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詩琳
?
為了扮靚母親河
文/高詩琳

這張照片是2015年冬拍攝的,右是我,左是我們淶水縣政協的同事。這是為了即將召開的“拒馬同源——建設母親河、扮靚母親河”研討會準備素材,我和同事實地考察拒馬河冬季流量情況。你看,背后那荒涼的河套就是流經太行山、燕山的拒馬河。冬季的拒馬河,沒有了夏日的婀娜;冬季的大山,沒有了夏日的生機,只有冬季北方山水的粗獷,在訴說著拒馬河沉重的歷史變遷。
曾幾何時,拒馬河作為“母親河”,對河北淶源縣、易縣、淶水縣、涿州市和北京市的房山區京西南五區市縣的區域生態發揮重要涵養支撐作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巨(拒)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淶山,即淶水也。”淶水縣因拒馬河而得名,拒馬河是淶水真正的母親河,淶水人對拒馬河懷有更深厚感情。
但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由于年份降雨分布不均,且干旱少雨年份增多,再加之用水量增加,拒馬河地表水逐年減少,致使淶水平原區出現斷流現象。又因拒馬河流域生態環境的變化,不可避免地殃及流域植被,特別是平原段,由于斷流影響,原有河流濕地植被已經蕩然無存。而且,近年來,由于河道非法采砂嚴重,拒馬河地質生態遭到嚴重破壞。無論是河道地下結構還是河床形態,無節制地采砂和過量開采,導致的直接后果即是對河道堤防、水利工程、道路橋梁、通訊光纜、輸油管線等設施安全造成威脅,形成的沙坑和堆積在河道內的棄料也會導致水位、流量變化,給汛期行洪泄洪帶來不確定因素。
拒馬河在哭泣。政協人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圍繞黨政工作中心,發出聲音。2015年,以北京房山區政協主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二屆研討會召開,并將主題確定為“攜手新起點,助力一體化之拒馬同源——建設母親河,扮靚母親河”。我自始至終參加了這項活動,見證了政協人肩負時代擔當和歷史責任,以拒馬河生態治理和開發利用為突破口,開啟了帶動京西南五區市縣協同發展、提高區域發展可持續性的新篇章。
在籌備研討會期間,淶水縣政協多次召開會議,認為,修復拒馬河流域生態,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賦予京西南五區市縣的重大責任,也是實現生態協同、產業協同的重大機遇,我們必須按照統一規劃、科學實施、協調聯動、協同推進的思路,推進拒馬河流域生態修復、保護、建設工程。在淶水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縣政協圍繞研討會召開,及時跟進,迅速行動,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組織動員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就產業發展、生態建設、交通網絡、旅游資源等課題進行了深入調研,撰寫了大量論文;組織企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考察交流、尋找協同發展的契合點,結對建立友好鄉鎮;協調媒體宣傳互動,大力推介,營造氛圍。真正把調研的過程變成“聯誼、連心、連事”的過程,體現了“知與行”有機結合的特色,擴大和深化了調研成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籌備中我們切身感受到,這次研討會把主題聚焦在“拒馬同源——建設母親河、扮靚母親河”,凸顯了我們一脈同源的地緣關系和文化傳承。特別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推進的大背景下,這次研討活動必將進一步增進彼此之間的文化認同、情感認同、發展認同,進而以拒馬河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為突破口,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實現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思路、發展舉措的全面協同,在新一輪大發展中實現整體躍升。
研討會召開那天,各位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建言獻策,現場氣氛相當熱烈。我一一做著記錄,心想,唯有六區市縣政協人凝心聚力、同向同行,才能完成“建設母親河、扮靚母親河”的任務,才能成就在協同發展中率先突破的大業。尤其對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淶水而言,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為我們這一代人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夢想提供了廣闊舞臺。淶水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生態宜居,充滿希望,后發優勢已經凸顯。我們憧憬著,在我們政協人的努力下,京津冀地區的天更藍、氣更爽、山更綠、水更清,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更加炫麗多彩。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一個生態良好、文化彰顯、市場融合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心區一定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作者為淶水縣政協辦公室副主任)