撲救,短時有效的控制了火情,處置及時,取得良好收效。
關鍵詞:降水量;人工增雨;森林防火;科學撲救
中圖分類號: S76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3020(2016)02-0078-04
2014~2015年冬季,中國氣溫階段性變化顯著,初冬冷,隆冬和后冬暖。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榆林市冬季平均氣溫-4.2 ℃,較常年同期偏高1.0 ℃,冷暖起伏較大,同樣表現為前冬冷、后冬暖。2015年2月榆林降水量與常年同期比較偏少35%,屬偏少年份,是2001年以來第3偏少年。 3月榆林大部月內無有效降水,冬春連旱后揚塵、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頻發,這都對本地森林防火工作極為不利。陜西省政府、省氣象局和省林業廳聯動部署,對林區全天候監測,準確及時預報預警,抓緊一切適宜的氣象條件及時人工增雨,緩解了除陜北榆林大部分地區的險情。榆林持續干旱高溫無降水,導致3月12日森林火險風險等級上升到高危級別5級,榆林林業部門針對紅色火險預警開展應急響應,主動預防和巡山。3月29日榆林定邊森林火災發生不到3小時就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火災進一步蔓延,處置得當及時減少國家財產損失。氣象林業聯手,預報預警結合嚴防強管,部門聯動科學撲救,有效的保護了國家林業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
1 陜西省2015年2、3月氣候概況
2015年2月份,月平均氣溫全省普遍偏高,月降水量偏少,與常年同期比較偏少35%,屬偏少年份,是2001年以來第3偏少年,日照時數大部偏多。2015年3月,我省月平均氣溫全省偏高,降水陜北大部偏少,前期高溫干旱嚴重,綜合氣象干旱強度為1997年以來最重。2015年3月全省月平均氣溫8.6 ℃,較常年同期偏高1.6 ℃,排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7高位。
1.1 月平均氣溫
陜北、銅川北部、咸陽北部、寶雞東北部和南部局地、渭南南部局地和商洛北部局地月平均氣溫為4~8 ℃,關中大部和陜南北部月平均氣溫為8~10 ℃,陜南南部月平均氣溫為8~12 ℃(圖1)。與常年同期相比,全省月平均氣溫偏高0~3 ℃,其中榆林大部、漢中東部和安康東南部局地月平均氣溫偏高2~3 ℃。陜北3月平均氣溫為4~8 ℃,與歷年同期比較偏高2~3 ℃ 。
1.2 月降水量
月降雨量銅川西南部、咸陽中部、西安東部、渭南西南部和商洛北部為50~64 mm,關中大部、陜南大部和延安南部月降雨量為25~50 mm,延安北部大部無降雨。漢中中部、安康東部局地和商洛西部局地月降雨量為10~25 mm,延安西北部和榆林東南部月降雨量為1~5 mm,榆林大部無降水(圖2)。與常年同期相比,陜北大部降雨量偏少1~9成(圖3)。
1.3 日照時數
日照時數:榆林和延安北部月日照時數200~282 h,與常年同期相比,陜北北部月日照時數偏多1~80 h,全省大部月日照時數偏少1~67 h。
1.4 土壤監測情況
3月下旬表層土壤度缺墑地區主要在陜北北部,持續輕到重度缺墑。耕作層土壤墑情大部適宜,僅榆林地區持續缺墑。根據3月21日陜西作物段0~10 cm土壤相對濕度監測(圖4):目前延安北部、榆林西部低于50%,輕到重度缺墑,榆林東部低于40%,重度缺墑,其余大部表層土壤相對濕度都在60%以上,良好,其中西安南部、漢中東部及安康地區表層土壤過濕。作物段10~20 cm土壤相對濕度監測顯示(圖5):目前延安東南部局地有輕旱,榆林在31%~51%,有輕到重旱,其余大部地區都在60%以上,墑情適宜。
1.5 沙塵與大風天氣
3月出現3次揚沙天氣過程。3月2~3日陜北定邊、橫山、綏德、榆林等地出現揚沙,3日下午至晚上,陜北及咸陽北部出現大風天氣,其中榆林、定邊、洛川和橫山出現揚沙或塵土,吳起、延安、安塞、延長、橫山、志丹、定邊、延川、富縣、子長、甘泉等11城區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定邊今日凌晨出現少量降雨。8日榆林市氣象臺及府谷、靖邊、橫山、清澗、定邊等縣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20日定邊、橫山、神木出現揚沙天氣;3日23時至今晨0時,神木、富縣、洛川、綏德出現6~7級風; 29日定邊出現揚沙天氣。
2 氣象林業部門的應對策略
2.1 氣象部門應對策略
2.1.1 精心部署,階段預報
