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辛 立1,鄭 勇1,徐 忠2,童圍城3
Xin Li1, Zheng Yong1, Xu Zhong2, Tong Weicheng3
?
當前大學體育課程實施效果研究
大學生身體體質在近10年出現下降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生體質的下降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然而當前大學生的體質仍然沒有明顯的改善。當前大學公共體育課課程在不斷的改革,傳統大強度、高難度的競技體育項目容易引起學生受傷導致教學事故,如田徑、長跑、體操等項目正在逐漸減少,有的高校甚至將長跑項目直接從運動會中刪除。而新興體育項目如:體育舞蹈、瑜伽、羽毛球、臺球、棋牌等卻受到學生和體育老師的歡迎。然而大學體育課在項目的設置上過于滿足學生的興趣和娛樂性,而缺乏健身性,使體育課堂中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急劇減少,是導致當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9所普通大學的體育課程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綱要》和《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當前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相關資料。
2.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13.0操作軟件對9所大學2010年至2014年申請參加體育保健課的學生人數進行了統計、歸納和分析;對9所大學2005年至2014年間體育課新增加的體育項目進行了統計、歸納和分析;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當前大學體育課程教學這一因素對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影響。
3.問卷調查法,對9所大學共計60名體育教師進行了關于課間運動的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0份,收回58份,回收率與有效問卷率97%。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當前申請參加體育保健課的學生人數有增長的趨勢
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綱要》中明確指出:“體育保健課 ,是為個別身體異常和病、弱學生開設的必修課或選修課”。是為滿足身患慢性疾病和某種原因不能參加普通體育課學習的學生而設置的特種形式的體育課。在選修體育保健課的學生中,亞健康學生占大部分,另外包括體質較弱、有運動禁忌和代謝疾病的學生,其中還包括肥胖學生。由于體育保健課不用運動,組織形式靈活,考試簡單,容易獲得學分,對于一些不愛參加運動的學生提供了逃避體育課的機會,這些學生的體質無法得到鍛煉。

表1 2010—2014年9所大學在校學生
從表1可以看出9所大學中申請參加體育保健課的學生總數從2010年的351人上升到2014年的442人,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包括一些可以正常上體育課的學生。一方面因學生的申請要求,另一方面學校也害怕這些體弱多病的學生在體育課中出現安全事故。這些本應該通過一定運動負荷的體育課來增強自身體質的學生卻無法得到鍛煉,這將進一步惡化這些亞健康學生的體質,使高校體育課對發展學生體質的效果降低。
2.2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
我國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一直在不斷的改革,課程內容從大強度高難度的競技體育項目,到以運動技術教學為中心的普及性強的體育項目,再到目前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為教學理念,以“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為目標,以符合學生興趣和個性多樣化發展的新興體育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己選擇項目,自己選擇老師,使高校體育課更加具有主導性。通過對9所高校2005年—2014年體育課新增體育項目中,可以看出新興體育項目在不斷的增加。

表2 2005年至2014年9所大學新增體育課程項目統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2005年到2014年間被調查的9所大學體育課中新增體育項目共計14項,最少的增加了5項,最多的增加了9項。由于學生接觸新鮮的事物快,新增的各種體育項目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感,使大學體育課的娛樂性得到提高,豐富學生的生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多樣化發展。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不少學校把體育舞蹈、臺球、棋牌、民族舞等低強度低負荷的體育項目逐漸納入體育課堂中,使當前高校的體育課程項目在向低強度、低難度、低事故、娛樂性強的方向發展,而負荷大健身效果好的長跑、游泳、田徑、體操等項目由于事故率高和學生積極性不高而正在逐漸消失。
2.3當前高校體育課中學生運動負荷仍然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當前大學生體質沒有得到改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缺乏體育鍛煉,其次是運動中處于運小動量和小強度。雖然教育主管部門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前普通大學體育課任然是學生鍛煉體質最重要的途徑,對于不愛好體育運動的學生來說是唯一途徑,據調查中國大學生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鍛煉的比例只有30%—40%之間,大部分學生課余時間沒有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可見高校體育課承載著增強學生體質的重擔。然而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使體育課的娛樂性越來越強,運動負荷越來越低,事故率越來越低,造成“學生怕吃苦,老師怕出事”的局面。多數同學將興趣愛好和目的需要作為自己選課的依據,體育課是否在室內、項目是否辛苦、考試是否容易過關等成為大學生選課的條件,將選課的決定權完全由學校轉交給學生,體育教師在課間未能安排和監督學生達到設定的運動量和強度,無形之中會助長學生怕苦怕累的消極鍛煉思想。

