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曼
神戶是日本第六大城市,擁有被稱為日本最富異國風情的海港,整座城市背山面海,處于綠茵蔥郁的六甲山和碧波蕩漾的瀨戶內海之間,風景美不勝收。當地的朋友說,要帶我去一家與眾不同的壽司店。朋友問我,還記得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嗎?當然記得!1995年1月,這里曾發生過7.3級的“都市直下型”地震,它奪走了六千多人的生命,導致四萬多人受傷和二十多萬棟房屋被損毀。二十多年過去了,曾經斷裂的公路已恢復平整,廢墟上重新建起了高樓,時光似乎已經撫平了震災帶來的傷痕。
這是一家位于東灘區、門前掛著印花藍布的市井小壽司店,看上去一點都不起眼。掀開門簾,一位額頭上纏著毛巾條的老人笑容可掬地沖我們喊道:“歡迎光臨!”環顧四周,整間店大約也只能坐下十五個人。因我們去的時間較晚,店里已沒什么客人,唯有橘色的燈光照在墻上那兩張已經泛黃的手寫價格表上。
朋友告訴我說,店主上野先生今年已經71歲了,他和他的這家小店曾登上過報紙,他是這一帶的名人。
四十多年前,三十出頭的他和妻子開了這家壽司店,雖然倆人每天又忙又累,但是日子過得充實而快樂。沒想到1995年的那場地震突然奪走了妻子的生命。地震發生在黎明,就在前一天夜里,他們夫婦倆還在店里忙碌到深夜……妻子的突然離去對上野的打擊是沉重的,有好幾個月,他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也荒廢了小店的經營。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很多老客人在店鋪門板上的留言:“老板,請回來吧!”“你只要回到店里,心情一定會變好!”甚至還有客人怕丟失,特意揭下了墻上由妻子在震前手寫的價格表,輾轉送到了他手中……看到這些,他大哭了一場,然后決定整修因為地震變成危房的店鋪。于是,壽司店又恢復營業了。震后第二年,在東京上班的兒子也辭掉了公司里的工作,回到故鄉與父親共同守護這間壽司店。
墻上那份店主妻子手寫的價格表,依然還停留在當年的價格上,“納豆卷150日元”“鮭魚子壽司500日元”……二十多年來,他們父子一直堅守著那永遠凝固在時光里的價格。上野老先生說:“不漲價讓小店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但是,很多妻子熟悉的客人至今還常來,我們都不想揭下這張妻子手寫的價格表。還有一些老客人體恤我,堅持不按價格表上的價格,而是按照現在的物價付賬呢。我已年過古稀,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在小店里一邊做著壽司,一邊與一些老客人說說笑笑,就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快樂。”
墻上的鏡框里,展示著當地報紙對上野先生的專訪,標題是《喚起神戶人濃濃鄉愁的小壽司店》,描述了二十多年來上野父子和周圍人們對親情和鄉情的堅守,讀來令人唏噓不已。我想起了在原子彈廢墟上誕生和成長的日本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句:“盡管失去所有,甚至無法言喻,但人們對生活的想象與表達從未停止,他們因苦惱而復活,因悲哀而升華……”
(摘自《悅讀》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