從2014年9月防火期開始對全省的觀測、預報、服務業務和各單位防火期前準備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組織召開全省防火期氣象服務動員會,對防火期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做到思想、組織、制度、人員、裝備、技術“六到位”。中心各科室帶班領導靠前指揮,積極關注防火期每次天氣過程,參與每天會商,月、周、日分階段預報,保證業務運轉順暢。完善《森林防火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制作發布流程》,加強防火期氣象服務管理,嚴格工作制度,確保防火期分階段氣象服務萬無一失。
2.1.2抓住時機,人工增雨
全省各級氣象部門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加強對寒潮等強對流天氣的監測,強化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和精細化定量預報業務。防火期氣象臺天氣會商36余次,與林業廳防火辦就森林火險不同級別預報進行聯防電話會商10余次。
結合氣象條件在3月內進行3次人工增雨。3月5日全省除榆林延安外,其他地市在氣象條件適合的情況下,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地面增雨(雪)作業,作業區普降小雪,部分地區中雪。17日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安康和商洛地區的氣象條件適宜人工增雨,大面積飛機作業后有53個縣站降水量在10~25 mm之間,有22個縣站降水量在0~10 mm之間。23到24日延安南部、關中、陜南氣象條件適合,積極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共76個縣城出現降雨,但榆林仍然沒有降雨。3月24日17時確定榆林的府谷、神木森林火險等級預報為5級(極度危險),請林業相關部門注意加強防范。25日在氣象條件適合后,西安、咸陽、銅川開展飛機人工增雨,飛行作業區普降小到中雨,商洛、西安、延安、渭南開展地面增雨作業,作業及影響區普降小到中雨。全省除榆林、安康兩地區無降雨外,其他地區均有降雨,雨水間歇,氣溫緩慢回升,27日全省日最高氣溫較26日上升2~8 ℃,其中吳起升溫10 ℃。27日17時確定陜北北部的森林火險等級為5級(極度危險),繼續請林業相關部門注意防范。
榆林3月連續的干旱和氣溫升高,加之榆林不具備人工增雨的氣象條件,促使榆林地區持續18天的五級極度危險森林火險等級無法緩解。在氣象部門多日的高危提醒中,榆林林業局防火辦在林區全體應急響應,護林員全天候值班巡山。在29日能迅速發現火情,及時組織104人上山搶險應對,在2個半小時內撲滅山火,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火災損失。
2.1.3 精細服務,護航決策
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陜西省氣象局針對影響林業防火工作的天氣,向省委、省政府和林業廳及有關部門報送《森林火險氣象風險等級預報》240期,《氣象信息專報》43期,專題文件及信函材料件4件,《氣象信息快報》176期。通過電視、網站、電臺、電話、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顯示屏、農村大喇叭等手段,發布森林火險天氣等級預報及天氣預報、預警信息。通過《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發送預警信息12次,為林業部門護林防火工作及時提供預報預警信息,以便科學決策護林防火。
2.1.4 出現高危,及時預警
2015年3月12日開始陜北大范圍森林火險等級為四級,其中神木、定邊森林火險等級達到五級,提醒林業部門認真做好森林火災防范工作。時至3月29日持續18天對榆林高危森林火險等級五級做出預報和提醒,在第一時間向不同層次防火領導人、責任人發送森林火險等級預警信息,確保防火信息在第一時間傳遞到防火責任人和受威脅人群,為防搶撤和緊急避險贏得寶貴時間。
2.1.5 出現火情,應急服務
在防火期每天制作專題火險等級預報1份,發送給各級林業局領導和防火辦主要負責人37 800條次短信。3月29日榆林市靖邊縣火災發生過程中,主動向省防火辦及各級部門發送3小時、6小時、12小時、24小時預報和實況信息二十余份。前期氣象系統及時的預報和提醒,林業系統充分的事前準備,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森林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生態破壞和社會影響。
2.2 林業部門
2.2.1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火到個人