表3 對9所大學體育教師對課間運動負荷的問卷的調查表(N=60)
從表3的問卷結果看,所調查的大學體育教師中只有37%的老師認為大學體育課可以改善學生體質,卻只有32%的教師認為體育課應該加大學生的運動負荷,63% 的體育教師認為課間運動量偏小,一方面是71%的教師認為體育課加大運動負荷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會影響學生對該教師和該項目的選擇,另一方面77% 體育教師擔心課間較大運動量和負荷強度,一旦增加學生受傷和事故的,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承擔事故責任,只有13%的教師愿意恢復長跑、田徑、體操等運動負荷大且易受傷的體育項目。如此一來,高校體育課程中的兩大主體,學生圖好樂趣怕苦怕累怕出汗水,體育教師為安全怕認真怕出事兒怕擔責任,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初衷將背道而馳,課程實施將進入到惡性循環的局面。
2.4當前高校體制測試不達標率沒有降低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共同編制的,于2002年7月正式實施。要求高校必須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體質測試,測試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遠選其一)、1000米(臺階試驗)、握力六項,根據每項測試的數據計算出單項得分,再根據每項的權重計算出總分,60分以下為不達標,86分以上為優秀,該測試成績作為學生體質健康個體評價標準和學生畢業的基本條件。以下是被調查的9所高校2010年—2014年該校學生體質測試的統計表。

表4 2010年—2014年9所高校學生體質測試不達標率的統計(%)
從表4 可以看出,2010年—2014年9所高校學生體質測試不達標率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是對大學生身體形態、機能、速度、力量、耐力的綜合表現,從眾多參與學校體質測試工作的體育教師中獲知,部分學生體質測試不達標最主要的原因是耐力和力量達不到要求,男生主要集中在引體向上和1000m,女生主要集中在800m項目。然而當前高校體育課中運動負荷的減少使學生的耐力和力量難以得到鍛煉,在體育課程設置上過多地滿足了學生的興趣而淡化了運動負荷這一關鍵要素??梢姰斍按髮W體育課程對增強大學生體質無顯著效果。大學體育課程對學生體質試測試成績提高無顯著影響。

