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李根容++廖偉++趙家雄
摘 要:隨著環境監測市場的逐步放開,第三方監測機構的異軍突起必然會給監管部門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因此,應從實驗室質量監督管理的角度出發,在現場檢查中以“人、機、料、環、法、測”為切入點,找準關鍵環節,從而實現對管理對象的有效監管。
關鍵詞: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監督管理;質量管理;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067
1 概述
隨著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環境保護工作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目前,環境監測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在逐年提升,現有的環境監測體系已無法滿足環境管理的需求。而引導社會檢測力量參與環境監測工作是實現環境監測職能轉變的重要手段之一。環保部的《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應逐步開放環境監測市場,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的多元化和服務方式的多樣化。這已成為環境監測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2015-08-01發布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對申請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應具備的條件提出了相關要求,但整體準入門檻較低,且無量化要求。由于市場準入門檻相對不高,吸引了大量的民間資本,出現了一些規模不等、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的第三方監測機構。同時,多數企業以經濟效益為主,這無疑增加了相關部門對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難度。因此,從質量管理的角度看,職能部門如何做好事中、事后的監督檢查工作,特別是對新興的第三方監測機構的科學監管?筆者認為,歸根結底還應在“人、機、料、環、法、測”方面加大審查力度,并講重點、講技巧、講方法。
2 監管要素
2.1 人
環境監測人員是監測工作的主體,監測能力的建設第一步是人才隊伍的建設。針對新興的第三方監測機構普遍存在的從業人員經驗不足、非環境相關專業出身以和動手能力有待提高等現狀,監管部門在進行現場檢查時應關注人員培訓計劃、培訓記錄、人員持證情況、人員變動情況等,并重點考察新進人員。此外,還應審查從業人員的社保繳費記錄,從而避免證書掛靠等情況的發生;督促檢驗室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從而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2.2 機
為了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有效性、可靠性,工作人員使用前應檢定或校準儀器設備,必要時還應在二次檢定或校準時進行期間核查。針對新成立的實驗室,應側重檢查其量值溯源執行情況以及是否使用了未檢、未校設備。當校準產生了一組修正因子后,檢查重點應為是否在實際監測中有效運用了這些修正因子。由于小型環境監測機構的資金有限,其采購的儀器、技術可能無法滿足監測要求,所以,職能部門在日常監管中應重點核對大中型設備的檢出限、不確定度、量程、分辨率等參數是否符合要求。
2.3 料
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的大部分工作為在實驗室內進行化學分析。化學試劑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空白大小、數值響應,且其他干擾物也會影響測定結果。本環節應重點檢查實驗室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藥品驗收手段,并查看驗收記錄。此外,可從是否有效保存了配制的試劑、標簽標識是否規范、藥品的入庫和領用記錄是否詳細等環節入手開展監督檢查工作。
2.4 環
某些監測項目(比如惡臭、糞大腸菌群、總大腸菌群等)對實驗室的條件有特殊要求。在對具有一定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檢查時,應重點查看其環境條件是否滿足要求。具體而言,實驗室內的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對儀器設備的穩定性和維護的影響較大,特別是要在大型設備房間內配置空調、除濕機等。如果實驗室的整體布局不合理,則實驗項目之間可能發生互相干擾的情況。此時,監管部門應及時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2.5 法
對于成立不久的環境監測機構,應重點檢查其是否建有標準清冊、有無專人負責標準查詢工作,以確保實驗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還應鼓勵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學習新頒布的標準,并依據評審組確認的檢測能力標準開展內部考試。
2.6 測
在分析檢測環節,從業人員的操作是否規范、熟練,是否進行了雙空白分析、平行分析、加標回收和自控樣分析等是現場質量審查的重點。應在檢查實驗室是否做好內部質量控制的同時,關注實驗室之間能力對比情況,并重點檢查不同項目中同一份樣品實驗結果之間的邏輯關系,比如氨氮與總氮、化學需氧量與五日生化需氧量、苯系物與非甲烷總烴等的邏輯關系。
3 結束語
隨著環境監測市場的逐步放開,第三方監測機構的出現給監管部門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側重點地完成對這些機構的現場檢查是衡量監管部門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關鍵指標。具體而言,監管部門應從“人、機、料、環、法、測”六要素出發,重點關注易被忽略、易出錯的關鍵環節,實現對管理對象的有效監督;加大檢查力度和檢查頻次,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暗訪巡查、匿名送樣等方式開展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此外,還應呼吁有關部門盡快制訂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管理辦法,建立環境監測機構等級劃分制度,從而提高準入門檻,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
參考文獻
[1]杭維琦,王合生,張哲海.建立適應環保新形勢下的多元化環境監測體系[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24(04).
[2]聞欣,王合生,楊麗莉.對社會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環境現場監測活動管理模式的思考[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26(03).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