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富春
家風又稱門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僅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不僅是民風社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大力加強家風建設對于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文明進步、家庭的和諧美滿、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高尚具有重要作用。
培育良好家風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方法與途徑。中華民族歷來有重家教、守家訓、正家風的文化傳統,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司馬光的《溫公家范》、朱柏廬的《治家格言》等都是家風家教的典范,它們所涵蓋的愛國、孝老、慈幼、勤儉、立志、仁愛等內容,經過千百年的積淀、傳承和弘揚,已成為社會共識和民族精華。
培育良好家風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良好家風中自強不息、以和為貴等思想息息相通;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借鑒了良好家風中天人合一、隆禮重法等思想;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是對良好家風中愛國愛家、言而有信等理念的弘揚。
培育良好家風是構建全社會良好風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風氣可分為黨風、民風、行風和政風,這四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家風在匯聚和沉淀后形成民風,淳樸的民風可為清正黨風、行風和政風的形成提供基礎;相反,如果很多小家庭都家風不正,整個社會風氣就很難“正”起來。
培育良好家風是在思想和行為上引導、約束家庭成員,促使家庭成員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發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家風能夠培養家庭成員優良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質,并引導其在為人處世、生活學習等方面正道直行、健康成長;反之,不良的家風可導致家庭成員思想墮落、不思進取、行為不端等,甚至突破法治的底線,走向腐敗墮落的深淵。
如何加強家風建設?
首先要深刻挖掘中華民族優良家風家訓并做好現代轉化。深刻挖掘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家風家訓的優良傳統,提煉出有益于社會文明建設的思想精華,使之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在繼承的基礎上,提煉升華出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契合歷史發展潮流、契合人民群眾需求的新的優秀家風文化,最大限度地彰顯其豐厚的道德資源和人文價值。
其次,充分發揮家風的正功能,努力打造家風建設與社會風氣建設的聯動機制。要結合新時期要求,使家風建設不斷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提煉出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積極因子,成為社會風氣建設的重要抓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價值標準融入到家風建設之中。
再次,加強家風建設的廣泛傳播與群眾參與。充分發揮各類媒體優勢,廣泛宣傳優良家風建設。一方面,通過媒體等途徑喚起人們的傳統道德記憶,另一方面注重發揮網絡媒體特別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力強、受眾覆蓋面大的優勢,大力宣傳良好家風。此外,加大媒體對家庭道德失范現象的監督和批評力度,形成褒揚新風、貶斥不良行為的良好社會風氣。
最后,大力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領導干部不能把家風看成是小事、私事,不能只顧了其他工作、其他作風建設,而忘了抓家風建設。加強培養領導干部的治家意識,即領導干部要堅持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管好家人,正好家風;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保證家風清正,決不能縱容、默許配偶和子女利用自己的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牟取私利。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推廣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