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驥
你是好人嗎?
一聽到這個問題,我猜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回答:我當然是好人!就算那個公認的賣國賊汪精衛,還有當時追隨他的一大批文人、政客,回看他們當時留下的資料、日記,他們覺得自己是為中國的前途著想,才跟日本人合作,成立南京偽政府的,他們覺得那是中國的出路所在——所以,沒有人會覺得自己不是好人。
不僅我們自己是好人,我們看整個世界,都要分出好人和壞人。小時候我們看電視,不也總是會問:“媽媽,他是不是好人?”“媽媽,壞人什么時候出來?”善惡忠奸,是中國人看待歷史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凡有好,就有壞。劉備好,曹操壞;岳飛好,秦檜壞。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們就覺得陰陽失調,大事不好。
但是,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關心的不是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而是在怎樣的環境下,人會變成好人或者壞人。1971年,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名字叫作斯坦福監獄實驗。主持這場實驗的心理學家,后來也成為大師,就是菲利普·津巴多,斯坦福大學退休教授,以斯坦福監獄實驗和編寫大學心理學教材而著稱??傮w上說,這個實驗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登報招聘志愿者,要通過海選,保證志愿者沒有心理變態,如果有的話,比如本身就是個變態殺人魔之類的,那么這個實驗就沒有科學性了。所以,最后挑選了24個心理健康的志愿者。他們的任務是分別扮演獄警和囚徒,在實驗室里模擬監獄生活。注意,只是模擬。
第二階段,模擬生活開始了。這個時候,津巴多通過閉路電視,觀察所有人的行為舉止、心理變化過程。他發現,那些扮演獄警的人起初還有點兒不好意思對扮演囚徒的人下手,但很快就投入角色,開始奴役囚徒。在他們被賦予的權力范圍之內,那真叫像脫韁的野狗一樣,盡情放縱自己的獸性。比如讓囚徒罰站,搜身以羞辱囚徒,等等。如果津巴多等實驗工作人員不在現場,他們甚至還超出他們被賦予的權力,濫用權力。
第三階段,大家也能猜到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扮演的囚徒反抗起來了。他們和“獄警”發生沖突,幾乎釀成了暴動。這時候,只不過是實驗進行到第五天而已——整個實驗不得不被緊急停止了。
聽起來,你可能還是覺得很奇怪——這些人又不是真的獄警,那些囚徒又不是真的囚犯,怎么就那么入戲呢?說實話,津巴多也沒想到實驗會變成這樣。根據他的原計劃,實驗要進行兩周時間,但從第二天開始就不對勁兒了,很快就發展到失控的局面。第五天的時候,津巴多的女朋友(后來的妻子)來探訪津巴多,看到令她震驚的局面,才強烈要求暫停實驗的。
津巴多的這位女友也是一位心理學家,她對實驗也有獨到的觀察,其中有個細節特別有趣。有天她來到實驗室,正巧碰到準備去更衣值班的一個獄警,兩人很快就聊了起來。在聊天的過程中,津巴多的女友覺得這個獄警親切有禮貌,是個超級大好人??墒堑冗@個獄警換上警察制服以后,津巴多的女友從閉路電視里看見他,當時就驚呆了,她說:“才幾分鐘,他就好像從頭到腳換了個人,不但走路的姿態不同,講話也完全不同——帶著南方腔調……他正在大喊呵斥犯人,命令他們‘報數,所有不在他規矩里行事的,都被視為對他的無禮和挑釁。”后來她才知道,這個所謂的“超級大好人”,正是獄警中最臭名昭著的家伙,他們還給他取了外號叫“約翰·韋恩”。
這個細節有趣在哪里?當“約翰·韋恩”穿上了那套假警察制服的時候,他瞬間就被那套制服給制服了,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一個“超級大好人”,會因為一套制服,也就是賦予他的權力,馬上變成一個“暴君”。聽了這個故事,你還敢那么肯定自己是個絕對的好人嗎?現在你是好人,是因為你并沒有面對考驗。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這點你必須承認。無論你自認為是個多么好的人,無論你信或不信,總有辦法讓你變成十惡不赦的壞人。好人、壞人這樣的二元對立法則,是不懂事的小孩子的天真世界觀。而正如美國知識分子蘇珊·桑塔格說過的,當你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自動喪失了天真的權利——你,只能面對復雜的現實。
(摘自《如果這樣,會怎樣》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