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直
“臺上放個屁,臺下一出戲。”此民諺形容一種常見的官場現(xiàn)象,很生動,也很諷刺。臺上之“屁”也許放得并不響,臺下之“戲”卻定須演得熱鬧、演得動眾。
1962年,赫魯曉夫去馬涅什展覽館觀看畫家和雕塑家作品展。半個月后,他又在列寧山上接見著名藝術家、作家。畫家鮑利斯·朱托夫斯基參加了這些活動。據(jù)其回憶錄,赫氏在參觀展覽時,斥責抽象派美術作品“是誨淫作品,而不是藝術”。他認為涅伊茲維斯特內伊的作品一錢不值,說“一頭毛驢用尾巴也能比這畫得好”。一言九鼎的最高當權者,對其時蘇聯(lián)的現(xiàn)代藝術持如此看法,隨后現(xiàn)代藝術在蘇聯(lián)會遭受咋樣的境遇,可想而知。“一頭毛驢用尾巴也能比這畫得好”這個“屁”,在文化部和美協(xié)負責人聽來,不啻一聲驚雷。由“屁”而“雷”,由“雷”而“冰雹”,在美術界演繹出一場“雷雨”交加的大戲,用急風暴雨式的政治手段,批判、扼殺、禁錮現(xiàn)代藝術,從作品到藝術家。
1952年,某領導觀看一場拳擊比賽。湊巧一位選手打破了對手的眉骨,鮮血直淌。當時,領導有感而發(fā)了一句:“這運動還真危險。”次日,國家體委一紙文件下達全國,拳擊運動此后在中國大陸消失了二十余年。領導那句話也許只是一時觀感,本意未必要取締拳擊項目,而國家體委的“戲”唱得太積極、太高效了。不然,中國可能早些年就會涌現(xiàn)“鄒市明式”的人物。
當年,一直轄市的新機場啟用前半個多月,分管的主要領導到那兒視察,覺得有一個雕塑不好看。機場方面馬上拆掉了這座花費200多萬元的新雕塑。事后有關方面還給媒體打招呼不準報道此事。至于那領導到底說沒說過“拆”,草民不得與聞也。
“臺上放個屁,臺下一出戲”之現(xiàn)象屢見不鮮,根子在不良的政治生態(tài),諸多官員普遍而急切的“唯上”心理和官場盛行的“拍領導馬屁”之風。“官權壓倒一切!”誰職位高、權力大,誰說的話就是擲地有聲的真理。“千錯萬錯,領導不錯”,同樣,“千錯萬錯,馬屁不錯”。于是臺下一臺臺好戲,接連不斷。演這種“戲”,大多頗費周折,如調動群眾演員、耗費大量公帑和公共資源等,勞民傷財。
毛澤東1957年在省、市委書記會議上有一句插話:“上邊放的屁不全是香的,這里也有對立,有香也有臭,一定要嗅一嗅。”而在有些人的嗅覺里,臺上的屁必香無疑,“依稀絲竹之聲,仿佛麝蘭之氣”,定須聞屁起舞,唱出一臺大戲。
木心說:“官癮即奴癮。”“臺下一出戲”,主演者即是官場奴才。有時,奴才們把臺上的“屁”聽歪了,聞岔了,結果把戲演砸了,“燒香引出鬼”,自招其辱。
當代舊體詩大家熊鑒有詩《觀戲》:“一出演來現(xiàn)出新,丑生凈旦盡傳神。逢場作戲何妨假,臺上胡言倒認真。”因“屁”而起的“一出戲”,無論真假,皆是“屁戲”。你演你的戲,俺等小民,洗洗睡了。
(摘自《雜文月刊》 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