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后,深有同感,自己的家鄉在山西的一個小城市里,一個國企雙職工家庭的生活在那里還是眾人羨慕的。小時候去同學家玩,家長都會問起你的父母在哪里上班,而說出他們的單位后,總會聽到一句“好單位”的回答。設身處地想一下,工人階級的思想里難有對國家宏觀經濟走向的深刻認知,他們已被程式化的生活、工作所局限了。在去產能轉型的背景下,下崗的他們是弱勢的,但悲哀的不是他們,而是塑造他們的制度。不僅僅是武鋼、山西的國企工人,此類現象近些年在全國各地不停上演,在時代的背景下,他們要被淘汰已成定局,面對窘境,他們是無力的。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讓這些無力者有力,這時,或許政府應該給他們找到一條前行的路。
—王晉(讀第8期《分流過后,一位“老武鋼”的求職路》)
適當開放全國統籌,社保和身份證一樣全國通用;繳費標準全國一樣,不分公務員和農民。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良方。改革,還在路上。
—地瓜呼叫土豆(讀第8期《不能捏“軟柿子”,錯過啃“硬骨頭》)
習總書記所說的“中國夢”,其實很普通,就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為人人服務,盡職盡責。畢業兩年了,在家里管理果園,打算把家鄉的果園農產品推廣出去(本科就是物流),感覺這樣挺好的,雖然剛開始很多人不解。不過這也不妨礙我繼續勞作,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我還是沒有放棄讀書的。我打算今年攻讀法學碩士,做一個“懂法守法用法”的人,同時也希望把法治觀念傳播給身邊的每一個家鄉人。
—Richard(讀第8期《大學生賣豬肉有何不可》)
房價又漲了,對于渴望有一套房子的人,恐怕又是一種沉重的打擊,意味著又要用若干年的努力償還一夜瘋漲的代價。房子上漲,受損的是民眾的利益。國家出臺“去庫存”政策,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存在著樓市泡沫,虛擬的高房價不可能持續太久,當然“去庫存”并非是房地產市場便宜的甩手生意,它仍然會按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去保持一定的高價狀態,不到最后一刻不會降價。這是房地產市場的現實邏輯。目前,中國經濟放緩呈下行趨勢,房地產市場仍然會持房地產救經濟的觀點,開發商不會因為國家的調控就輕易放棄高價“去庫存”。這也是高房價的另一個邏輯。前者是現實邏輯,后者是心理邏輯,后者比前者更容易穩定高房價的長期存在。
—馬舉廣(讀第8期《中國高房價的“邏輯”正在變異》)
從攝影師的角度觀察,所拍攝的景物人和朝鮮有相似之處,但是從獵鹿的現象來看,就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
—小改(讀第8期《日本年輕人的『獵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