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可可
編輯同志:
我有掏耳朵的習慣,每天都要掏,不然會癢,每次洗完澡后更是要仔細地掏,否則里面殘留的水會讓我很不舒服。中醫說,我是“油耳”,只要注意衛生,掏的時候輕柔一點,就沒有問題。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一則健康信息,說掏耳朵是個壞習慣,甚至有致癌的風險。請問,這條信息靠譜嗎?掏耳朵的正確方式是什么?
讀者 柳玉芳
柳玉芳讀者:
經常掏耳朵對耳道內的皮膚是一種刺激,容易導致毛囊感染,或引發耳癤子、耳道炎、外耳道乳頭狀瘤等外耳疾病。從耳朵里掏出來的耳屎,醫學上稱之為“耵聹”。耵聹并非耳道垃圾,它對耳朵有保護的功能。耵聹呈酸性,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環境,與耳道壁上的耳毛共同組成防御外部細菌的防線。
外耳道乳頭狀瘤主要是通過病毒感染導致發病,而掏耳朵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如果使用的掏耳工具沒有經過消毒處理,有可能會使外耳道乳頭狀瘤發病,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現在有一些理發店、洗浴中心、足療中心提供掏耳服務,這些地方人員流動性較大,環境及工具消毒不達標,被傳染的概率比較大,應該引起警惕,盡量不要在這些公共場所中接受掏耳服務。即使在家自己掏耳朵,也要注意衛生,掏耳工具最好是個人專用,每次掏耳朵的前后都要清洗干凈,妥善存放。
正確的掏耳朵方式如下:
1.最好使用棉簽,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后耳朵朝下,使耵聹可自行掉出,盡量不要使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養成頻繁掏耳的習慣。
3.如果是油耳,耵聹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最好是到醫院,請專業醫護人員使用專業工具吸出。
4.慢性外耳道炎患者,耵聹分泌較多,不易排出會形成硬塊。如果耳道內感覺有硬物阻塞,不舒服,有時特別癢,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癥狀時,可能是發生了耵聹栓塞或出現了炎癥,應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