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申杰
通過統一個性和共性、權威性和自主化的需求,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核電標準體系建設道路。
首先,利益訴求沖突解決的關鍵是如何固化共性需求、疏導個性需求。把核電標準體系按縱向三層結構布局,自上而下第一層為總體性和基礎性標準,是核電建設營運的頂層要求和通用基礎性標準,其與法律條例、部委規章的聯系和接口形式關系到核電相關頂層要求在標準體系中的落實。第二層是核電設計、制造、建造、運行、退役等各階段活動的技術標準(包括相關工業標準),其秉承第一層總體和基礎要求,指導核電建設營運具體活動開展。第三層是明確第二層標準所涉技術關鍵或難點的實施方法、程序和指標規定等要求,而形成的指導技術操作細節的技術規范、技術條件或技術規程等標準規范。如此,前兩層標準為跨堆型技術的普適性標準,可由全行業共同維護。第三層一般具有堆型針對性,因此體系在結構第三層為各堆型留有對應的標準空間,由特定堆型技術的用戶單位共同維護。
其次,標準體系的權威性有賴于其成熟性和被采用的廣泛性。多年來,我國廣泛采用國外的成熟標準作為行業標準,忽略了標準與產業環境的相容性和標準維護的自主化。核電標準是從業人員對核電建設活動的認識,來源于相關實踐的總結。當這種認識以標準的形式指導相關活動時,就會受到檢驗并得到反饋完善。標準體系應用越多越廣泛就越成熟,成熟的體系反過來又越容易被廣泛采用,標準體系成熟性提升的過程本身就是權威性建立的過程。而體系的權威性和成熟性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則取決于體系的自主化水平。體系的成熟性可通過參考成熟體系或采用成熟的素材進行體系建設來實現,當這些成熟的基礎來源于行業的自主知識產權,那么成熟體系本身實現了自主化,可持續性自然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