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剛
無論是遵循“慣例”,選出來自東歐的秘書長,還是回應呼聲,產生首位女性秘書長,在聯合國歷史上都無先例。從這個角度看,本次聯合國秘書長競選具有里程碑意義。
隨著第67屆聯大主席、塞爾維亞前外長耶雷米奇“壓哨”宣布參加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競選,本次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最終定格在了9人。4月12~14日,9位候選人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分別闡述了自己的競選主張,同時接受各方的“面試”。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公開“面試”,打破了聯合國70年秘書長競選的慣例,也讓這次聯合國秘書長競選多了些“不一樣”的地方。
非比尋常的“大管家”
在人們印象中,聯合國秘書長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哪里有戰爭,哪里有動蕩,總會出現聯合國秘書長的身影,總會聽到他們的聲音。
談及聯合國秘書長的“角色”,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姚琨告訴記者:在聯合國體系中,聯合國秘書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的‘大管家,是聯合國的‘首席行政長官,也是國際間‘首席外交官,享有準國家領導人的外交禮遇”。
聯合國秘書長角色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其重要職能上。姚琨介紹說,聯合國秘書長主要職能是在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經濟社會理事會等會議中以秘書長的資格行使職權,向大會提交有關聯合國工作的年度報告和必要的補充報告,有權“將其所認為可能威脅國際和平及安全之任何事件,提請安理會注意”,而且還可以根據聯合國大會以及安理會的授權負責有關決議的實施等。
當然,要擔起這樣的重擔,自然需要有過硬的素質。聯合國秘書長競聘資質主要包含5個方面:堅定致力于《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在效率、才干和廉正方面需具備最高標準,具備領導和管理才能,具備強大的外交、溝通、多語言技能,在國際關系方面經驗廣泛。從9位秘書長候選人的經歷以及“面試”中,都能體現出聯合國秘書長任職條件的高標準。
史無前例的“競選”
聯合國秘書長的競選有著明確的規定,同時在70年的歷史中也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慣例”。比如在任期上,雖然法律上對秘書長5年任期的屆數沒有限制,但迄今為止沒有人任期超過兩屆。而地區輪換是另一個長期形成的慣例。
“大家還是隱隱地認可這一慣例,但最終是否完全遵循這一慣例也不好說。因為聯合國現在強調改革、強調透明、強調打破常規。”姚琨坦言道,本次聯合國秘書長競選是史無前例的,較以往有很大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有兩點:一是本次競選是聯合國歷史上首次以公開競爭的方式遴選聯合國秘書長;二是鼓勵女性候選人參選。
以往選聯合國秘書長,都是安理會“閉門”討論出一份不公開的名單,選出一名候選人提交聯合國大會表決。為了增強競選的“透明度”,2015年9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遴選下一任秘書長的決議案,決定首次以公開競爭的方式遴選秘書長。在姚琨看來,70年來第一次采用公開競選方式選秘書長,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反映出成員國“公開透明”的訴求。
另外,聯合國成立70多年來,共有8任秘書長,均為男性。為此,一些聯合國成員國呼吁應任命一位女性秘書長。第70屆聯大主席呂克托夫特也說要鼓勵女性候選人參選,而現在9名候選人中就包括4名女性候選人。因此,這次聯合國是否會出現首位女秘書長,也成為本次競選非常大的亮點。
作為女性候選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新西蘭前總理海倫·克拉克說:“我這一生,作為女性進入男性專屬的政治世界,就是要打破‘玻璃屋頂,希望其他女性也能有這樣的機會。”面對女性候選人的“咄咄逼人”,一些男性候選人表示,如果當選,將選擇一位女性出任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
按照地區輪換慣例,下一任秘書長應來自東歐。從下任秘書長候選人提名情況看,還是基本符合地區輪換這一慣例的。目前的9位候選人,8位來自歐洲。候選人之一的馬其頓前外長斯爾詹·克里姆也為東歐據理力爭。他說,區域輪換雖是不成文的規定,但如果不給予尊重,會增加會員國之間的隔閡,不利于團結,希望還是能給東歐機會。
無論是遵循“慣例”,選出來自東歐的秘書長,還是回應呼聲,產生首位女性秘書長,在聯合國歷史上都無先例。從這個角度看,本次聯合國秘書長競選具有里程碑意義。
變化不是一下子發生的
目前,圍繞性別與地區的爭論日趨激烈,作為新遴選程序的推動者,聯大主席呂克托夫特表示:不論是東歐還是女性,我們需要的是一位強有力的領導者,他或者她都應有絕對的能力勝任這一職位。這也是“面試”的目的,即找到秘書長最為合適的人選。
談及9位秘書長候選人,姚琨認為實力都不容小覷,“他們都是非常有經驗的外交家,而且在聯合國有著長期任職的經驗,現在談最終誰會勝選還為時過早。”在她看來,公開競選方式很新穎,但后續的進程更值得關注。
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秘書長人選需由安理會提交給聯大表決,同時人選需得到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一致同意,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的任何一國都有否決權。在姚琨看來,“五常”的態度可能會在后續的安理會會議,或者摸底投票中逐漸顯露出來,現在還不是“亮底牌”的時候。
作為聯合國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聯合國秘書長遴選方式的變化也不可避免與聯合國改革議題聯系起來。在學者看來,本次遴選方式的變化,“不是一下子發生的”。
長期以來,一些聯合國成員國和重要的評論人士認為聯合國過于陳舊,沒有跟得上時代的變化。當今時代強調公開、透明以及更大的參與度。
姚琨介紹說,2015年曾經有一個“為70億人找1人”的運動,希望聯合國改革秘書長遴選程序,這些呼聲反映了一些成員國的訴求。另外,2015年恰逢聯合國成立70周年,聯合國改革的呼聲特別強烈,大家希望聯合國成為一個更加有效、公開、透明的國際組織;希望聯合國在很多問題上能夠破除陳規,適應世界的變化,迎接新挑戰。
“本次聯合國秘書長的公開競選獲得很大的反響,說明成員國對聯合國是信任的,是抱有很高期望的。”姚琨認為,聯合國秘書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聯合國秘書長換屆可能會引領聯合國進入到下一個發展周期。
“從一個廣泛意義上來說,聯合國秘書長競選方式的變化,可以看作聯合國改革的一個部分,但就此認為這個變化就能推動聯合國改革,還不能說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關系。因為聯合國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革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阻力,改革的效果還很難預料。”姚琨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