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宣告了中瑞友好合作實現新跨越、進入新時代,而且也預示著中國外交工作按照五大發展理念新要求,啟動新坐標、進入新定位。
4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決定建立中瑞創新戰略伙伴關系,中瑞雙方共同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瑞士聯邦關于建立創新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瑞士成為中國首個創新戰略伙伴關系國,也是我國首個以五大發展理念定位和命名的外交關系國。這不僅宣告了中瑞友好合作實現新跨越、進入新時代,而且也預示著中國外交工作按照五大發展理念新要求,啟動新坐標、進入新定位。
以開拓創新為突出特點
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瑞士新一屆政府的執政元年。中瑞雙方以創新為引領,全面加強各領域的創新合作,將為兩國關系發展樹立新坐標,為兩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習近平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時指出:“開拓創新是中瑞關系最突出的特點。”
回顧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開拓創新精神始終是中瑞關系的“血脈經絡”。早在1950年,瑞士就成為最早承認并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中瑞關系因此有了高起點。1980年,電梯供應商瑞士迅達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工業合資企業,最早分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果實。2007年,當一些國家對中國產品濫用反傾銷調查的時候,瑞士在西歐國家中率先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2013年,瑞士再次一馬當先,成為世界經濟前20強和歐洲大陸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2015年,瑞士又成為首批申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之一。習近平高度評價中瑞以開拓創新精神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在中歐關系中發揮著示范作用。他指出:“瑞士是最早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歐洲國家之一,也是首個同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歐洲大陸國家,為中歐合作樹立了典范。”
瑞士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卻是世界上最具創新的國家之一,被譽為“創新之國”。瑞士經濟技術實力以“小而強”著稱,連續多年穩居“全球創新指數”榜首,在高端工業制造、生態、環保等領域擁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和先進技術。瑞士人均擁有專利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瑞士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出生地,瑞士公民贏得諾貝爾獎的比例遠超其他任何國家。創新的關鍵是擁有高素質的人才,這也是瑞士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區別所在。4月7日,李克強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時指出:“創新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我們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經濟增長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瑞士既是創新的國度,又富于工匠精神。雙方開展創新合作前景廣闊。希望雙方為兩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搭建創新合作機制平臺。”
把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瑞士的創新優勢相結合,共同支持兩國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創新合作。這不僅有利于引領雙邊關系發展,也將為中歐合作發揮積極的帶動作用。
以共同提升創新能力為目標
創新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不息引擎,也是人類破解發展難題的根本出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遠影響仍未消除,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都面臨新的挑戰。此時中瑞建立創新戰略伙伴關系,實施創新戰略對接,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提升兩國創新能力,不僅將給中瑞兩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拓展新空間,同時也將給國際創新合作提供新示范、新經驗。4月8日,習近平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時指出:“雙方應建立和加強戰略磋商等各類對話機制,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統籌規劃重點合作領域,將兩國關系新定位落到實處。”
創新戰略伙伴關系將同時提升中瑞兩國制造業的創新能力。世界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啟動中,“中國制造2025”蓄勢待發,瑞士這個“創新之國”的經驗彌足珍貴。而中國的廣大市場也將為瑞士制造業提升產品質量提供了機遇。4月7日,李克強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時指出:“加強‘中國制造2025和‘瑞士工業4.0對接,助力雙方在數字化和工業4.0浪潮中走在前沿,超越傳統的貿易和投資關系,實現更高層次的互利雙贏。”
創新戰略伙伴關系將同時提升兩國節能環保領域的創新能力。2016年3月,瑞士合作發展署與中國煙臺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中國—瑞士低碳城市項目合作備忘錄。據悉,中瑞低碳城市項目共二期,每期3年,于2016年年初正式啟動。瑞士駐華大使戴尚賢表示,瑞士發展合作署希望通過與中國合作,進而推介瑞士應對氣候變化及消除其影響的創新技術、知識和方法。通過成功地引入創新技術和方法,結合城市管理者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在不同層面的政策對話,希望低碳城市項目能夠幫助中國城鎮化實現更加可持續化的發展。瑞士早在上個世紀已在這些領域探索并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
創新戰略伙伴關系將同時提升兩國金融領域的創新能力。瑞士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完備而具活力的金融體系,孕育了眾多久負盛名的金融企業,被稱為銀行密度最高的國家。瑞士財政部長烏力·毛勒表示,中國目前也正在深化金融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而金融業高度發達的瑞士,可以借助自身完善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創新能力以及法律體系監管,為中國金融改革帶來一定借鑒。烏力·毛勒認為,中瑞自貿協定生效近兩年多以來,促進了雙方經濟增長,成效顯著而積極。中國當下處于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通過跟瑞士高新技術、高端產業的合作,有助于中國的產業轉型。而對于瑞士這樣的小型經濟體來說,中國龐大的市場將進一步提升其產品的競爭力。瑞士財長烏力·毛勒希望未來中瑞兩國能繼續推進中瑞自貿協定的深度合作,擴展更多具體領域的合作。
創新戰略伙伴關系將同時提升兩國現代生態農業的創新能力。2013年5月,李克強訪問瑞士時指出:“瑞士是一個農牧業發達的國家,注重食品安全和保護環境,這是農業的生命。中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業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關鍵就是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民收入,確保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瑞士擁有豐富的農牧業資源和先進技術,中國擁有潛力巨大的市場,雙方互補性強,完全可以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掘潛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造福兩國人民。”
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還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誰能在創新上領先一步,誰就能掌握主動,就能在競爭中占領制高點。中國只有博采眾長,更多地與發達國家建立創新戰略合作關系,成為一個創新大國,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