表5 9所高校2010級大學生在大一時期與大三時期
根據表5統計的結果,對比9所高校2010級學生在大一時期和大三時期體質測試的成績,其中不達標率大三時期比大一時期有所上升的學校僅2所,沒有出現不上體育課而不達標率明顯上升的情況;9所高校2010級學生在大一時期和大三時期體質測試的合格率與優秀率的變化范圍也在1.5%以內,未出現明顯變化。從大一時期和未設置體育課的大三時期體質測試成績對比結果看,兩個時期學生體質未出現較明顯變化。用統計的結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大學當前體育課程教學這因素對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影響,根據學生在校期間是否設置體育課,將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分為有體育課1、無體育課2,通過SPSS13.0將9所高校學生體質測試總的優秀率、達標率、不達標率三類不同的成績情況分別做單因素方差分析,假設大學體育課堂教學這一因素對9所高校學生的優秀率、達標率、不達標率三類成績有顯著影響,結果統計分析發現,優秀率P<0.05、達標率P<0.05、不達標的P<0.05,均為小概率事件,假設不成立,當前體育課程教學這因素對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影響無顯著差異,可見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對增強學生體質的效果較小。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當前大學體育課為了滿足學生興趣和個性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學生可以自己選擇項目和老師,使體育課在項目設置上過于滿足學生的興趣和娛樂性,而缺乏健身性;甚至上體育保健課的學生越來越多。將選課決定權完全由學校轉交給學生,教師由于擔心學生對該教師的評價和該項目的選擇,避免學生抵觸,在課程的量和強度上一定程度上會向學生妥協,助長了學生怕苦怕累的消極鍛煉思想,形成了“學生怕吃苦,老師怕出事”的局面,使體育課堂中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急劇減少;當前學生體質測試的不及格率沒有得到較大改善,學生在設置體育課期間和未設置體育課期間的體質測試成績無顯著差異,當前大學體育課程實施對增強學生體質效果不顯著。
3.2建議
當前大學體育課不能完全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對于體質測試不達標的學生禁止參加娛樂性強且運動負荷低的選修課,對于長跑、田徑、游泳等大負荷的體能性項目成績達標要嚴格,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更好地解決問題;適當加大學體育課的運動負荷,將體育課分成兩部分,前一個小時進行運動技術學習,后半個小時進行體能訓練,如長跑、仰臥起坐、力量訓練等使大學體育課能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將體質測試的成績和結果進行及時評價并給與獎勵措施,將測試的結果與獎學金、入黨、畢業等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和參與運動的積極性。體育運動難免會受傷等意外事故發生,但不能因此而“因噎廢食”,只有完善學校的體育保險制度,設立學校體育運動傷害的專項保障基金或者免責保險等措施,保障因體育運動導致的身故、猝死、傷殘、醫療費用等各項內容,可以解決家長、學校、體育教師以及學生體育運動的后顧之憂,正確面對體育運動的風險和傷害,才能使學校體育運動、體育比賽、體育活動和體育教學與訓練得到更好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甘曉偉,沈麗琴,魏嗣瓊,譚代榮.大學生體育課運動負荷的現狀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2001(3):91-94.
[2]程云峰.高等師范院校乒乓球選項課運動負荷的初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2005(4):88-89.
[3]林致誠,郭瓊珠.普通高校保健體育課課程教學的憂與思[J].武漢體育學院,2003(01):118-121.
[4]孫 毅 林家潤.體育選項課對醫學生體質的影響[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2(06):440-441.
[5]姜同仁,陶 于,錢杰.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發展的新動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7):492-497.
[6]余衛平. 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演變[J].體育文化導刊,2010(01):78-81.
[7]吳潔,王欣.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現實缺失及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07):79-81.
[8]黃健武.體育課程改革理念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發展的影響[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1):68-69.
[9]高雪梅,郝小剛.新課程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0(1):39-41.
[10]王曉剛.對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審視[J].中國體育科技,2007(6):128-131.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ent College P.E. Curriculum
1.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南充637002
辛立1,鄭勇1,徐忠2,童圍城3
Xin Li1, Zheng Yong1, Xu Zhong2, Tong Weicheng3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高校集中的北京、上海、武漢、南京、西安五大城市的9所大學的體育課堂教學和體質測試成績進行了調查,發現當前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上,過于注重學生的興趣和娛樂性的新興運動項目,而缺乏健身性,減少了運動強度較大、健身效果強的一些傳統體育項目,加之學校和體育教師擔心運動風險和傷害問責,使體育課堂中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控制急劇減小,導致高校體育課對增強大學生體質的效果降低;通過統計分析發現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影響無顯著差異。建議大學公共體育課須安排具有一定時間和一定負荷的體能訓練項目類課程,建立高校體育運動傷害專項保障基金或保險免責賠付措施,使教師能安心大膽正常地進行課堂教學,循序漸進的嚴格實施運動量和強度,使大學體育課能既發展學生體育興趣又能達到改善大學生的體質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體育課程;體質測試;運動負荷;體質健康
Abstract: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conducts investigation on P.E. teaching in classes and physical fitness test results of 9 universities in the 5 university-concentrated cities of Beijing, Shanghai, Wuhan, Nanjing and Xi’an. The paper discovers that the current P.E. curriculum setting overemphasizes students’ interest and emerging entertaining sports programs but overlooks fitness-keeping, decreasing some traditional sports programs that call for strong intensity and exert strong fitness effect. In addition, school and teachers’ worry about sports risk and damage accountability lead to sharp reduce of the amount of exercise and control of movement intensity in sports classes, reducing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finds that university P.E. teaching exer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est results. The paper suggests university arranging physical energy training courses that cost some time and certain load; setting up special security funds for university sports injury or insurance exemption compensation measures to help teachers boldly and properly set his mind at classroom teaching, strictly implement exercise load and intensity in an orderly way. All these can make university P.E. class achieve the double goal of developing students’ sports interest and promoting their physical fitness.
Key words:college P.E. curriculum; physical test; exercise load; physical health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5.015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5-0030-3
第一作者簡介:辛立(1982-),女,四川蓬安縣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
基金項目:教育廳人文社科基地項目四川教育發展研究中心(CJFO12016)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Sichuan, China.
2.徐州醫學院體育教研室,江蘇 徐州22100
3.武漢工程大學體育部,湖北 武漢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