著力抓好森林防火的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和應急處置工作,針對嚴峻形勢和薄弱環節安排、部署,完善和強化工作措施,將森林防火責任落實到鎮、村、組和單位,落實到基層干部、農戶和每個護林員,落實到山頭地塊。各縣區政府不斷強化和完善行政首長負責制,主要領導全盤部署、檢查防火工作;政府分管領導具體安排、靠前指揮、嚴格落實;各級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2.2.2 強化火源管理,消除火災隱患
采取巡邏、封山等非常規措施,從嚴從緊管控火源,排查整治火災隱患。各森林公園在高火險時段實行封園,對重點林區、火災多發區、高火險區和農林交錯區開展全方位、拉網式的檢查;對重點林區進山路口、林內林緣墳地、林區旅游道路等部位設崗定哨,嚴防死守。采取有效措施,嚴管野外火源,堅決遏制森林火災發生。
2.2.3 強化安全意識,科學撲救火災
針對當前火險形勢,對重點部位、重要時段制定專項預案,確保指揮高效統一、通信順暢快捷、后勤保障有力、火情處置及時。各級撲火隊伍進入臨戰狀態,全面做好應急準備,高火險地區、高火險時段要靠前駐防,集中待命,一旦出現火情迅速出擊,確保“打早、打小、打了”。在火災撲救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科學撲救、安全第一的思想,把確保人員安全放在首位,及時撤離疏散受火災威脅的群眾,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撲火人員安全。撲救森林火災以專業、半專業撲火隊伍為主,必要時請求駐地部隊和民兵預備役支援,組織群眾參加撲火時由有撲火經驗的專業人員擔任現場指揮員,做到統一指揮、科學施救。嚴禁組織老、弱、病、殘、孕和未成年人參加撲火,嚴禁組織未經過撲火訓練的干部群眾直接撲打火頭,防止在撲火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
2.2.4 加強值班值守,嚴格責任追究
政府分管領導、林業部門主要領導工作日和節假日堅守工作崗位,承擔本轄區森林防火責任人的職責。各級森林防火部門加強值班調度,認真落實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嚴格落實“有火必報”、“報撲同步”和“信息歸口上報”制度,及時、規范報送火情信息,堅決杜絕遲報漏報,保證信息暢通、內容準確、上報迅速。加大森林防火工作督查力度,領導牽頭組建森林防火督導檢查組,深入縣區和重點區域進行檢查,督促落實整改措施;成立工作組,分片包干,逐鎮村、逐林場排查火災隱患。加大森林火災案件的查處力度,實行森林火災責任倒查制度,對因失職、瀆職、遲報、責任不明、組織不力等造成重特大森林火災的責任人,嚴格追究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
3 火險高危出現部門聯動處置的總結
面對防火期復雜、異常的天氣情況,氣象與林業部門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防火服務工作,準確預報,迅速預警,服務和排查部署到位,得到省委、省政府、省林業廳的高度重視和評價,為林業防火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氣象系統制作的天氣預報預警、森林防火重大信息專報和森林火險等級預報,在第一時間發送到防火責任人、護林員手中,為火災前期的預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出現火險災情時,及時通知災區受威脅群眾和防火責任人現場天氣實況和降雨預報,為科學撲救、防搶撤和緊急避險贏得寶貴時間。提升森林防火人員撲救山火和自救能力,避免造成防火人員在搶險救火中傷亡,最大限度保護了國家林業安全,和減少火災造成損失。通過這次高危火險等級期間處置情況分析,本次事件使兩部門合作關系更加密切,同時完善了火災發生前后聯動響應工作的機制。
參 考 文 獻
[1] 李劍泉,劉世榮.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森林火災防控策略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9,(20):77-80.
[2]岳治國.陜西省人工影響天氣業務信息管理系統[M].陜西:陜西氣象出版社,2002,05.
[3]王紹武,蔡靜寧.中國氣候變化的研究[J].氣候與環境研究,2002,7(6):138 -145.
[4]陳怡杰.大力發展自然保護區周邊節能立體生態農業[M].陜西:陜西林業出版社,2006,02.
(責任編輯:唐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